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天然药物化学》考试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天然药物化学》考试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天然药物化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是C
A.S-苷>N-苷>O-苷>C-苷
B.N-苷>S-苷>O-苷>C-苷
C.N-苷>O-苷>S-苷>C-苷
D.N苷>C-苷>S-苷>O-苷
2.合成甾体激素和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原料是A
A.齐墩果酸
B.薯蓣皂苷元
C.甘草酸
D.柴胡皂苷
E.人参二醇类皂苷
3.下列有关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E
A.自然界的所有含氮成分
B.显碱性
C.无色
D.在植物体内以盐的状态存在
E.含有氮原子
4.在青蒿素的结构中,以下哪个是其抗疟活性必需基团B
A.醚键
B.过氧桥
C.羰基
D.内酯环
E.C10甲基
5.氧化苦参碱在水中溶解度大于苦参碱的原因是E
A.酸性强
B.碱性强
C.相对分子质量大
D.属季铵碱
E.具有半极性N-O配位键
6.从化学结构角度,鞣质是天然界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D
A.黄烷醇类
B.酯糖苷类
C.糖苷类
D.多元酚类
7.利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一般选用D
A.煎煮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回流提取法
8.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碳苷的是B
A.龙胆苦苷
B.芦荟苷
C.腺苷
D.白藜芦醇苷
9.Molish试剂的组成是D
A.硝酸银-氨水
B.氧化铜-氢氧化钠
C.β-萘酚-浓硫酸
D.α-萘酚-浓硫酸
10.下列哪个化合物的醇溶液与NaBH4反应,显紫至紫红色D
A.黄酮醇
B.黄酮
C.异黄酮类
D.二氢黄酮类
11.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什么溶剂中B
A.酸水
B.水
C.85%乙醇
D.15%乙醇
12.利用正相分配色谱法分离三萜皂苷时,可采用的流动相为E
A.甲醇-水
B.乙腈-水
C.三氯甲烷-苯
D.三氯甲烷-石油醚
E.三氯甲烷-甲醇-水
13.碱性不同的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E
A.酸提取碱沉淀法
B.简单萃取法
C.有机溶剂回流法
D.分馏法
E.pH梯度萃取法
14.遇FeCl3作用,产生显色反应或产生沉淀的是C
A.缩合鞣质
B.可水解鞣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5.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C
A.铅盐沉淀法
B.结晶法
C.盐析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两相溶剂萃取法
16.苷键的乙酰解反应中糖与糖之间最易裂解的连接位置是D
A.1→6
B.1→4
C.1→3
D.1→2
17.应用Sephadex LH20分离下列化合物,最先洗脱出来的化合物为D
A.黄酮苷元
B.黄酮单糖苷
C.黄酮二糖苷
D.黄酮三糖苷
18.在研究强心苷构效关系时,发现强心苷必备的活性基团为B
A.环戊烷多氢菲
B.C3-OH
C.C17-内酯环
D.C14-OH
19.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的为E
A.醇的洗脱力大于水
B.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
C.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
D.在水中吸附力最大
E.固定相为聚酰胺
20.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时常选择哪种物质为超临界流体物质E
A.甲苯
B.氯化亚氮
C.二氧化碳
D.乙烷
E.乙烯
二、名词解释(共 6 道试题,共30 分)
二次代谢产物
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这些物质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有效部位
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重结晶
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

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苷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非糖物质(苷元或配基)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新生成的化学键即为苷键。

苯丙素
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 基团的酚性物质。

苯核上常有羟基或烷氧基取代。

盐酸-镁粉反应
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27.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都很稳定。


28.植物中的一次代谢产物是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9.FAB-MS为快速原子轰击质谱,一般不适用于测定极性较大的苷类化合物。


30.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分离蒽醌苷,化合物是以分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流出柱外。


31.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以8%乙酸水溶液展开时,苷元的Rf大于苷的Rf。


32.黄酮与二氢黄酮相比,黄酮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更大。


33.所有的皂苷类化合物都具有溶血作用。


34.一种天然药物往往有多种临床用途,其有效成分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


35.同一化合物用不同溶剂重结晶,其结晶的熔点可能有差距。


36.为了避免苷类提取时,药材共存酶对苷类结构的影响,往往选择60%以上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四、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20 分)
37.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的。

38.大多数情况下,三萜皂苷中糖与苷元中C3-OH位的羟基相连。

39.羊毛甾烷型、葫芦烷型三萜为常见的四环三萜,从生源上讲,该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经重排而形成。

40.季铵盐及其氢氧化物是一类乳化剂,可以与酸性糖形成不溶性沉淀,用于酸性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41.碱催化不能使一般的苷键水解,但酸苷、酚苷、烯醇苷可以水解。

42.苷类的亲水性往往随糖的数目的增多而增大,大分子苷元的单糖苷可溶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果糖的数目增加,苷元的比例变小,则亲水性增大,在水中溶解度增大。

43.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的吸附力由弱至强的顺序为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

44.薁类化合物具有五元和七元的并合环,是一种具有非苯性芳烃骨架的化合物。

植物中含有的薁类化合物主要是其愈创木烷衍生物。

五、问答题(共 3 道试题,共20 分)
用于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有哪些?
1.还原试验
(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2)四氢硼钠(钾)反应:在黄酮类化合物中,NaBH4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可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反应产生红至紫色。

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可与之区别。

方法是在试管中加入0.1ml含有样品的乙醇液,再加等量2%NaBH4的甲醇液,1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生成紫至紫红色。

2.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1)铝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

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

(2)铅盐:黄酮类化合物与铅盐生成沉淀的色泽,可因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而异。

例如,乙酸铅只能与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或兼有3-羟基、4-酮基或5-羟基、4-酮基结构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但碱式乙酸铅的沉淀能力要大得多。

(3)锆盐:多用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羟基存在时,均可与该试剂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

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

3-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比5-羟基,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强(但二氢黄酮醇除外)。

故当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

(4)镁盐:常用乙酸镁甲醇溶液为显色剂,本反应可在纸上进行。

试验时在滤纸上滴加一滴供试液,喷以乙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干燥,在紫外光灯下观察。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

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至橙黄至褐色。

(5)氯化锶(SrCl2):在氨性甲醇溶液中,氯化锶可与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6)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常用的酚类显色剂。

3.硼酸显色反应:
一般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具有绿色荧光,但在枸橼酸-丙酮存在的条件下,则只显黄色而无荧光。

4.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察样品用碱性试剂处理后的颜色变化情况,对于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意义。

从结构上分析,三萜皂苷水溶液能产生持久性泡沫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表面活性剂分子,降低了表面张力,且增加了液膜的刚性,不容易破裂
请介绍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常用提取方法。

常用的提取方法如下:1、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3、升华法4、压榨法5、溶剂提取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