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窑操作员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1. 、最低共融温度——物料在加热过程中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
2. f-CaO——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记作f—CaO.
3. 结皮——是物料在设备或气体管道内壁上,逐步分层粘挂,形成疏松多孔的层状覆盖物。
4. 黑影——在回转窑窑头用蓝玻璃镜观察到的在火头下方的灰暗色的生料阴影。
填空
1. 分解炉内燃料的燃烧方式为(无焰燃烧)和(辉焰燃烧),传热方式为(对流)为主。
2. 篦式冷却机的篦床传动主要由(机械)和(液压)两种方式。
3. 熟料中Cao经高温煅烧后一部分不能完全化合,而是以(f—CaO)形式存在,这种经高温煅烧后不能完全化合的Cao是熟料(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因至素。
4. 熟料急冷主要是防止(C2S)矿物在多晶转变中产生不利的晶体转变。
5. 旋风筒的作用主要是(气固分离),传热只完成(6%~12.5%)。
6. 旋风筒的级数较多,预热器出口温度越(低),即(能耗)越小。
7. 一级旋风筒的最大目的是①(收集粉尘;)②(气固分离)。
8. 硅酸率的大小,反映了熟料中能形成(液相成分)的多少,也即在煅烧时(液相量)的多少。
9. 预分解窑熟料煅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预热)、(分解)、(烧成)三个主要过程。
10. 回转窑的运动周期主要决定于(窑衬)的质量。
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D )
A、CaO
B、SiO2
C、Fe2O3
D、MgO
2. 下列哪项不是预热器的主要功能(C)
A、预热
B、分解
C、烧成
3. 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控制指标应小于等于(C)
A、2.0
B、1.0
C、1.5
D、0.5
4. 液压挡轮的作用是(B)
A、支撑窑体
B、控制窑体上窜下动
C、对窑体起传动作用
5. 煤灰进入熟料中主要成份是:B
A、CaO
B、SiO2
C、Fe2O3
6. 下述关于煤粉质量方面的说法不对的是:A
A、煤粉水份较高,会降低火焰温度,延长火焰长度,因此入窑煤粉水份越低越好;
B、煤粉细度越细,其燃烧速度越快;
C、分解炉用煤质要求可比窑内用煤低些;
D、一般要求,窑和分解炉用煤质要相对稳定。
7. 烧成带温度通过如下参数可正确定性判断:C
A、窑筒体温度上升,预热器出口废气中NOX浓度上升;
B、预热器出气温度上升,窑尾温度上升;
C、冷却机一室熟料通气性变强,窑电流变大,预热器出口废气中NOX浓度上升;
D、窑尾温度上升,窑电流下降。
8. 窑尾负压反映( a )大小
a窑内流体阻力b窑内煤粉燃烧速度c窑筒体转速
9. 窑门罩压力低时,说明入窑( b )量少,而降低窑内温度
a一次风b二次风c三次风
10. 各级旋风筒锥体部分被物料粘堵时的压力(a )
a增大b降低c稳定不变
判断题
挥发份低的煤粉,一次空气压力就应该高一些(Y )
2、IM较高时,物料烧结范围变窄(N )
3、正常火焰位置应该在回转窑的中心线上(N )
4、熟料中fcao水化后,会使体积增加约1倍(Y )
5、窑内气流运动方法为强制通风(Y )
6、窑内各处气流速度均相同(N )
7、煤粉中水份越少越好,最低为零(N )
8、熟料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配料(N )
9、物料在窑内均为吸热反应(N )
10. 预热器内气体与物料的传热主要是在旋风筒内进行的。
错
简答题
1. 预热器漏风对窑系统有何影响?
①影响系统内物料分布;②影响系统换热效果;③影响系统操作稳定性;④严重时会造成预热器堵塞及塌料。
2. 分析红窑掉砖的主要原因?
操作:①窑皮挂的不好;②局部过热变形;③燃烧器调整不恰当;④未换砖(砖磨薄);⑤操作原因造成局部高温。
机械:①筒体中心线不直,造成砖移位;②内壁凹凸不平;其它:窑衬砌筑质量不好;频繁开停窑。
3. 生料均化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消除或缩小入窑生料成份的波动,使生料化学成分均匀、稳定,它对稳定熟料的成份,稳定窑系统的热工制度,提高熟料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窑外分解窑有哪些特点?
①用旋风预热器作为主要的预热设备;②窑外分解窑不断改进;③设备趋于大型化;④重视环保;⑤自动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