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1

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1

---------------------------------------------------------------最新资料推荐------------------------------------------------------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12019 年某市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0 道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促使儿童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原因在于( )。

A.思维B.语言C.表象D.需要 2. 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

A. 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 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3.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 )。

A.分类B.推理C.抽象D.判断 4.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在( )。

A.0~2 个月B.3~4 个月C.4~8 个月D.9~12 个月 5.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 )。

A.元音B.辅音C.前鼻音D.齿音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B.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C.实词在 4~5 岁增长最快D.形容词在 3 岁增长最迅速 7.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 )。

A.痛苦B.惧怕C.兴奋D.厌恶 8.有差别的微笑一般出现在( )。

1 / 14A.6 个月B.7 个月C.4 个月D.5 个月 9.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

A. 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B. 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C. 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10. 下列各项表述,( )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 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B. 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C. 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 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1.个性的调节系统以( )为核心。

A.需要B.动机C.理想D.自我意识 12.5~6 岁儿童已经会用(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A.语言B.动作C.修饰词D.感叹句 13.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A.6 个月B.8 个月C.12 个月D.15 个月 14.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 5 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知道自己的性别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15.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社会环境D.教育训练16.1990~1994 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最新资料推荐------------------------------------------------------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17.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以采用( )进行交谈为宜。

A.专业术语B.日常用语C.普通话D.方言 18.( )是目前我国家园合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A.开放日制度B.家长接待日C.家访D.电话联系 19.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面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这是由于( )。

A.幼儿的心灵脆弱敏感,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B.孩子也喜欢美好的形象C.一般园长都要求教师这样做D.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性 20.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 )原则。

A.独立自主性B.发展适宜性C.活动性D.综合性21.对儿童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按老师规定的程序活动C.为了让儿童舒展筋骨D.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2.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中应该避免的?( ) A.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B.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 C.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 D.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立刻制止 23.林老师发现新接的班上有几个小朋友坚持性比较差,于是她给这几个孩子3 / 14一个光荣的使命在活动中当哨兵,负责全班小朋友的安全。

林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

A.角色扮演法B.移情法C.环境体验法D.操练法24.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 A.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 B.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 C.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 D.旁观 25.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 )。

A.所有在校学生B.学龄儿童C.所有的学习者D.知识经验不足的人 26.正确地理解儿童的发展应该是( )。

A.儿童的生长变化过程B.儿童生理成熟度变化C.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D.儿童心理成熟度的变化 27.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着( )的规律。

A.由中间到四周发展B.从躯干到四肢C.从动作到语言D.从动作到思维 28.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 等方面的发展。

A. 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B. 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C. 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29.( )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看。

---------------------------------------------------------------最新资料推荐------------------------------------------------------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30.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裴斯泰洛齐D.洛克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支架式教学 2.全纳式教育 3.儿童观 4.课程模式 5.恩物三、简答题(共 5 道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 1~6 个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简述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

4.如何理解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5.简述精神环境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 2 道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试举例说明教师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2.论述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思维是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主要原因。

2. C【解析】定向性注意先于选择性注意发生。

3.D【解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判断,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推理。

4.C【解析】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是 4~8 个月。

5.B【解析】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5 / 146.C【解析】 4~5 岁是词汇增长的活跃期,实词增长最快。

7.A【解析】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

约在 3 个月时,婴儿的情绪分化为一般性的消极反应和一般性的积极反应,即痛苦和快乐。

8.C【解析】 3.5~4 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

9. C【解析】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10. B【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11.D【解析】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12.A【解析】 5~6 岁儿童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13.A【解析】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行为,一般认为是从出生后的第 6 个月开始的。

14.D【解析】从 3、 4 岁起,儿童获得性别角色,对不同性别有较固定的看法。

因此, 5岁儿童可能的看法是 D 项。

15.A 【解析】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6.A 【解析】我国在 1990~1994 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 17.B【解析】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要采用家长听得懂的日常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

18.A【解析】托儿所、幼儿园的开放日制度是目前我国家园合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家访是进行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电话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

19.A【解析】教师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但作为幼儿教师,如果将一些消极的影响带到幼儿园,带到工作中,就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20.A【解析】独立自主性原则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2i.D【解析】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儿童活动即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2.D【解析】运用讨论法教学要为孩子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氛围,设法让孩子感觉到轻松愉快,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切忌立刻制止。

23.C【解析】环境体验法是首先对儿童提出一定的教育要求,并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然后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和感受去获得体验,加深他们对坚持性行为的体会和理解,激发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认识经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 / 1424.B【解析】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挫折、压抑或是失败等心理能量时,应该帮助儿童发泄出来,否则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失常行为,哭泣可以将内心的恐惧或委屈发泄出来。

25.C【解析】在广义的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26.C【解析】儿童的发展指的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并且相互作用。

27.A【解析】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中间到四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