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市场环境不好,经常有小伙伴问:XX 股票最近跌了20%,后续该如何操作,是该加仓,还是该止损?
我们之前说过了组合的投资逻辑,就是严格按照音频课程策略去投资,心如磐石,无转移。
那么现在大家纠结的可能就是个股的逻辑或者是指数基金的投资,指数基金也很简单,按照指数温度来定投即可。
1.那我们这里的重点可能就是个股的仓位逻辑
第一、你要说明你为什么买了这家公司,买入逻辑不同,卖出的逻辑自然不同,例如我们在价值投资,对一家企业估值之后,常会越跌越买,而且很变态的一点是,一些价投看到股价越跌越开心,因为那代表,花同样的金钱,他能买入的股份越多,这个大家能理解吗?
本来1万只能买4只白马股票,现在可以买6只白马股票了,不好吗?所以,我们有提问或者我们在自查持仓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你买入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抄作业,记得把持仓的比例和买入卖出的估值判断都记录一下哦。
第二、你要说明买入成本,你的亏损幅度和你后续的操作关系很大,如果只是回撤3%,心态就炸了,和亏了30%,躺那装死,后续要进行的操作肯定不同。
第三、要说明你这只股票占你仓位的比例,也就是现在持仓的占比。
占仓位3% 和30%的股票,回撤20%,前者对你总仓位的影响是0.6%,而后者是6%哦。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你们记得这个同行业不超过30%
的原因。
如果我们现在在2008年牛奶行业遭遇了黑天鹅事件,那么你持仓的牛奶行业可能就损失超大哦。
比如一个10万元的账户,亏600块,很多人是没感觉的,但是亏6000 块,就很痛了。
第四、如果可以的话,补充你的看法,例如目前XX持仓10%,亏损20%,我是基于XX原因买入。
接下来,我的想法是XX,我计划的操作是XX。
这样探讨起来,你会在思考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细节,未来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验证,这都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获得的教训哦。
第五、如果可以的话,说明你持有现金的比例还有多少。
如果是满仓,那么XX股票下跌20%,你能做的选择只有三种,1、割肉;2、装死;3、卖掉其他股票补仓。
如果你还有80%的现金,而持有的这个股票是基于价值投资买入的,如果这只股票仓位占比不是很高,那么完全可以补一档,这样可以降低你的持仓成本,增加持仓比例。
为什么还说上面这段话呢?
因为如果你自己建仓买卖的逻辑都是随意的话,那么你就要自己去规划一下。
上面说到的五点,其实都是围绕这一个词展开的,那就是:仓位管理。
这5点内容,和仓位相关的,无非就是XX股票,持仓占比多少,最多加上现金比例多少,其他的内容,例如买入逻辑,以及后续的补仓和止损操作哦。
我理解的仓位管理,绝对不只是XX股票持仓占比和现金占比,而是在你的投资体系下,不同股票,他们的建仓逻辑,不同股票的持仓比例,
以及你在投资一只股票,做出的建仓、补仓和卖出,这一个完整的过程。
以及,从一只股票衍生出来的,对整个仓位也是一样逻辑推导出来的仓位管理。
简明来说,就是一只股票,你从决定买入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有充分的计划,为什么买,什么价位买第一档,什么价位第二档,什么时候止损割肉,什么时候止盈卖出。
第一档买入多少仓位(例如5%),最多买到多少仓位(例如20%)。
放在一个账户里面,还有仓位要预留多少现金,什么类型的股票最多买到多少比例,都需要很清晰的认识。
这和打仗一样,一次大的会战,必然有完善的战略部署,在具体战役(也就是单只股票)怎么打,有具体的方针和策略。
同时又要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来修正我们原先的计划。
预留的现金,就相当于战场上的预备队,这有可能是决定最终战役结果的一部分力量。
当最后的现金投入仓位的时候,其实相当于我们已经没了后路,和在战场上打战一样必须取胜,一个道理。
当然,也可能把某只股票割肉或者止盈,置换出现金。
这些都是随时变化的,我们的操作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2.仓位即看法
仓位,即是你对它的看法和信心。
仓位重的,就代表非常看好;仓位低的,你的信心其实就不是很充分。
从整体仓位来看,满仓,代表你非常看好后续市场的走势,空仓,这代表你对未来非常的悲观(也就是大盘到顶了,你已经找不到便宜的股票)从个股的角度来看,一只股票满仓,就代表在目前这个环境下,你认定它是最好的,这里举个栗子,就像2018年茅台跌到514,我还想等到
500以下,看上去我很贪婪,想要它跌更多,但其实,我很恐惧,因为我的无知,我不敢514买,非要等500以下,也许真的等到500 以下,我可能又想它再跌一点,500的股价是你心里的期望值,而这个期望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现在的我看来,那个时候的我,其实是贪婪和恐惧一体的。
大部分时候,股票估值都很合理。
