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站桩心得体会

站桩心得体会

站桩心得体会
篇一: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于永年弟子林锦全的洋弟子大成拳站桩心得体会
内动训练
在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站桩,就是在武术界,站桩也是一件很隐秘的事。

师傅教拳时,历来就有“宁教十套拳,不教一个桩”的说法,可见习武的人对站桩有多看重。

我本人以前师从林锦全先生练习站桩,后来他又介绍我认识了北京的曹师叔。

一年多来,我很荣幸能跟随曹师叔练习站桩。

他是站桩大师于永年教授的学生,功夫很高。

于教授是一位站桩大师,他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站桩事业。

他无私地向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传授大成拳,为他们带去了健康,使他们受益。

于教授本人是一位名医,他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研究和发展站桩功。

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从医学上来阐释站桩运动。

我们非常感谢他老人家,没有他的知识与传授,我们不可能学到这么好的功夫。

在曹师叔的指导下,我一直在努力进行站桩的内动训练。

我衷心地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一位像他这样全心全意传授自己知识的老师。

我只有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我希望我的站桩体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通过站桩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我自己感觉站桩对我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到北京之前,我的腰一直难受,多年来进行了各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但是,仅仅跟曹师叔练了四个月的站桩,由于加强了腰和腿针对性的重点练习,我的腰就好了。

与此同时,我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这篇短文中,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介绍我在站桩中的训练要点。

内视
我训练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内视(注意体内/关注内动)。

我对内视的理解是,在你站桩时必须感受你自己的体内变化。

这不用闭眼睛。

通过不断训练,你开始能感到身体的结构或排列,你也会感到体内的紧松,这对内动训练很重要。

在以后的练习阶段你可以感到肢体之间好像有连接。

在你感受到体内的变化后,就要努力不去想它。

这就叫做内功,或者叫“内动”。

以下所说的所有训练都与这两个方面有关。

中国人经常说一个的外形并不重要,重要是内在本质。

通过不断的练习,你可以学会控制、移动和强化身体上的肌肉。

师祖王芗斋大师就是一位很瘦的人,没有发达的肌肉,但他却是一位无人能敌的武术家,许多武术高手在跟他握手以后都不愿跟他比武,原因是他们能感受到他的内力。

这也是他能够轻轻一碰就能伤人的方法。

他已经掌握了内动训练的方法。

不幸的是,就像他书上所说的那样,许多练武的人失去了训练的方向,仅仅依赖一些累人的武术动作。

于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外表看来并不强壮,但是他们的内力却无人能比。

他们的下身就像是一座埃及金字塔。

他们的根基非常有力。

于教授的学生们以他们的力量和
下肢训练而著称。

下肢有人体最多和最大的肌肉群。

矛盾
师祖王芗斋大师自称“矛盾老人”。

他的每个向前动作都有一个向后运动,每个向上动作都有一个向下运动。

每个动作或发力都伴随着反向的力。

这与牛顿的运动力学概念相似,叫做六向理论。

曹师叔一开始训练我大腿的紧松。

膝盖向前顶,臀部和腰向后靠。

腰要向外顶,这样可以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和肾更强壮(中医理论中,人的力量来源于肾)。

这种训练也加强了腿部力量。

这种矛盾的训练方法也可以用在下肢上。

因此,脚、膝和臀部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下三角或下金字塔,这些是以后训练的强大基础。

