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医疗行业分析医疗行业总体分类、制药行业分析一、制药分类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制药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原料药、化学制剂药、生物制品、中药以及保健品。

其中,中药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现在传播到东南亚国家,甚至影响到了欧洲与北美洲。

制药产业链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制药行业专业性强、受监管力度大。

2、产业链较长且较复杂,从上游的原料药、中药材种植甚至科研院所到中间的化学药和中成药,再到经销商,医疗机构和零售两大终端,最终到消费者。

3、对制药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医药商业和医疗系统,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医院和药店为主的终端掌握着制药企业的命运。

二、制药行业研究分析框架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人口和经济是制药行业的根本推动因素。

2、由于药品使用的专业性、对于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医药行业受到国家政策高度影响。

对行业本身存在的个别不规范问题的修正,也会对行业的局部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3、对于企业来说,品种的市场空间和定价能力,加上渠道管控能力,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状况的核心因素。

三、2013年重要行业政策四、医药改革对制药行业影响分析【分析解读】1、近几年医药行业最大的制度变革就是医药改革,游戏规则的改变一定会带来蛋糕切分方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2、2012年版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

各省级单位拥有一定的增补权限。

3、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药品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目前基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比率在90%以上,在三级医院的使用比例约为10-15%,二级医院使用比例约20-30%,2、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基药在三级医院销售额占比要达到25%-30%,二级医院销售额都应达到40%至50%,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达到50%左右。

3、因此,随着各级医疗机构基药使用比例的上升,预计其整体市场份额将会迎来一轮较大幅度的扩容。

七、基药招标决定公司利润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由于各省基药招标基本仿效安徽双信封模式,选取报价最低者唯一中标,少数企业为了市场份额投标行为不够理性,基本药物中标价格越招越低。

科伦与双鹤工业毛利率2011下半年开始有所下滑就可看出,企业盈利受到降价影响。

八、国家医保目录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2012年版目录共有2127种药品,其中甲类503种,乙类1624种。

西药部分甲类药品品种349个,乙类药品品种791个;中成药部分甲类药品品种154个,乙类药品品种833个。

2、甲类药品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物,使用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

3、乙类药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使用费用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

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医保费用支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医保占比卫生费用也在逐年提高。

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由于进入医保目录后会带来一定的报销比例,因此有利于促进药品销售。

但另一方面,也要受到发改委的最高限价约束。

2、2005年以来,发改委已多次下调了各类药品的最高限价。

在实际操作中,发改委宣布降价前,市场竞争通常已经推动药品实际价格的逐步降低,因此,历次降价对于企业本身的影响往往没有平均降幅所展示的那么突然和剧烈。

3、长期来看,药品价格降低仍然会是行业的重要课题,优秀企业的特点之一,即是在不断的降价过程中始终维持价格的相对稳定以及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我国一直致力于GMP规划,以全面审查药品质量、生产企业的服务和信誉等,将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新版GMP实施将淘汰一批小的、质量不过关的制造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

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抗生素是目前中国使用量最大的药品。

据统计2005~2009年间,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金额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23%~25%。

其中,抗生素市场规模最大,约占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市场的90%,2009年时稳居药品销售排行榜的首位。

在全国15种最畅销药物中,抗生素药品占了10种。

抗生素的巨大销量除了反映抗生素在医疗上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现状,那就是抗生素在中国的严重滥用。

2012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以安全性、有效性、细菌耐药情况和价格因素4个方面为基本原则,该文件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

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在办法正式实施之前的2011年,抗生素行业已经提前步入严冬,成为医药行业中少有的负增长子行业。

十三、新药研发流程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来源:IMS 【分析解读】医药行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每一个药品品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研发、验证才能上市。

全新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长达几年到十几年。

而如果研发成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

现阶段,中国医药企业以仿制国外品种为主,全新药物研发较少,研发的风险和周期都较小。

但完整的新药申请审批流程亦需要几年的持续准备。

医疗保健行业分析一、医疗器械产业链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1、医疗器械行业是重要的中游行业,上游有色金属、化工、钢铁、互联网和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下游衔接保险业、服务业、医药流通及医疗卫生事业等行业。

