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基础同步练习试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基础同步练习试题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单选题
1.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
B.反蒋抗日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2.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 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B. 民族大义——西安事变和平谈判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 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3.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 缓和国民党内部矛

D.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共同抗日
4.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5.(2017•河北)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九国公约》的签署
C.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领导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有( )
①张学良②杨虎城③李宗仁④周恩来
A. ①

B. ②

C. ①

D. ②④
7.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遵义会议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8.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七七事变的爆发
B. 中共七大的召开
C. 百团大战的胜利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9.某班正在开展辩论赛,正反方的辩题分别为“释放蒋介石”、“除掉蒋介石”。

请问这个班正在辩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重庆谈判
B. 西安事变
C. 四一二政变
D. 七七事变
10.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

”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百团大战
11.1936年底发生的扭转时局的关键事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九一八事变”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12.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A. 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
B.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 抗日救亡运动的推

D.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
13.“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七七事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九一八事变
14.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

”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15.“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 增强国力
B. 地方自治
C. 拥蒋反共
D. 逼蒋抗日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
(2)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二里国共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4)国共谈判地点在哪里?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协定?
(5)周恩来在两次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功绩?(请举出一例)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18.【抗争篇:识人类良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揭穿谎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

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国民党: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

(5)国共合作时期,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后,和毛泽东一起指挥军事;解放战争中与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17.【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5)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18.【答案】(1)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