这也形成了一个框架来支撑后背及其它任何动作。

以前我训练的时候总是用我的后背来做动作或推手。

这就意味着我的后背就会过度劳损而导致持续的疼痛。

我以前经常看医生,做按摩和吃止疼药。

但是经过这种训练以后,我现在可以使用我整个下身的力量,降低我后背的负荷,因此,腰疼消失了。

紧松
站桩中的紧松与体育馆里通常的伸展动作不同,它指的是肌腱和“休息肌”。

肌腱是肌肉两头很小的部分。

用紧松锻炼这些肌腱可以使它们更强壮。

这可以通过放松工作肌来达到。

这种训练可以使中间的肌肉和两端的肌腱做为一个整体来工作。

“休息肌”就是于教授所说的反向收缩的肌肉。

当你用手举起重物的时候,你主要是用肱二头肌。

相反,你放松这块肌肉的时候,放下重物的时候,你用的就是反向收缩的肌肉。

这是无意识的运动。

如果你不使用这些肌肉,你就只能举起
重物而不能放下。

就像一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电梯。

站桩能训练这三部分肌肉像一块肌肉那样工作。

最后你就成了师祖王芗斋大师所说的“竹子”。

他说他之所以可以打败其他武术高手,就是因为他像一棵粗壮的竹子,而其他人像立在一根筷子上的坛子或花瓶。

这是因为
这些人的下身弱,不能支撑他们强壮的上身。

这就像一个用单腿脚尖站立,头上顶着一张桌子的人,别人很容易将他们推倒,甚至只要一支铅笔就够了。

师祖王芗斋大师就能够运用他下身的力量,他的肌肉和肌腱能够一起发力,所以,他的每个动作都用了五块、十块或者更多肌肉块的力量。

这也是于教授的学生们为什么做一个很小的动作就能产生很大力量的原因。

他们身上的每块肌肉都产生一定比例的力量,因此合起来的力量就比使用单一肌肉块更强有力,更稳固。

他们推出的力就像是从脚上发出的。

肌肉之间的连接就是于教授所说的“三肌肉理论”。

由于我本人医学知识有限,曹师叔就把这个理论描述为“三驾马车”。

马车由三匹马拉着。

中间的那匹马是主马,通常做了所有的工作,旁边两匹马就偷懒,只是在两边散步,这两匹马没做任何事情。

在这个理论中,中间的那匹马就是主要的工作肌,就像是肱二头肌,它会自然而然地工作,不需要更多的训练。

而左边的马就像是肌腱,它们很弱,需要锻炼。

右边的马就像是背面的“休息肌”。

通过训练,它能变得很强健。

运用这种思想,你就可以减少中间那匹马的用力,它不用使出全部力量,而每匹马只要用三分之一的力量就可以了。

当训练达到更高层次,每块肌肉都可以发出百分之百的力量。

这就意味着你的力量可以增加两倍。

训练时不建议使用百分之百的力量。

对于养生训练来讲,你应该少用力而增加站桩的时间。

学习站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增加力量,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下蹲和后靠
站桩训练要一直重视下蹲和后靠,这是为了调整,紧松肌肉,并因此增加肌肉的力量。

这部分训练非常枯燥,肌肉也很疼。

每个阶段都应该蹲得更低。

越是能下蹲和后靠,训练的效果就越好。

于教授总是说:“没有疼,就没有收获”。

这并不言过其实。

自从我开始内动训练,我每天都在腿疼。

在这种训练中,腿疼是取得进步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标志。

当你发烧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通过发热来抵抗发烧,然后你就会感觉好些。

站桩训练也是一样的。

站桩中的站立训练就像往存钱罐里存钱,每天你加一块硬币,一年后就会积攒很多。

于教授锻炼了很多年,现在已经是近九十岁的高龄,但即使是这样,他每天还坚持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

他对我们大家是一种鼓舞。

疼痛
学站桩的人经常抱怨腿或一些特殊部位疼。

这种疼痛不是有受伤或疾病引起的病理疼痛,这是由于肌肉锻炼引起的生理疼痛,气血不通的地方就会打通。

于教师说:“站桩用腿部生理上的疼来换身体病理上的不疼”。

当我开始锻炼的时候,我后背因为以前受过伤,非常不舒服,这是病理上的疼痛。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这种病理上的痛感就被生理上的良性疼痛去而代之并向下转移到我的臀部,然后是大腿,膝盖,最后到达脚上,这种痛感也向上转移到我的手和头。

在这
个过程中,任何病灶部位也会感到难受。

例如,我的膝盖、眼睛、牙齿和脖子都感觉不舒服。

这种疼痛是生理上的疼痛而不是由受伤引起的,随着这种疼痛的发生,病灶也就消失了。

这就是所谓的“潮水和鹅卵石”现象。

你的身体就像是一片干涸的海滩,而你身体上的小毛病就像是这片海滩上的鹅卵石。

当潮水来的时候,浪就把鹅卵石推走了,这里的浪就是你身体里血液的形象描述。

内动的训练可以增加血流量,因此也就能冲走任何疾病。

这就是我的手和脚变得非常红的原因。

我经历了这些“浪”的一系列冲刷,通常是持续几个星期。

疼痛从后背转移到脚上,非常的难受,但是这种疼痛消失以后,我的健康水平就有很大提高,因为一些身体上的病灶已经消除了。

这就是于教授所说的:“你是你自己的制药厂”或“你是你自己的医生”。

中医经常用一些药丸来治疗身体上气血不通的地方,并且告诉你体内的血液循环或者气不通畅。

站桩可以自然而然地改善这种情况。

[此贴最后由杜欣在20XX-12-615:12:27编辑过]
支持
部分支持
潦倒云门泛铁船,江南江北竟头看。

可怜多少垂钩者,随例茫茫失钓竿。

反对
发表20XX-12-0615:10:46
第友莫死贫道
扽筋
在站桩过程中要伴随着肌腱的紧松运动。

这种内部的紧松不是身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