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两费”停征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管理体制由“以收定支”转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科学理财提出更高的要求。
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已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行政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才逐渐被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
随着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发展,它开始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各个环节之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向是粗放式的,2008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对财务管理的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
其宗旨是彻底杜绝浪费,永远追求效率。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1、以“三个转变”为核心
一般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单位要在一些方面做一些转变,以给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需要做好三个转变,即财务管理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财务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
通过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全新的理念参与管理,解决管理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最终促进传统管理
中粗放模式的改变。
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重点
精细化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特征就是把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和整合,已达到可以控制、量化的目的。
财务管理量化、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化。
行政事业单位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
3、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
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
科学化是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精细化是科学化管理的手段。
4、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是指以履行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非公益性职能部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
二、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现实需要
精细化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
但作为一个现代管理概念,最早产生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以避免浪费为着眼点,设法在生产过程中消灭任何无用的动作、避免无用的努力、消除无用的材料。
精细化管理在我国企业界已得到普遍推行。
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避免出现浪费,发挥出资金使用的最大效能。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基于以下需要: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又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责任者、实施者,必须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为群众作出表率。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推进财务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当前,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受到广泛认可并迅速推广应用。
“两费”停征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着加快职能转变、工作转型的紧迫任务。
实施精细化管理无疑为推进管理方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尤其是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常运转,推进职能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需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
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便是一条重要的内容。
然而,当前个别单位、个别人员仍然存在着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现象。
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引导工商人员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通过加强教育、落实制度、强化监督,可有效遏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四)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化解当前经费紧张局面的需要。
“两费”停征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费全部由财政保障,但由于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时间较短,有些项目保障还不够到位,且部分欠发达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于历史原因还背负着较为沉重的债务包袱,如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将难以实现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措施
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民主、科学理财的方针,以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行政效能为着力点,通过更新理念、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从而达到堵塞管理漏洞、克服资金困难、防止贪污腐败、实现科学管理的目的。
(一)树立循环发展的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首先解决和破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科学的理财观,用于指导实践。
其中,循环发展的理念就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条。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挖掘其内在价值,综合利用,循环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切实做到物尽其用。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建立全面、精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抓好贯彻执行。
重点健全完善四个方面的制度:一要建立严格的经费支出审批制度。
对所有经费支出都要进行严格把关,逐级审批。
二要建立大额支出集体审批制度。
大额支出在支出前必须要先立项,编制支出预算,按照一事一报的原则,报经领导集体研究同意后方可支出。
三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四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
如对未经批准,擅自开支的,除超支部分由相关责任人承担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
(三)建立奖惩约束机制,深入开展节支活动。
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每一名工作人员节支降耗的积极性。
对于为节约支出做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
励;并通过树典型的方式推而广之,从而提升更多人员的节支意识、实现更大范围的节支,最终实现节支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杜绝铺张浪费行为。
节约支出不能仅靠个人自觉,还必须靠严格的管理和强有力的监督做保证。
(四)加强财务基础规范化建设,提高理财用财水平。
加强财务基础规范化建设是实行精细化管理,促进科学理财、节约用财的根本保证。
夯实财务管理基础,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1、加强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强化高科技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开发使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统一、规范的会计处理应用软件系统,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人员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编制预算,进行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统计和财务分析,更好地发挥好科学理财的参谋助手作用。
2、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个别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所致。
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行政机关财务工作实际,设计制作系统、严密的财务管理、会计处理流程,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落实单位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会计人员、出纳人员等的岗位职责,建立严密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岗位责任追究制的方式予以解决,确保相关人员各在其岗、各尽其责、恪尽职守。
3、大力加强财务人员自身建设。
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大力弘扬、严格落实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可以采取定期组织开展财务人员岗位练兵活动、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与考试、鼓励支持财务人员参加更深层次、更高等级的财务
管理方式的资格考试、组织评选财务工作岗位标兵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促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