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疗后骨髓抑制

化疗后骨髓抑制

药物 MTX CTX Taxol 5-Fu VP-16 IFO DDP Carboplatin 抑制最重d 7-14 7-14 8-11 9-14 10-14 10-20 18-23 21-28 恢复时间d 14-21 21-28 15-21 21-30 16-21 21-35 21-40
临床表现
刺激不同造血细胞系或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形成细胞集 落 CSF的人工合成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 分类:粒细胞CSF(G-CSF)、巨噬细胞CSF(M-CSF)、 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multi-CSF,又称IL-3)、干细胞因子(SCF)、红细 胞生成素(EPO)
使化疗可以按计划如期进行,提高了化疗的安全 性,并且使患者可以接受足量化疗
rhGM-CSF与rhG-CSF的比较
rhG-CSF
主要作用 刺激骨髓CFU-G向成熟粒细胞分 化、增殖 促进骨髓成熟粒细胞向外周血 释放 激活成熟粒细胞的功能,延长 其寿命 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外周血 释放 中性粒细胞 起效快,作用不持久 作用弱
安全度过白细胞最低点而开始回升后
治疗性用药
无发热:不建议常规使用CSF
发热
使用CSF但不建议常规联合抗生素 合并感染或有其它预后不良因素,可联合抗生素
5-7ug/kg/d,如果按体重平均50kg计算,一般用 300ug/d
注意事项
预防性使用,应在下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 治疗性使用,应在白细胞数连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 CSF与抗癌药间隔24小时以上 化疗结束后24~72小时开始用药,直到ANC计数经过最低值后 恢复到接近正常时停药 应尽可能不要静脉用药 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能同时用药 应用CSF后,白细胞变化会出现两个峰 释放峰标志着骨髓有 一定的储备,第二个峰才代表骨髓的恢复 应用CSF并不能阻止白细胞继续下降,但应用后最低点白细胞 比不用时高,更容易度过危险
预防性用药
目的:最大限度减少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适应症:曾发生过骨髓抑制,特别是IV度骨髓抑制历史;化疗
剂量密度增加时 特殊情况:年龄大于65岁,全身营养状况差 大范围放疗 骨髓受侵 开放性伤口或活动性感染
时间:化疗后24小时立即给予CSF
用法:3-5ug/kg/d,一般用150ug/d
抗生素的使用
对于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 III度时,若无发热,不需要应用抗生素 IV度时,无论是否有发热,均应该应用抗生素 经验性用药 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 如果患者为4度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 停用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rhGM-CSF
促进骨髓造血细胞较早阶段的 CFU-GM增殖、分化。 促进粒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的 增殖,使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明显增加 激活成熟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胞的功能,提高抗感染和免疫 功能 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 起效慢,作用持久稳定 作用强
作用位点 治疗骨髓 抑制 促进粘膜 愈合
生物学功能
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粒系转化 促进粒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 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 促进外周贮存池释放粒细胞入血 促进中性粒细胞(ANC)成熟,延长成熟中性粒 细胞的存活时间
CSF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
有效地防治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减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 缩短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降低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几率
3 79-65 1.9-1.0 0.9-0.5
4 <65 <1.0 <0.5
血小板(109/L)
≥ 100
99-75
74-50
49-25
<25
特 点
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 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 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粒细胞
血小板
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 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 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G-CSF与GM-CSF序贯联合治疗骨髓抑制
rhG-CSF能快速升高白细胞水平,但仅对粒系有促进作用 rhGM-CSF从干细胞水平刺激粒系增殖,对rhG-CSF起补充 作用,两者联用可以使白细胞计数更持久更稳定
原 则
对于I度粒细胞减少,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可自行恢复 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查历史,观现状 对于3和4度粒细胞减少,必须使用
红细胞
出现的时间更晚

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

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
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 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
危害

致命 化疗间隔延长 抗癌药物用量减少 免疫力更低下 诱发耐药


粒细胞减少
处理方法
☼隔离 ☼紫外线消毒 ☼抗生素 ☼集落刺激因子 ☼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营养支持
感染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 减少 出血
红细胞 减少
贫血
分 度
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0 血红蛋白(g/L) 白细胞(109/L) 粒细胞(109/L) ≥110 ≥ 4.0 ≥ 2.0
1 109-95 3.9-3.0 1.9-1.5
2 94-80 2.9-2.0 1.4-1.0
化疗后骨髓抑制
化疗后骨髓抑制

机 表 诊 防

制 现 断 治


化疗所致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化疗副反应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对红细胞的 影响较小
血细胞分化
血细胞寿命
粒细胞
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为6-8小时 血小板 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7天
红细胞
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
机制
肿瘤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化 疗
抑制
生长活跃 细 胞
消化道粘膜 皮肤胺 氮芥
紫杉类
药物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顺铂 卡铂 VP16
鬼臼毒素
铂类
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 素不谦让,紫杉不若烷剂 狠,拓泊替康堪称王。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