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主题阅读答案【篇一:“最美汉字书法”主题阅读答案(201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语文)】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班级开展了“最美汉字书法”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活动一:我会赏析右面三幅作品各有特点,请你从选项中选择最能体现其特点的一项,将其序号写在对应的括号中。
(3分)a.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
唐太宗赞之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明代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c.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
(2)活动二:我来介绍请你选择可用材料,写一段文字,向班上同学介绍练习书法的方法。
(限80字以内)(3分)材料一临摹声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
材料二东汉书法家张芝是甘肃酒泉人,有“草圣”之称。
材料三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材料四甘肃成县的《西狭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材料五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
(3)活动三:我能表达李明同学写不好汉字:同学劝他认真练习,可他却说:“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就用不着用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
”你要反驳他,你说:。
(2分)(1)(3分)①b ②a ③c(学到间架结构。
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3)(2分)示例:李明,你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2)(3分)练习书法有临、摹二法。
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
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但生活中还需要用笔书写。
再说,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篇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紧扣教材和测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使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测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测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使用题和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和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分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综合性学习(含分析)】5月31曰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
经学校同意,学生会准备把学校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性的宣传标语。
请你拟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
(2分)(2)活动二:分析数据材料。
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2分)(3)活动三:现场劝阻活动。
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烟者进行现场劝阻。
候车室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
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3分)4.(1)示例一:有时候相爱是一种无奈,有时候离开是另一种安排。
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示例二:现在吞云吐雾,以后病痛缠身。
示例三:提神不妨清茶;消愁不如朋友;若吸烟,又何苦?示例四:让你的肺清亮一点。
(2分,写出一条即可)(2)近年来,在被动吸烟人数逐年递减的同时,(1分)青少年的被动吸烟人数却逐年递增。
(1分)(3)示例:“大爷,您都咳嗽成这样了,还是别吸烟了吧,何况这里是公共场所呢?”(3分)分析:(1)此题考查标语的拟写。
注意拟写的标语要符合要求,即体现人情味和启发性。
(2)此题考査图文转换。
解答时先要读懂表格,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注意不要出现具体的数字。
(3)此题考査口语交际。
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说话的语气,还要符合说话时的情境。
综合性学习(1)假如你当时是一名小志愿者,请你为此次运动会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运动会期间,假如你发现一名观众正要随手丢弃一个食品包装袋,你便急忙走过去进行劝阻,这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⑴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
小明的妈妈和小华的妈妈分别想开一间裁缝店和书店,你能帮她们从下列行业联中分别挑选出一幅对联供开业时使用吗?①酌来竹叶凝杯绿,饮罢桃花上脸红。
②剪彩为歌油,裁云作舞衣。
③石池春暖人宜浴,水阁冬温客更多。
④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⑤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⑥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裁缝店:书店:(填序号)(2)用线条将下列民俗节日的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春节赏月清明赛龙舟端午舞狮中秋踏青(2)小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语言得体地劝说丢弃食品包装袋的观众。
【答案】1.示例:(1)文化育人,体育强身。
(2)叔叔(阿姨):食品包装袋丢在这里不好,请您等会方便的时候丢在垃圾桶里。
2.【分析】第(1)小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剪彩为歌油,裁云作舞衣”这一对联中的“剪彩”“裁云”“舞衣”等和和裁缝有关,可用作裁缝店的对联;“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这一对联中的“古今学术”“天地精华”和书籍、知识有关,可用作书店的对联。
第(2)小题考查对民俗节日知识的积累。
根据活动出现在某一节日来连线,如“赛龙舟”是端午节举行的活动,人们往往有中秋“赏月”的习惯,清明节又名“踏青节”,春节常举行“舞狮”活动。
【答案】2.⑴②书店:⑤(2)春节——舞狮;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听写大赛”也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茶的进行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的宫殿。
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活动一:拆汉字,析内涵。
请仿照示例,从备选汉字中任选1个进行分析。
示例:您——心上有你。
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贪——今天的宝贝。
表示如果把眼前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就会走向贪婪的深渊。
备选汉字:腐。
从。
相。
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辨汉字,知故事。
下列汉字都曾和一个故事有关,你知道吗,请选择其中之一,把和之相关的故事简要概述一下。
字例:阔、绿、敲活动一:【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汉字内涵的能力。
可仿照“示例”将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汉字拆开来,再组合分析其内涵。
如“从”字可拆分为一前一后的两个“人”,就想到两人相随,然后由“相随”的意思说开去。
【答案】腐——府内藏肉。
表示私藏,私心之下就会滋生贪污腐败。
从——两人相随。
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久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
相——用眼睛看树。
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
闷——心被关在门里。
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活动二:【分析】本题考查对汉字故事的积累。
题目所列举的汉字,都有个相关的故事,课文《杨修之死》中“改造花园门”的故事就和“阔”字有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的创作过程和“绿”字有关;“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名句创作过程就和“敲”字有关。
【答案】综合性学习。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1)(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图(1)图(2)图(3)图(4)(1)(2)(3)(4)3.根据划线句子仿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三、1.【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探究的能力。
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1)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极具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推广。
(2)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读图能力和成语的积累。
要根据组图的各部分及相互关系来推断相关成语。
如:图(1)中“恩”和“重”和中间的人形共同构成了一个“山”字,自然让人想到“恩重如山”的成语;图(2)中的“才”和右边的八个“斗”等高,自然让人想到“才高八斗”。
【答案】(1)恩重如山(2)才高八斗(3)气壮山河(4)隔岸观火3.【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