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理题书写格式训练的研究
中仙中学郑开泳
几何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学生对几何说理题的书写也通常是束手无策,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没有条理性;心里知道答案,但书写的时候却不能规范、简洁的表达;还有就是对题型的恐惧症,一看这类题目就直接放弃等等。
因此,从而从开始学习几何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开始大幅度滑坡。
由此看出,几何说理题教学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重视的话题,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形成初步的教学策略。
1、做好数学符号语言的教学为说理题的书写做好说理铺垫
正确解答一道几何说理题,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但不能把思路用恰当的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出来,也达不到说理的目的。
因此,做好数学符号语言的教学就是很关键的了。
,就引导学生,定
判定(如上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已知)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性质(如上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
∴AB∥DC,AD∥BC(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此时可能部分学生对性质和判定的表示分不清楚,可以结合前面所学,让学生收集判定和性质的表示法,得出规律认识,即判定是从关系到图形,而性质是从图形到关系。
要求学生边写边读,记住图形、性质及相应的书写。
这样以后的多步说理才可能步步明确,句句清楚。
当然定义、定理、推论等正确的命题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出来,因此,指导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每学习一个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零散的知识,需要连“点”成“线”,抓住知识间的线,学生思路更清晰,有助于句句成理,步步有据。
如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完后,归纳如下:
(1)(判定)∵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D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定义)
(2)(性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①AD∥BC,AB∥D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②AD=BC,AB=D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③∠A=∠C,∠B=∠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④OA=OC,OB=O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告诉学生在性质表达中,四个结论可根据需要写其中一个或多个即可。
又如
对角线互相平分又可以根据情况选用①OA=OC(相等法),②OA=OC=AC(平
分法),③AC=2OA=2OC(二倍法)三种形式中的一种,要求学生做好纪录,解
题时对照着笔记,说理就容易多了。
2、进行解题思路的指导来提高说理题书写能力
单纯的语句说得再明白,但思路不清晰,不能连句成段,也不能完整解答一
道说理题,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指导学生用分析法找思路,综合法书写过
程为学生在面对说理题时有了大致的解题方向。
在《平行四边形(2)》的教学,我都是自己口头分析思路,得到学生首肯,
然后再板书语句。
我就一道题分三步走:①认真审题,分析题意。
先让学生思考,
进行条件联想,每个条件可以得到些什么结论,把结论都排列起来。
②分析找思
路。
根据刚才列出的条件,将条件和结论进行结合分析找出解题思路。
③综合法
书写过程。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本子上,再评析。
比如对于“两组对边
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CB=A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要让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要AB∥CD,CB∥AD即可,
只需要∠1=∠2,∠3=∠4即可,只需要⊿ABC≌⊿CDA即可,只需要AB=CD,
CB=AD,AC=CA.所以原结论成立.
证明:连接AC
∴⊿ABC≌⊿CDA(SSS)
∴∠1=∠2,∠3=∠4
∴AB∥CD,CB∥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后,老师要及时归纳,此时有两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同时要发现
解决四边形的问题常常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而转化的方法常常是连接对
角线。
这样一节课,最多可以完成三道说理题的教学,虽然速度慢,但效果较好,
作业之中思路清晰的能说完整的增加不少。
3、通过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来加强书写能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
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首先,对于不同年级,我们设计的题目要有针对性。
针对七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先以填空的形式将证明题补充完整为主,以及二步就可以直接得出证明结论的简单说理即可。
八九年级学生主要以自己书写过程为主,四步到五步就可以完成说理的题目即可,并且要多加练习。
而且还要强调学生要反复和记忆。
“为什么自己的单词记得没有别人熟?是因为自己重复的遍数不够!”这是《疯狂英语》的学习名言。
几何说理题教学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及符号语言表达也同样需要记忆,思路同样需要训练,只有熟练才能灵巧。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有多动手的机会。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进入说理题的愉悦心境中。
成功、激励和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索。
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说理题书写能力的提高都是好方法,因此,以上仅是我们课题小组讨论的一些方法策略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信大家针对这个问题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