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们的认知有限,包括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有限,加上市场是一直在变换的。
行情好的时候,随便买一只,就翻倍了;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使你非常看好的那一只,也很容易跌掉20%。
鉴于对未来股价变化是未知的(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以及我们自身投资水平有限和应对一些特殊的事件,我们仓位管理的大原则是有弹性和相对分散来区别对待。
弹性,就是说我们非常有必要预留一定比例的现金仓位,工资比较高,能够不断有现金流补充到账户里的朋友,一般情况下,权益仓位(即股票)可以在90%以上,现金流比较少,权益仓位建议不要超过80%。
留着现金,是方便我们在遇到某只股票忽然暴跌时,有足够的钱去买入,否则只能眼睁睁的看他飞走。
弹性,对于个股来说,就是一般情况下,不要一次买到位,我们需要分档建仓。
我们常说的,三档,或者五档买入。
例如一只股票,你计划最多买入10%的仓位,那么三档买入的话,第一档就是3%,第二档3%,第三档4%。
更细一点你计划买10万元,那就分别是买3万、3万和4万。
分档买入,其实是给了我们容错和降低平均持仓成本,增加持有份额的机会。
看上去便宜的股票,可能因为运气差,又跌了30%。
如果你第一次就买满了10万元,那会出现浮亏3万。
假设你按照跌15%加一档,你
的持仓成本是相比前者就会降低18%,同样花10 万元,你持有的份额会更多。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钱,赚不完,但是亏的完。
我们有看到过下面这组数据吧,股票下跌X%,对应要涨多少才能回本。
为什么亏损要比赚钱简单,原因很复杂,最直接的原因是,很多人因为大幅、巨额的永久性亏损离场,或者呆若木鸡式的死扛。
没有人能够大概率的抄到底,买在半山腰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买到底部的概率。
为什么呢?因为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就像钟摆的两头,钟摆停留的时间很短暂,大部分的时候,钟摆是在中间区域运行,我们处在中间区域的概率要大很多。
为了增加容错性,和避免永久性亏损的损失,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一档买满。
一档买满,其实就是意味着,你判断这个价格就是底了。
否则,不要一档买满。
我们股初是要求同行业占比不要超过30%,相对分散的核心,其实是为了避免绝对看好的情况下,遭遇黑天鹅,造成永久性亏损。
实际投资的过程中,如果你重仓了乐视,或者獐子岛这样的股票,只要一次,即使不是亏损本金,让你之前好多次交易赚的钱都可能一次还回去。
如果你是低位买的,你就是盈利回吐,很难受,最难受的是那些追高的,一夜回到解放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
如果你想要重仓买入,追求高仓位带来的高额收益,那么就要承受高仓位带来的高额亏损,这也是盈亏同源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依靠组合的选股的方法,可以避开很多雷,关于分散投资,我对目前大家的建议是,你买入5-10家公司,相对看好的公司,他的仓位占比可以高一点,例如20%;相对不是那么有把握的,它的仓位可以少一点,例如5%。
当然,这些都是动态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大家按照自己的资金量,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收益率,交易风格,性格等因素,自己去把握。
3.那具体怎么卖,这两个基本原则,都是一个前提,那就是耐心。
耐心,不等于死心,前者是主动等待,后者是被动接受。
第一个原则,估值范围之内的,耐心持有,要认识到股价波动是必然的,不可预测的。
我们回头来看,假设你10元买入,20元是估值上限。
从10元到20元这个过程,有可能最高涨到12元,重新跌到9元,回头来看,你可能会觉得很痛苦,如果12元卖掉,9元再买回来,最后涨到20元再卖掉,赚几次钱,多么完美。
但,还有一个可能,你12卖掉后,涨到15,后面你把原本能赚100%的利润,最后只赚了20%。
我们喜欢用这样的例子来
说明,股价走势不可预测。
我们都要明白这一点,股价走势没法预测。
做到第一个原则后,我们说第二个原则,分批卖出,利润奔跑。
对应分档买入,第一档建仓之后,下跌10%-15%左右一档,资金量大的可以分5档,资金量小的,一般建议不要超过3档,我就三档买入。
假设你计划一只股票仓位是10%,那么第一档不要超过3%,可以选择3、3、4这样的买法。
对应的卖出策略也是如此,当股价涨幅超过估值上限,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分档卖出,原理和刚才说的买入策略是一样的。
分批卖出,适用在一般情况下,股价超过估值上限的卖法,例如目前的伊利股份,如果估值上限是30元,那么很适合30元一档,34.5元第二档,39元第三档。
五档的话,那就10%一档。
最后一个卖出方法,就简单,那就是看心情,符合你的卖出点,卖掉之后闭眼不要再看了,这就像你和另一半分手了,她过的好,或者不好,对你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