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班级:金融九班学号: ************名:**指导老师:**成绩: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

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

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

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

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

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目录前言 (1)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结论 (8)参考文献 (9)前言21世纪的中国注定要进入一个经济空前发展、体制全面转型、国家和平崛起的新时代。

伴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资本的潮流波翻浪涌、人民币值、股权分置改革、经济高速成长等多重因素汇合,必将催生中国期货市场未来一轮空前绝后的大发展。

资本时代是全民投资的时代,是财富效应急剧放大的时代,是催生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时代。

全民投资、全民创业、全民创富将成为资本时代的主流,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也将在发展中得到空前提升。

此时,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态将不都是实物而是价值,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将使社会资本的运动得到加速。

资金变资本、技术变资本资产变资本、资信变资本的过程既是社会经济高度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高度文明化的过程,而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状况显著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制定市场的主导政策,是中国进入资本时代的要求。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健全机制与完善制度,是全方位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变革。

中国期货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中国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有多强,不但取决于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创新与发展创新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取决于政府与管理层对期货市场发展与制度变迁的认知程度与把握程度。

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就必须对现行的期货市场政策进行全面反思,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有效的市场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一)萌芽阶段:1990年—1993年;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期货交易所雏形开始显现。

紧接着的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过渡。

到了1993年3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郑州商品交易所,5月正式推出期货交易,形成期货、现货协调发展的郑州模式,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初步形成阶段。

(二)治理与整顿阶段:1993年—1999年;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严格规范少数期货市场的指示,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整顿治理的开始。

1993年11月,国务院发布77号文《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对期货交易所全面审核、严格控制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严格查处各种非法期货经纪活动。

至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代表着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基本完成。

(三)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2010年;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伴随着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成立,中国期货市场在2000年迎来了恢复性大发展的新时期。

第二年“稳步发展期货市场”被写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国期货市场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截止2010年底,中国期货市场上市交易品种总23个。

总体看,这期间期货行业结构得到优化,做优做强的内外部驱动能力日益增强,已经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时期。

(四)开创金融期货时代:2010年——;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

股指期货的推出及平稳交易,打通了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与期货市场,实现了整个虚拟经济的大融通,迎来了中国金融期货时代的到来。

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将建立包括股权类、利率类、汇率类的产品体系,商品,金融期货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

相比较国外期货市场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为我国研究并计划试点建立的中国期货市场,从研究到试点,到推广,整个过程或多或少地带有“舶来品”的烙印,与此同时,一出生就承载着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使命与梦想的中国期货市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会经历更多的“烦恼”。

而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股指期货起步量质并进,可谓开局良好。

在市场和行业即将由量变积累迈向质变提升的重要时刻,对我国期货市场20年的经验教训加以回顾和总结,意义重大。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期货品种是期货市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只有依托于期货市场交易才能展开。

品种稀缺不仅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也会使交易所缺乏竞争力、走向边缘化。

长期以来我国期货品种稀少已经成为期货市场功能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国经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只有23种,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参与热情。

品种需求不仅来自实体企业,也来自市场投资者。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理应成为投资资金的重要选择。

但事实上,资金并未得到分流。

主要原因就是期货品种太少,而且结构不合理。

除了部分农产品和原材料期货品种外,占全球市场80%的金融期货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为期货投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期权产品,更属空白;就连国际期货市场占交易份额大头的原油期货,至今未能推出。

从结构效应看,我国期货市场上市品种有23个,与实体经济体系中数以百计商品品类的现货市场结构明显不对称,也远不及国际期货市场260多种商品期货合约的水平,说明我国期货产业的辐射面有限。

如果考虑到当今国际期货市场90%交易属于金融期货,那么,至今没有破题的中国金融期货发展的严重滞后性就更不必赘言了。

由于没有金融期货交易,我国企业和国家资产还面临着国内股市下跌、利率调整和汇率变化所带来的巨额资产缩水。

在股市走入下降通道时,又因为缺乏股指期货弹性作用和信号引导,造成市场无休止地恐慌,使股市价值表现失真。

目前的期货品种,上市程序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期货创新的关键。

只有改革调整现有期货品种上市制度,积极鼓励期货品种创新,才能推动市场发展。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1.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期货市场是属于不完全市场的范畴。

在这种市场,商品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远远脱离了这种商品的现时基础价值,从而可能导致了价格越买越贵或越抛越跌的正反馈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价格往极端发展的风险。

而正因为期货市场品种少,不仅使大量需要规避价格风险的企业没有适合的风险规避场所,也成了不理性投机的根源。

2.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功能,是使各种生产者和工商业者能够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从而安心于现货市场的经营。

期货市场要实现这种功能必须要有投机者的参与,投机者在寻求风险利润的同时,也承接了市场风险,因此一个正常的期货市场上投机者是必须和必要的。

但如果一个市场投机者占了绝对支配地位,这时非但期货市场的积极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反倒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干扰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在我们的市场上,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在交易的过程中,投机的心理往往占了上风。

甚至在需要参与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中,也有不少做投机交易的,比如有些粮油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却成为了空方的大户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对价格的炒作便成了唯一的主题。

3.市场参与者不够成熟。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

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

现在中国的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也只能代理交易不能自营交易,大约88%的交易所会员只从事代理不从事自营。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长期缺乏业务创新和市场工具创新,是我国期货业一个重要的短板。

整个期货市场搞了20年,仍只有期货交易一种机制。

一些参与套期保值得企业反映,由于我国期货市场缺乏期权等二次风险管理工具,交易手段和避陷机制仅限于多、空两种期货合约的买卖,实际上使市场参与者只能在价格的一种方向上做出选择。

一旦市场出现时间跨度长、波动幅度大的系统性风险,根本没有新的技术手段帮助从套牢中解脱出来。

残酷现实告诉我们: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联动,从风险管理的内在机制出发,不断提供符合经济和市场需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创造条件,改善交易制度和规则,使期货市场对经济实体的服务和保护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由于我们的期货品种和对冲风险工具有限,使我国企业在应对国际性经济危机时手段和机会都很有限,可能使中国成为今后金融危机的受害者。

因此,与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相比,不创新对整个经济造成的风险更大。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我国期货市场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大大加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其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