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成语备课:麦福妹审核:余翠华第一课时考点解读2013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查能力层级为E,即表达运用。
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讲主要针对熟语中的成语。
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涉及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搞错对象、语境不合等几种误用类型。
典型题型(2013广东卷)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
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
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
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B.通常C.迥异D.高高在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
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2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考查的词语为两个成语、两个词语,符合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实际。
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
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
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
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
(2012广东)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
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
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2011广东)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轶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 B.自顾不暇 C.鱼目混珠 D.诟病答案:B解析:自顾不暇:暇,空闲。
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可改为“目不暇接”。
A.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
C.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D.诟病: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考题特点1.题型:选择题,分值,3分。
2.设问形式:"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考查点:主要涉及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搞错对象、语境不合等几种误用类型。
重点难点:识记、积累教学建议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策略1-3;第二课时讲策略4-6。
方法突破(详见《名师金典》教师用书P48、57,学生用书P34、43)一、望文生义例:1、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解析: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
勉强使人满意。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3.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解析: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4、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
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解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
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
策略:(1)把握重点语素,吃透词义。
(如成语“文不加点”,是说“写文章非常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重点语素“点”是“涂改”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再如“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重点语素“长物”指的是多余的东西,不能理解成“特长”。
再如“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重点语素“刊”,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2)把握引申义,吃透词义。
(如成语“坐地分赃”,字面意思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其引申为“不亲自偷抢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二、褒贬误用例:1、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解析:趋之若鹜:趋:快走;鹜:wù野鸭。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解析: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策略: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褒贬感情要分明。
(如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三、用错对象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解析: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解析: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不用于形容男性。
策略:用准范围(如“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等只用于夫妻之间),找准关系,把握成语正确的使用对象。
实战演练1.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保卫钓鱼岛,过去在人们眼里,是保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而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与保护渔民切身经济利益的结合,还是人们的一种新的合理主张。
台湾渔民向日本使馆扔死鱼、焚烧太阳旗的示威抗议活动,昭然若揭地体现了这一点。
B.台湾保钓协会在9月14日组织保钓船出海保钓,并得到台湾官方以护渔的名义派出的海巡署12艘舰船护航,民间和官方行为都可圈可点。
因为保卫钓鱼岛,关系我们的领土主权,更关系着沿海渔民的切身利益。
C.一些地方突击提拔“矿长助理”,代替矿长下井带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种做法虽然很快被纠正,但也反映了一些地方鱼龙混杂、挖空心思抵制矿长下井带班作业制度的不正之风。
D.最近,关于劳动力短缺、劳资纠纷、增加农民工工资的报道不绝如缕,这些报道难免会引起人们的担忧——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消失。
1.B(A项“昭然若揭”,意思是“明显得像举着日月走路一样,形容真相完全暴露出来”,含贬义,用此感情色彩不符;C项“鱼龙混杂”,比喻各式各样的人混在一起,难分好坏。
此处宜用“阳奉阴违”,不合语境;D项“不绝如缕”,比喻形势危急,也比喻声音细微悠长。
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2.下列各项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一贯强调安全生产、“不要带血的GDP”,可是一些矿领导趾高气扬、对安全状况心里没数甚至麻木不仁,为了节省成本、牟取高额利润不惜牺牲工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B.安阳“曹操墓”是真是假?从公布之日起,这个争议就从未停歇过,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卷入所谓的“挺曹派”与“反曹派”两大阵营。
他们天天争论不休,公众期待能有个众望所归的说法。
C.虽然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执行政策在一定范围内会有一定的弹性,不能搞一刀切,但必须有个原则,这“一定的弹性”绝不能成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借口。
D.在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的第38天,因对世博会的一腔热情而名声大噪的“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参观完浦西园区的信息通信馆后,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场馆!2.C(C“一刀切”,比喻不顾实际情况与后果,所有问题用同一方式处理。
用在此处正确。
A 项“趾高气扬”,走路时把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形容狂妄,得意忘形的样子;语境需要的是工作作风,并非神态,可改为“高高在上”。
B项“众望所归”,意思有二:一指某人威望很高,为群众所信赖或敬仰;二指事情符合公众的心意和愿望。
“义二”用在句子中虽合语境,但表意不明,“心意和愿望”是那派的?D项“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句中“参观完所有场馆”,不是“出乎意料”,不合语境)3.下列各项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几个相约星期日下午去看世博会。
为了养精蓄锐,我先午睡了;不料醒时睁眼一看时间已经到了两点,尽管刚洗过的衬衫一衣带水、没有晾干,可我还是穿上它跑了出去。
”B.如今气候确实有些反常。
这不,8月就降温,刚刚进入9月末便一寒如此了:走在大街上,如果不穿毛衣毛裤简直冷得受不了。
C.2010年10月17日,乙肝病毒携带者“锄草”(网名)在“乙肝维权第一人”雷闯的陪同下,举着写有“您情愿和锄草一同吃饭吗”的牌子,在河北石家庄市的广场上向行人发出“征人吃饭”的热情邀请。
这是她自今年4月5日在上海“征人吃饭”始作俑者以来,走过的第十五个城市。
D.获得“最聪明的农民发明家”称号的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马务村普通农民吴玉禄,应邀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
他带着他的21个机器人“孩子”亮相上海,一展风采。
3.D(指在某个领域展现自己美好的地方,受到了别人的好评。
A句“一衣带水”,意思是“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的窄”,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此句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句“一寒如此”,一:竟,竟然;寒: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