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02009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Therapeu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学分:6
总学时:102学时
理论学时:81学时
实验学时:21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针灸治疗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课程对于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⑵全面了解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重症和疑难病症并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2.基本技能
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穴、方、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针灸治疗治疗的作用。
2.掌握针灸治疗原则及配穴处方。
3.了解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针灸治疗的作用
1.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2.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3.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1.重点阐明补虚与泻实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定的根本法则;
2.讲述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热证、寒证而制定的根本原则;
3.局部与整体是根据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的联系而制定的原则;
4.治标与治本是根据标本学说及疾病的缓急等情况而制定原则;
5.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
6.三因制宜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确立的针灸治疗疾病法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1.讲述八纲证治:将临床各种不同的证候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加以分析归纳,明确疾病的部位和属性,确定治法。
2.讲述脏腑证治: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病机理,针灸临床脏腑证治的方法。
3.讲述气血证治:包括气病证治,血病证治,气血同病证治。
4.重点阐述经络证治:从辨证归经、辨位归经两个方面论述经络辨证,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以循经取穴为原则。
第四章、第五章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重点阐述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随证选穴等。
2.重点讲述配穴方法:常用的有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
3.简要介绍处方的组成:针灸处方的组成内容及针灸临床常用符号。
4.重点阐明特定穴:五输穴、原穴与络穴、背俞穴与募穴、下合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
中篇各论
第一章内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呃逆、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胁痛、消渴、胸痛、心悸、不寐、癫病、狂病、痫病、癔病、头痛、眩晕、面痛、面瘫、中风、痿证、痹证、腰痛、癃闭、阳痿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有关病证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实践操作。
第二章儿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惊风、痄腮、疳积、小儿遗尿、小儿性脑瘫、小儿多动症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小儿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儿科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三章妇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妊娠恶阻、胎位不正、产后缺乳、不孕等病证的辨证、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
第四、五、六章皮外骨伤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蛇丹、风疹、痤疮、疔疮、斑秃、乳痈、乳癖、肠痈、腱鞘囊肿、肩周炎、扭伤、落枕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9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七章五官科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麦粒肿、目赤肿痛、青盲、暴盲、近视、耳鸣耳聋、鼻渊、咽喉肿痛、牙痛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以上病证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中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第八章急症
【目的要求】
1.掌握高热、中暑、痉证、厥证、脱证、剧痛证的辨证、针灸急救治疗。
2.熟悉以上诸病证的病因病机、方义。
3.了解以上诸病证的预后,预防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各病症的定义、病因病机和[目的要求]中要求熟悉的有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2.重点讲授[目的要求]中要求掌握的有关病症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3.附带说明各病症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
第九章其他病证
【目的要求】
1.掌握减肥、抗衰老、戒断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证的辨证及针灸治疗处方。
2.熟悉以上各病证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各病症的预后、预防、调养及其他疗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清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重点讲授要求掌握的病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方法。
3.简要介绍各病证的辅助治疗、护理要求、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例讨论及实践操作。
下篇附录
供学员自学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