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工艺的化学原理
扩散杂质源(含有这些杂质原子的某些物质)有固态源、液 态源和气态源。
.
6
扩散过程基本上只有两种形式:
1)化合物先分解为单质(或直接以单质),再以 单质的形式向硅中扩散;
2) 经过反应先生成杂质元素的氧化物(或原来就 是氧化物),然后氧化物再与硅反应产生二氧化 硅和杂质元素向硅中扩散。
.
7
热扩散过程的三个步骤:
预淀积的杂质层
结深
.
10
第三步、激活
稍微升高温度,使杂质原子移动到晶格中的原子位子 与晶格中的硅原子键合,形成替位式杂质原子。
杂质原子只有在替代了晶格上的硅原子后才能起作用--
改变硅的电导率。通常是只有一部分杂质被移动到 晶格位子上,大部分还处在间隙位置。
激活
杂质原子
√
.
11
杂质形态:
间隙式杂质:具有高扩散率的杂质,如金(Au)、铜(Cu)、钠(Na) 等。
.
19
.
20
.
21
§6-3 磷扩散的化学原理
1、液态源―三氯氧磷
三氯氧磷(POCl3)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 性、窒息性气味,有毒,常因溶有氯气或五氯化磷而呈红 黄色。比重为1.675,熔点为2℃,沸点为105.3℃。
三氯氧磷极易挥发,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蒸气压,为了 保持恒定的蒸气压,使表面浓度稳定,且便于控制,一般 在扩散时将源温恒定在0℃ ,以防止由于蒸气压过高而出 现合金现象。
正是这个原因,扩砷的发射区无陷落效应,有 利于薄基区的形成。浅结、薄基区可提高器件的 频率特性,所以砷扩散工艺普遍用于微波器件。
因三氧化二砷有剧毒,砷扩散不象磷扩散那样 广泛地用于一般器件。
.
27
1、氧化物源扩散
氧化物源扩散又称固一固扩散,基本原则是在硅片表 面先低温淀积一层掺杂的二氧化硅作为扩散源,然后在高 温下使杂质原子向硅内扩散。
施主型杂质:第 V A 族元素, 如:磷、砷、锑、铋; 受主型杂质:第 III A 族元素, 如:硼、铝、镓、铟。
.
5
如何选择扩散源:
1)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需要;
2)选择在硅中具有适当的扩散速度的杂质;
3 )选择纯度高、毒性小的扩散源。
常用的扩散杂质有硼(B), 磷(P)、锑(Sb)、砷(As)。
目前广泛使用:
硼扩散杂质源--固态源氮化硼 液态源硼酸三甲酯和三溴化硼。
磷扩散杂质源--三氯氧磷 N 型外延衬底杂质源是三氯化磷。
锑扩散杂质源--三氧化二锑
.
18
§6-2 硼扩散的化学原理
1、固态源―氮化硼
氮化硼(BN)是一种新的固态硼源,是一种白色粉末 状的固体,熔点约在3000℃左右,微溶于水。氮化硼的化 学稳定性很高,酸、强碱以及氯等几乎不与它起作用,但 与强碱共熔时或在红热时受到水蒸气的作用会缓慢水解而 生成三氧化二硼和氨,其反应式如下:
间隙式杂质容易利用间隙运动在间隙中移动,这种杂质是需要避免的。 替位式杂质:扩散速率低的杂质,如砷(As)、磷(P)等。通常利用替代
运动填充晶格中的空位。
杂质原子
替位式杂质
个扩散工艺过程 开启扩散炉 清洗硅片 预淀积 推进、激活 测试
.
13
.
14
.
15
.
16
.
17
上表中所列举的杂质源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毒性。其中 以砷源和磷源毒性最大,尤其是砷和磷的气态源有剧毒又 易爆炸,在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
24
.
25
§6-4 锑扩散的化学原理
为了减少集电极串联电阻,改善饱和压降,在集成电路 生产时,都在N-P-N 晶体管的集电区下面扩散一层N+层, 通常称为隐埋层。
隐埋层通常采用锑扩散,因为锑的扩散系数较磷、硼 小,故外延生长时的自掺杂效应也就低,同时又经得起以 后工艺过程中的高温处理。 埋层锑扩散大都使用三氧化二锑(Sb2O3)为杂质源:
即在硅片上生成掺有锑杂质的氧化层,在扩散温度下, 锑杂质原了进而向硅内扩散。
.
26
§6-5 砷扩散的化学原理
砷扩散有它独到之处,例如砷在硅中的扩散系 数小,用于浅结扩散,因扩散时间较长,便于精 确地控制基区宽度;又如砷原子半径和硅原子很 接近,在砷原子向硅晶体内扩散过程中,不致于 由于原子半径不同而产生应力,导致晶格缺陷。
首先淀积掺砷氧化层。然后将淀积好的硅片放入980 ℃左右的高温炉内,在氮气或氮氧混合气体保护下扩散, 15~20 分钟。
在扩散温度下,三氧化二砷被硅还原为砷:
砷杂质原子进而向硅中扩散。
.
28
2、二氧化硅乳胶源扩散
掺杂二氧化硅乳胶源是一种比较新的扩散源,它具有氧 化物源的优点,工艺又简单,且重复性和均匀性较好,可 掺杂的杂质种类多。
.
22
.
23
三氯氧磷液态源是目前磷扩散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 种杂质源。它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适宜大批量和连续 生产,且扩散质量好等优点。它也常用作磷处理、磷吸 收以及化学淀积磷硅玻璃等的磷源。
三氯氧磷很容易发生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因水解 而发烟,因此,使用三氯氧磷源时,源瓶密封性也必须 良好,通入的氮气和氧气都必须干燥。若三氯氧磷已经 发黄变质,就不能再使用。倒掉旧源后不能马上用水冲 洗,否则三氯氧磷迅速发生水解反应容易引起爆炸事 故。
预淀积 推进 激活
.
8
第一步、预淀积
热扩散开始,炉内温度通常设为800到1000 ℃ ,持续 10到30分钟。杂质仅进入硅片表面形成很薄的杂质层, 此称为预淀积。
预淀积的杂质层
.
9
第二步、推进
在不向硅片中增加杂质的基础上,升高温度(1000 到1250 ℃ ),使淀积的杂质层进一步向硅片内部扩 散,并达到规定的结深。
扩散到硅晶体内部
V A 族元素杂质:磷(P)、锑(Sb)
.
3
§6-1 半导体的杂质类型
半导体硅、锗等都是第 IV 族元素。 掺入第 V 族元素(如磷,五个价电子)。杂质电离
施放电子,为施主杂质,或 N 型杂质。
.
4
掺入第III 族元素(如硼,三个价电子)。杂质电离 接受电子,为受主杂质,或P 型杂质。
第6章 扩散工艺的化学原理
.
1
热扩散原理 杂质原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进行扩散。
比如在水里滴一滴墨汁,墨汁会在水中的进行扩散。
杂质源
掺杂阻挡层
杂质向硅片中进行扩散
.
2
扩散工艺: 高温下,将杂质原子向硅、锗晶体内部扩 散。
目的:制造P-N 结,制造集成电路的扩散电阻、埋层 和隔离。
III A族元素杂质: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