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瓦楞纸箱淀粉胶的粘合原理共44页
瓦楞纸箱淀粉胶的粘合原理共44页
4.灰分 天然马铃薯淀粉灰分含量相对较高,其灰分主成分是磷酸 盐基团,而其他品种淀粉的灰分就相对较低。淀粉中的磷 主要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木薯淀粉含磷量最低,马铃薯 淀粉含磷量最高,它是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带负电荷 的磷酸基赋予马铃薯淀粉一些聚电解质的特征,尽管离子 电荷不高,但在水溶液中排斥类似的电荷,使马铃薯淀粉 具有低的糊化温度、快速润长、淀粉糊的粘性高和膜的透 明度高。
2.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支叉位置是以α-1,6-糖苷键连接,其余为α-1,4糖苷键连接,约4%~5%的糖苷键为α-1,6-糖苷键。
支链淀粉分子中侧链的分布并不均匀,有时很近,相隔1个 到几个葡萄糖单元;有的较远,相隔40个葡萄糖单元以上。 平均距离20~25个葡萄糖单元。据报道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 质量达到108。
直链淀粉包合物晶体的X 衍射图谱呈现V型,此结晶 形式在天然淀粉中不存在, ,只在淀粉糊化后与类脂物 及有关化合物形成复合物后 产生。
第二节 淀粉的化学特性
一、颗粒淀粉的化学组成 1.水分 淀粉粒含水量取决贮存环境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一般 在10%~ 17%范围。PH在5-7。淀粉水分含量与空气中的 相对湿度有关,在相对湿度20%时,淀粉含水量5~6%; 在绝干空气中相对湿度为零,淀粉水分含量也接近零。
脂类化合物分子可以与直链淀粉分 子形成一种包合物,如图。谷物淀 粉中存在的直链淀粉脂类包合物会 抑制谷物淀粉颗粒的膨胀和溶解, 使其糊化温度提高。同时,脂类与 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的物质 是表面活性物质,会起泡。所以, 淀粉中脂肪含量最好控制在0.5%, 最高不要超过1.0%。含脂量过高, 要适当使用氧化剂来解决。
3.含氮物质 淀粉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在0.5%左右,不能 超过1%。蛋白质含量高对淀粉的加工利用有许多不利的 影响,蛋白质分子与淀粉会形成网状结构,并与胶水中碱 起反应,影响淀粉的糊化和胶水的流动性。此外,蛋白质 含量过高,在淀粉糊化中还会产生颜色、气味、臭味和泡 沫等,影响淀粉胶的外观与使用质量。
4.性质差异 直链和支链淀粉在若干性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直链 淀粉与碘液能形成螺旋络合物结构,呈现蓝色。支链淀粉 与碘液呈现紫红色。 直链淀粉难溶于水,溶液不稳定,凝沉性强;支链淀粉易 溶于水,溶液稳定,凝沉性弱。直链淀粉能制成强度高、 柔软性好的纤维和薄膜,支链淀粉却不能。
第三节 淀粉的糊化原理
不同品种淀粉的含水量存在差别。玉米淀粉分子中的羟 基自行缔合的程度比马铃薯淀粉分子大,剩余的能够通 过氢键与水分子相互结合的游离羟基的数目相对减少, 因而含水量低。可认为玉米淀粉分子小,位阻小,易于 自行缔合,水分子不易进入内部,从而导致玉米淀粉的 含水量较低。
2.脂类化合物 谷类淀粉(玉米、小麦、高粱、大 米)中的脂类化合物含量较(0.8~ 0.9%),马铃薯和木薯淀粉的脂类 化合物含量则低得多(<0.1%)。 玉米淀粉含有0.5%的脂肪酸和0.1% 的磷脂,小麦淀粉则含有0.4%游离 脂肪酸和0.4%的磷脂。
第一篇:淀粉的化学与物理特性
• 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特性 • 淀粉的化学特性 • 淀粉的同来源的淀粉,其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玉米和高粱淀 粉颗粒在形状和大小方面非常相似,颗粒平均直径15µm, 形状为多角形和圆形。小麦有两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淀粉 颗粒,大的25~40µm ,扁豆形;小颗粒5~10µm,呈球形。 研究表明,小麦两种类型淀粉的化学组成相同。
2. 淀粉的晶体结构 淀粉粒由支链淀粉分子和直链淀粉分子组成。淀粉粒的形 态和大小可因遗传因素及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所有 的淀粉粒都具有共同的性质,即结晶性。
玉米淀粉电镜扫描图 小麦淀粉电镜扫描图
完整淀粉颗粒具有三种类型 X衍射图谱,分别为A ,B, C型。大多数谷物淀粉呈现A 型,玉米也呈现A型;马铃 薯、其他根系淀粉和老化淀 粉呈现B型,其他豆类淀粉 呈现C型。
每个α-D-吡喃葡萄糖基环呈椅式构象,一个α-D-吡喃葡萄糖 基单元的C2上的羟基与另一相邻的α-D吡喃葡萄糖基单元的 C3上的羟基之间常形成氢键使其构象更为稳定。
直链淀粉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它能与碘、有机酸、醇形成 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称为螺旋包合物。淀粉溶液中加入正丁 醇可以沉淀出直链淀粉,醇与直链淀粉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若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温度(各种来源的淀粉所需温度不 同,一般60~80℃) ,水分子可进入淀粉粒非结晶部分,与 部分淀粉分子相结合,破坏氢键并水化它们。随着温度的再 增加,淀粉粒内结晶区的氢键被破坏,淀粉不可逆地迅速吸 收大量的水分,突然膨胀大原来体积的50~100倍,原来的悬 浮液迅速变成粘性很强的淀粉糊,透明度也增高。
二、淀粉的分子结构 1、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以脱水葡萄糖单元间经α-1,4-糖苷键连接而 成的链状分子,呈右手螺旋结构。每六个葡萄糖单位组成 螺旋的每一个节距,螺旋上重复单元之间的距离为 1.06nm,在螺旋内部只含氢原子,是亲油的,羟基位于 螺旋外侧。当淀粉在水中加热达到糊化温度时,直链淀粉 从淀粉中游离出,溶于水中,呈线形。
一、淀粉的糊化 淀粉混于冷水中搅拌时成为乳状悬浮液,称为淀粉乳浆。若 停止搅拌,经一定时间后,淀粉粒全部下沉,上部为清水。 由于淀粉颗粒羟基间直接形成氢键或通过水间接形成氢键的 原因,虽然氢键力很弱,但足以阻止淀粉在冷水中溶解。淀 粉在冷水中有轻微的润涨(直径增加10~15%),但这种润 涨是可逆的,干燥后淀粉粒恢复原状。
玉米和小麦淀粉的直链含量约为28%,马铃薯淀粉为21 %,木薯淀粉为17%,高直链玉米品种,其直链淀粉含 量高达70%,而糯玉米淀粉直链淀粉只有1%。同一品种 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比例基本相同。
3.分离方法 玉米和小麦淀粉的直链淀粉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分离开来, 如醇络合结晶法、硫酸镁溶液分步沉淀法和其他方法等。 醇络合结晶法是利用直链淀粉与丁醇、戊醇等生成络合结 构晶体,易于分离。支链淀粉存在于母液中,这是实验室 中小量制备的常用方法。硫酸镁分步沉淀法,是利用直链 和支链淀粉在不同硫酸镁溶液中沉淀差异,分步沉淀分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