2、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带动一批上游产业的发展,而由于产品、服务渠道的关系影响着下游产业,包括医院、医药专卖店、其他医疗机构及终端消费者等。

二、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框架数据来源:Wind资讯【分析解读】医疗器械行业属于特殊行业,需求刚性较强,因此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同时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可以从行业层面的供给,再到最终产品的价格,结合医保政策、医疗器械采购、新版GMP规划要求以及进口替代等方面进行剖析。

二、行业概况【分析解读】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1万4千余家,工业销售产值从2009年的110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200亿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

三、行业景气度【分析解读】2000-2005年医疗器械行业盈利提升,但2005年到2009年行业盈利情况恶化,毛利率小幅下降,净利率下滑明显,2009年后净利率呈现回调趋势。

四、行业竞争态势—波特五力分析数据来源:Wind资讯五、行业SWOT分析数据来源:Wind资讯行业驱动力:医疗器械行业属于与人类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行业,需求刚性较强,因此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围绕基于供需关系的成本、价格、产量、库存等来分析行业动态。

需求:医疗器械行业涉及的下游行业十分广泛,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医药流通、社会福利事业、服务业、保险业等。

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医疗器械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加上人们不断增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大大刺激了医疗保健行业发展需求。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县医院建设、医疗保险制度等新政策影响着医疗保健行业。

供给: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供给一直是稳健增长的。

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中国出口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

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产业,新医改实施四年以来,全国财政投入约合18099亿元;在全面医保体系方面,今年将把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

库存:在旺盛的需求条件下,存货的减少是必然趋势。

六、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地域分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银联信【分析解读】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集中度比较高,2011年行业利润分布的前五个区域分别是江苏、广东、北京、山东和上海。

五个区域的利润所占比重总计达70.39%。

生物科技行业分析一、产业简介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

现代生物药,是上世纪70年代生物技术革命的直接产物,区别于传统的发酵等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重组技术、细胞工程、抗体工程等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通常按性质与生物技术可分为疫苗、抗体、血液制品、重组蛋白及多肽、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几大种类。

生物制药领域中,治疗性抗体、多数重组蛋白及多肽以及部分二类疫苗品种具有市场空间大、技术壁垒高等特点,是目前国内研发与市场关注的热点。

二、生物药和化学药比较三、产业规模与结构四、生物制药重要品种据EvaluatePharma统计,2013年全球最畅销的药物中每个品种的销售额都超过了55亿美元,而他们的销售额总和达到了763.8亿美元。

其中,除了阿立哌唑、沙美特罗和瑞舒伐他汀,其他的药物都是生物制剂。

生物制药上市品种虽然较少,但针对癌症、慢性免疫疾病等疗效较好,价格昂贵,因此产生了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品种。

六、部分纳入中国医保的生物药品种七、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规模在整个中国医药市场不断增长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生物制药产品市场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2008年到2012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远远超过全球生物制药产品的增长速度,市场规模从2003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0亿美元,在中国医药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7-8%左右,增长速度也基本与中国整体医药市场相吻合。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生物制药产品市场是由非原研生物类似物所主导,这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能够以低成本产出,形成一个大众化的使用局面,由此做到了与整体医药市场共同成长。

另外一个与全球市场相反的现象是,中国的生物制药产品市场中,生物仿制药的份额与原研产品基本持平,而全球市场中,生物仿制药产品份额则是远低于原研产品的,可见中国的生物类似物的市场机遇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八、全球重磅单抗专利到期情况数据来源:Evaluate Pharma,海通证券九、低技术含量产品主导中国生物仿制药市场中国生物制剂产品发展势头不俗,但是技术含量普遍偏低,从治疗领域看,即使份额最大的如免疫刺激类(immuno-stimulatingagents)和糖尿病领域,高技术含量生物制剂产品寥寥无几,还是以低技术含量生物药为主导。

再按产品类别来看,占有最大份额的多肽和合成胰岛素等都是属于低技术含量类产品,像单抗这样的高技术含量生物药所占比例则非常有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