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预防


苏华芳, 等..实用医学杂志. 2007;109-111 .文细毛, 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1): 96-99.
精选ppt
11
粒缺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
100
组间比较, P<0.05
感染率(%)
80
60
40
16.03
20
(21/131)
29.60 (37/125)
0
1.0~
<0.1 (与>0.5相比)
6.00 (3.09-11.67)
<0.01
0.1-0.5(与>0.5相比)
9.89 (4.24-23.1)
<0.01
• 回顾调查2001~2006年美国1523例菌血症患者,对其进行二变量协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与中性粒细胞数> 0.5 ×109/L的患者相比,中性粒细胞数≤ 0.5 ×109/L 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何谓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
• ANC低于0.5x109/L
• 患者单次体温大于38.3℃
• 或ANC低于1.0x109/L,但是
• 体温大于38℃持续 1h 以上
48 h内将低于0.5x109 /L
精选ppt
10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 Myeloid Growth Factors Version 2.2013
精选ppt
7
临床表现
感染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出血
红细胞 减少
贫血
精选ppt
8
骨髓抑制的严重危害性
化疗 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
复杂难治的感染 最担心的事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死亡
精选ppt
9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Volume 3 Number 4 | July 2005
• 初级预防:
抑制最重d
7-14 7-14 8-11 9-14 10-14 10-20 18-23 5-8 21-28
精选ppt
恢复时间d
14-21 21-28 15-21 21-30 16-21 21-35 21-40
5
造血系统毒性反应分级 (据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
血液学
血红蛋白 (g/L) 白细胞
(×109/L) 粒细胞
感染率=感染例次数/病人例次数
0.5~
91.82
(146/159)
0~ 中性粒细胞数(×109/L)
• 对415 例次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数 < 0.5 ×109/L 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性粒细胞数≥1.0 ×109/L 组
精选ppt
李佩文, 等. 2005;5(11):1402-42.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精选ppt
6
特点
粒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 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 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 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 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出现的时间更晚
发热
精选ppt
14
2010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Chin Pharm J,2013March,Vol.48No.5
三大指南推荐:FN风险>20%的方案 需要CSF的支持
CACA/CSCO?
精选ppt
15
NCCN指南FN高度风险的化疗方案
精选ppt
16
G-CSF的应用情况
Huang XJ,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6S (2005) S128-S132.
粒缺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
1523例菌血症患者死亡率的二变量协方差分析
中性粒细胞数(×109/L)
OR值(95%CI)
P值
OR值(95%CI)
4.667 (1.906-11.426) 7.875 (2.228-27.836) 9.036 (3.437-23.752) 4.500 (1.615-12.541)
P
<0.001 <0.001 <0.001 0.004
• 回顾调查582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中30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 果显示:住院时间>30天、中性粒细胞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与恶性血液 病患者全身感染有关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与 预防
化疗-骨髓抑制:
• 化疗后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 •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对红
细胞的影响较小。
精选ppt
2
发病机制
抑制
化疗生长活跃 细胞精选 Nhomakorabeapt肿瘤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消化道粘膜 皮肤及附属器 子宫内膜 卵巢
3
常见药物
(×109/L) 血小板
(×109/L)
出血
0度 ≥ 110 ≥ 4.0 ≥ 2.0 ≥ 100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95~109 80~94
65~79
< 65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精选ppt
13
Lin MY,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8;52(9):3188-94.
FN是肿瘤急症第一位
IDSA指南要求,一旦诊断粒缺伴发热,须2h 内进行治疗,因为在粒 细胞缺乏患者中感染可能进展非常快。
在FN致死的患者群体中, 2小时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占86%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拓泊替康 紫杉类
顺铂 卡铂
铂类
烷化剂
氮芥 环磷酰胺
药物
鬼臼毒素
VP16
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谦让, 紫杉不若烷剂狠,拓泊替康堪称王。
精选ppt
4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
药物
MTX CTX Taxol 5-Fu VP-16 IFO DDP Docetaxel Carboplatin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50%~77% 的白血病患者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 • 中性粒细胞数减少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全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全身染危险因素分析
因素 值
住院时间>30天 中性粒细胞<2.0×109/L 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 动静脉置管≥2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