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
1. 位错是(线)缺陷、晶界是(面)缺陷。
2. 碳在-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它具有(BCC(或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3. 材料在受外力时表现的性能叫做(力学性能),又叫(机械性能)。
4. 铝合金的时效方法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
5. 固态物质按照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6. 多数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因此规定拉伸时产生(0.2% )残余变形所对应的应力为(屈服强
度)。
7. BCC 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110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是
(<111> )。
二、判断题
1. 所有金属材料都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
2. 伸长率的测值与试样长短有关。
()
3. 凡是由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
4. 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只要化学成分一定,就不变了。
()
5.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
6. 结晶的驱动力是过冷度。
()
7.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是通过碳的扩散生成低碳的渗碳体和高碳的铁素体的过程。
()三、选择题1.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与(D )。
(a)含碳量;(b)冷却介质;(c)冷却方法;(d)合金元素。
2. 二兀合金在发生L T +共晶转变时,其相组成是(C )。
(a)液相;(b)单一固相;(c)三相共存;(d)两相共存
3.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C )。
(a)(100)(b)(110);(c)(111);(d)(121)
4. 材料刚度与(A )有关。
(a)弹性模量;(b)屈服点;(c)抗拉强度;(d)伸长率
5. 晶体中的位错属于(C )。
(a)体缺陷;(b)面缺陷;(c)线缺陷;(d)点缺陷
6. 珠光体是(A )。
(a)二相机械混合物;(b)单相固溶体;(c)金属化合物;
7. 45 钢是(B )
(a)碳素结构钢;(b)优质碳素结构钢;(c)碳素工具钢;(d )碳素铸钢
四、名词解释
同素异构:有些物质在固态下其晶格类型会随温度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同素异构。
晶体缺陷:陷。
断裂韧
实际应用的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叫做晶体缺材料抵抗内部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
时效:固溶处理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一定加热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叫做时效。
塑性:材料受力破坏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五、计算题
计算727 C时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含量。
珠光体的含碳量为0.77%,
根据杠杆定律:
铁素体的含量:
(6.69-0.77)/(6.69-0.0218)=0.888
渗碳体的含量:1-0.888=0.112
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
A. -100
B. -110
C. -111
材料刚度与()有关。
A. 弹性模量
B屈服点
C抗拉强度
铸铁石墨化的几个阶段完全进行,其显微组织为()
A. F+G
B. F+P+G
C. P+G
6、二元合金在发生-T a+b共析转变时,各相的成分()
A。
相同
B。
确定
C。
不确定
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对应的应力值叫做材料的()
A. 弹性极限
B. 屈服点
C. 抗拉强度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是通过碳的扩散生成低碳的渗碳体和高碳的铁素体的过程。
()
马氏体转变时不发生原子的扩散,因而马氏体中碳含量与奥氏体的碳含量相同。
()
制造飞机起落架和大梁等承载零件,可选用超硬铝合金。
()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强化是以马氏体型相变强化为主。
()
水是常用的淬火介质。
()时效强化是指由于形成固溶体而使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
材料的刚度可以弹性模量值来反映,可通过热处理改变组织的方法来提高材料的刚度。
()
奥氏体的晶粒粗大会影响冷却后的组织,降低钢的力学性能。
()
断裂韧性和强度的单位是相同的。
()
铝合金热处理也是基于铝具有同素异构转变。
()
钢中铁素体与奥氏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
()
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大而不断增大。
()
白铜是铜镰合金。
()
杠杆定律只适用与两相区。
()
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