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4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上海某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的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存在着职责不清、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
2、学校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信息化管理,“有账无物”、“有问无账”现象频发,导致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资产流失。
3、学校资产购入后,没有对资产动态进行监督管理,清查工作未的得到有效落实。
4、学校重维修、轻保养。
导致资产很容易老化,资产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
增加了学校对固定资产不必要的投入。
5、学校的易耗品比较多,每年的耗损严重。
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学校领导人决定引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方案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资产管理难题而开发的一种实用性管理系统。
系统以固定资产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通过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从购入到退出以及中间使用过程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监管。
与资产各类报表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账实相符。
并考虑到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提供众多特色功能。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1、资产申请审批学校各级部门资产管理员对其所需要的资产进行在线申请,提交给学校领导或财政部门审批后,通过系统即可获得审批结果信息,资产管理部门按照领导批示进行资产采购计划或资源调配。
2、资产信息管理由于学校的资产构成比较复杂,有的是学校采购部购买,有的是教育局调配,有的是社会捐赠。
使用该功能是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供应商、产权单位、存放位置等。
3、资产日常管理主要是对资产的日常业务进行管理,包括资产入库、资产登记、资产调拨、资产转移、资产借用、资产归还、资产维修、资产保养、资产清理、资产盘点、资产折旧、资产台账。
4、低值易耗品管理学校的易耗品比较多,如A4纸、粉笔之类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包括易耗品预算、易耗品采购、易耗品日常管理、易耗品查询、易耗品统计。
5、事件提醒功能这个是针对学校需要维修、保养的资产进行一个提醒功能,时间是由管理员自定义,灵活方便。
包括资产维修提醒、资产即将维修提醒、资产保养提醒、资产即将保养提醒。
6、资产系统报表系统按时间、部门生成固定资产账表,包括:资产总账、资产明细表、资产年度汇总表、资产使用状况表、资产盘点表、资产统计表。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效果:1、规范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了资产使用部门职责。
2、建立信息化资产管理平台,对资产进行动态化管理,做到了有账可依,有据可查。
3、对固定资产保养进行提醒,使资产价值最大化。
4、低值易耗品管理减少了学校不必要的投资,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5、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工作变得更为便捷。
以上就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详细讲解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合作或是其他疑问都可以找我们畅捷固定资产管理,我们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规划-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是我国近年来首次发布政府规划文件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方向、任务和措施。
它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性,并对我国今后10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已被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信息化教育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序论近年来,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校校通、农远工程、教师网联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部署和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教育信息网络;二是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初具规模,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的数字资源开发和共享资源库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开始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招生录取、就业认证、学籍管理等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都有了较大发展。
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是我国近年来首次发布政府规划文件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方向、任务和措施。
它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性,并对我国今后10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已被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信息化教育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人才培训、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
应用能力建设与投资效益提高、缩小数字鸿沟、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正面临的挑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期,将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一)相关概念1、教育信息化虽然这个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一直以来它的定义确是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目前我国学者提出的众多定义中,主要有以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李克东)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南国农) 上述定义均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化概念的主要内容,如: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体现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等[2]。
2、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它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现代化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形态,是一种经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双重改造后的结果运用,是一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二)、二者的区别与联系1、定义区别首先,从概念界定上看,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实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在对传统教育的变革与重建的基础上,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目的是推动教育向现代化发展,其结果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3]。
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很广,有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硬件建设,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理论、方法的建设。
信息化教育是以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电子科学及哲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科学技术教育为基本任务,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表现形态,是研究应用信息科学技术进行教育的方法、过程和规律,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最优化的实践过程。
它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人才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化教育等。
其特点是教育观念现代化(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全球化);教育内容专业化;教育过程信息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是具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两个概念。
2、功能与语义区别从功能和语义上讲,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是两个现象、两类活动、两种文化。
作为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社会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和国家信息化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作为人类活动,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化,是向着某种标准行进的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上;信息化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因此,它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现代化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形态,是一种经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双重改造后的结果运用,是一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区别于信息化教育中的教育,意指一种信息运用的领域范围特指教育领域,即在教育领域(包括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现代远程教育领域和教育管理、信息技术队伍培训领域)内全面深刻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的过程。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是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而作为人类文化,它们具有不同的历史涵义,教育信息化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极强的时代烙印,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4]。
同时,两种语境中信息化的含义不同,教育信息化中隐含着一种技术和教育标准,这种技术标准是指对教育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运用和评价中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水平程度,这些大都可以对其进行量化测度;相应的教育标准是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非线性、共享性和易获得性等和教育观念上的现代化、信息化、个性化、情感化、最优化与综合性、深入性、开放性、人文性以及教育和学习方法上的交互性和协作性程度,这些则不容易被量化评估,因此常被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忽略。
3、评价指标体系与联系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推动教育向现代化发展,其结果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用一句话串接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这两个词就是:用信息化教育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
因此,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教育联系紧密,两者相辅相承。
信息化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进展程度,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