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期货市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分析

我国期货市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分析

我国期货市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分析
【摘要】期货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金融期货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是发展程度较发达国家还很落后。

由于期货风险相对较大,国家对其监管也相对更为严格与谨慎。

在2012年9月,国家对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放开是我国期货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目前期货市场资产管理义务发展的前景与阻碍进行一个分析。

【关键词】金融市场期货资产管理
一、全球期货市场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况
资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和机构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实现保值增值的投资途径和对象很多。

个人可以直接投资于金融市场,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参与市场。

资管业务的主要种类有: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一)全球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从全球来看,资管业务是所有金融服务行业中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但各个国家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和称呼都不尽相同,有的是独立的资管机构,有的从属于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等金融集团。

从事资管业务的机构一般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及私人银行是资管业务的主要类型。

(二)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券商是中国最早开设资管业务的机构,也是最主要的机构,中国
券商的资管业务始于1993年。

中国券商的资管业务只经历了接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初步规范、规范和创新四个阶段。

中国券商的资管业务自开设以来逐步发展壮大。

发展期间,由于证券监管机构曾紧急叫停集合理财业务,并出台了相关法规严格控制券商的资产管理规模,加之近几年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券商的资管业务规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目前,开展资管业务的券商已达55家,但这55家券商并非全部都开展了集合、定向与专项资管业务。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述券商中,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为100%,产品覆盖集合资管计划和定向资管业务的券商为90%,而产品同时覆盖集合、定向和专项三项资管业务的券商占比仅为20%,且均为大型券商。

二、我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趋势
(一)我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前景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2年5月22日审议通过《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首批获得资管业务资格的12家期货公司已向证监会提出了申请文件。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期货“资管破冰”势在必行。

反观中国目前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出股市的现象,这批资金流出股市后的去向是金融界各方竞相争取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近年来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银行的存款利率是明显不能满足投资者对资金的预期收益,所以银行存款肯定不
是这批资金的去向。

房地产由于前几年的过分投机,出现房价飙升,国家已经明确出面调控,很多省市地区都已经出台关于商品房的限购政策。

所以房地产会消化这大批资金的一部分,但占比不会太高。

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国家对期货资管业务的放开,正好给这大批资金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消化渠道。

有了国家政策和市场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必将高速发展,书写中国资本市场上又一华丽篇章。

(二)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特性
(1)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

对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各国、各地区政府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根据对市场影响大小,采取逐步放开的措施。

因此,我国期货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也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不管是合规或是风险控制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在发展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国的期货资管业务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中发展壮大。

(2)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是一个多层次体系。

不同形式的理财产品对市场有不同的影响。

定向理财产品针对单一客户的投资理财活动,接受单一客户委托,与客户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通过客户的账户管理客户委托资产。

这种方式的影响范围较小,给市场带来的风险也较小。

而集合理财产品是面向社会公开募集的,影响范围要大得多。

三、我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瓶颈
(一)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相关人才的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期货行业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截止2012年1月,我国共有期货公司163家,期货营业部近1200家,但全国期货从业人员却不足3万人,仅为证券从业人员数量的1/10,不及银行从业人数的1/100。

对于已经放开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使期货公司正式登上财富管理的舞台。

从此,期货公司将由此摆脱单一的盈利模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但是,本来就受人才短板制约的期货业将面临一次严重的人才危机。

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不仅需要足够多的人才,同时对期货公司的人才配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货公司的人才配置很有可能成为制约期货公司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期货公司需要加强中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如高端产品设计人才、实战型交易人才以及专业投资型人才都将成为期货公司目前主要的“争夺”对象。

(二)期货交易软件的相对落后
期货交易作为一种即时性的交易类型,恰当的时间和准确的方向是盈利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即时数据、分时指标等各类信息是判断未来走势的重要参考。

这一系列的客观因素都依靠强大交易系统。

今年10月份,由西藏同信证券和瑞达期货共同举办的私募基金精英论坛会上,有不少的期货基金经理在讨论目前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时都提出了对于目前我国交易系统的相对落后这一现象。

不同的
基金经理人在研究和判断未来市场走势或者在进行即时交易的时候,对于交易系统有着不同的习惯和要求。

当基金公司按照本公司经理人的需求向软件开发公司提出个性化要求时,包括同花顺在内的几大软件开发公司均以个性化改动太大、市场需求量小为理由拒绝。

导致基金经理人花费大量时间人工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或指标,而不是通过交易软件获得。

这也是我国目前金融期货发展的一个瓶颈。

参考文献:
[1]李志杰.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析和思考[j].经济论坛,2011,(11).
[2]宋承国.当代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特点与评价[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