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高等专科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专科师范毕业生就业难,如果不能解决好专科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专科师范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前专科师范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工作对策。
关键词:专科;师范生;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在我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得以体现,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因此随之提高,然而师范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复杂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专科师范生的就业成了一个各方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主要从社会、高校、学生等方面探析造成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这不仅可以帮助专科师范生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并找到顺利就业的道路,更重要是可以明确专科师范教育是否还能承担起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的重任。
一、四川省专科师范生就业现状
(一)社会
1、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和传统就业观念导致专科师范生就业“难”
虽然当前就业市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深,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各地依然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占主导地位,诸如公务员及教师公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等依然是求职者的首选,尤其是社会地位和待遇都较好的教师行业更是受到许多家庭和学生的青睐,加之国家也鼓励优秀非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师行业,种种情况无形地加剧了师范生的入职竞争,尤其是加剧了专科师范生的入职竞争。
2、用人单位不合理的人才消费,导致专科师范生就业难
由于全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整个教师行业入职竞争的加剧,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求稳”的就业观念,加之社会用人单位还停留在以学历和证书衡量人才水平高低的用人局面,导致在人才招聘现场出现专本硕三个层次的毕业生激烈竞争求职的场面,而在招聘过程中占据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往往都会选择具有高学历和多证书的学生,这种不合理的人才消费既不利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用人单位人才贮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高校
1、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特色不鲜明
一方面由于高校与社会欠缺有效沟通机制,缺乏人才供需预判,加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理论教育,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特色不鲜明;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要求,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工作经验积累,无形地加剧了自身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
2、学校盲目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由于受多种利益驱使,目前各高校都在盲目扩招,带来的后果就是师生比明显增大,教育质量随之下降。
此外学校的部分老师受经济利益和学校科研压力的驱使,很难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也是导致部分毕业生师范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使其缺乏足够的社会适应力和核心竞争力。
3、专业和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
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往往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这使得高校人才培育与人才需求变化相脱节,造成这种人才供需矛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高校缺乏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学校课程和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二是许多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报考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足。
学校和学生缺乏社会对教育类人才供需的理性判断和分析,导致盲目跟风开办和报读所谓的师范类专业,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