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学原理自测题

环境工程学原理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2.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包括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3. “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4. 国际单位制由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导出单位组成。

5.以单位时间质量表示时的6.7. 有黏性、可压缩的流体、层流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

8.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均属牛顿型流体。

9. 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两相间传质过程包括气体的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生物膜反应。

10.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单相中的传质包括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流体中的溶解、气固相催化反应。

11. 传质边界层的名义厚度定义为 12. 温度影响流体密度、粘度,进而影响沉降速度。

13. 环境工程领域的过滤中,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固体颗粒、织物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多孔膜。

14.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中的固体颗粒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天然颗粒包括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粒等,人工颗粒包括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等。

15、过滤的主要类型按过滤机理分有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有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16. 吸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净化有害气体、回收有用物质、曝气充氧。

17. 吸收过程一般可分解为气相内的传递、相际传递、液相内的传递三个基本步骤。

18. 吸收塔中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有逆流、并流。

19.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

20. 吸附过程有外扩散、内扩散、吸附几个基本步骤。

21. 空间时间是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空间速度是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

空速越大,反应器的负荷越大。

22.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和状态,反应器可分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

理想流反应器分为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mr ,,0,()0.99()A A i A A i c c c c -=-23、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的反应体积,确定反应器的主要尺寸;它通常用到的基本方程为反应动力学方程,物料衡算式,能量衡算式,动量衡算式。

平推流反应器。

25. 气-液相反应过程一般可概括为:①A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扩散到气液相界面,②A从相界面进入液膜,同时B从液相主体扩散进入液膜,③A、B在液膜内发生反应,④生成物P的扩散,⑤液膜中未反应完的A扩散进入液相主体,在液相主体与B发生反应。

25. 微生物反应中的基质的作用包括合成新的细胞物质、生成反应物、提供必要的能源。

26. 细胞产率系数有以基质重量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以碳元素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以氧消耗量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以ATP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以有效电子(available electron)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

以基质重量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以碳元素为基准的细胞产率系数的大小只能小于1。

27. 微生物的间歇培养生长曲线可分为延滞期、加速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稳定期、死亡期。

28.基本量纲包括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量纲,分别以M、L、t和T表示,简称MLtT量纲体系。

29.其它物理量均可以以M、L、t和T的组合形式表示其量纲,速度、压力、密度的量纲分别为Lt-1、ML-1t-2、ML-3。

二、简单题(共10题,每题5分)1. 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可测量物理量分类?( 5)(1)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量纲。

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无量纲准数。

无量纲准数既无量纲,又无单位,其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

只要组合群数的各个量采用同一单位制,都可得到相同数值的无量纲准数。

(2)量纲与单位的区别量纲是可测量的性质;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量纲。

(3)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1)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

例如mL/m 3,则此气态污染物质浓度为10-6(体积分数)。

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在相同的压强和温度下有着同样的体积,因此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方便;同时,该单位的最大优点是与温度、压力无关。

3. ppm 、ppt 定义?在水处理中的应用?(5)(1)ppm 、ppb 是质量分数,ppm :μg/g , 10-6 ; ppt :μg/kg , 10-9。

(2)在水处理中,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1L 污水的质量可以近似认为等于1000g ,所以实际应用中,常常将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加以换算,即 1mg/L 相当于1mg/1000g =1×10-6(质量分数)= 1ppm1μg/L 相当于1μg/1000g =1×10-9(质量分数)=1ppb当污染物的浓度过高,导致污水的比重发生变化时,上两式应加以修正,即 1mg/L 相当于1/污水的密度(质量分数)1μg/L 相当于1/污水的密度 (质量分数)4. 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5)。

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称为非稳态系统。

对稳态质量衡算系统:非稳态质量衡算系统:5.总衡算、微分衡算及用途(5)?d 0d m t =12ωω-≠0(1)宏观范围的衡算叫总衡算。

空间范围可为一个反应池、一个车间,或者一个湖泊、一段河流、一座城市上方的空气,甚至可以是整个地球。

当研究一个过程的总体规律而不涉及内部的详情时,可用总衡算,用宏观尺度系统的外部(进、出、环境)各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考察系统内部物理量的总体平均变化。

(1)对维元范围的衡算叫微分衡算。

空间范围为环境设备或管道中一个微元体。

当需要探究系统内部的质量和能量变化规律,了解过程机理时,采用微分衡算。

6. 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5)封闭系统:流体携带能量进出系统,即只有能量能够穿越系统边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

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热,功),即能量和物质能够穿越系统边界。

对稳流开放系统,进出系统物料量相同,且组成稳定,所以研究系统可看成封闭系统,7. 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5)层流流动基本特征:不同径向位置的流体微团各以确定的速度沿轴向分层运动,表现为各层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较小,层间流体互不掺混,剪应力主要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流速较小时·湍流(紊流)基本特征:流体微团(质点)以较高的频率发生各个方向的脉动,各层流体相互掺混,相互影响较大,流体流经空间固定点的速度随时间不规则地变化,剪应力除了由分子运动引起外,还由质点脉动引起。

——当流体流速增大到某个值之后8.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流体本身具有粘性,流体流动时因产生内摩擦力而消耗能量,是流体阻力损失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管道的大小、内壁的形状、粗糙度等又影响着流体流动的状况,是流体阻力产生的外部条件。

9.什么是流动边界层?边界层理论的要点是什么?(7)(1)实际流体流过壁面时,在壁面附近形成速度分布,流体与固体壁面的相对速度为零。

粘性影响仅限于壁面附近的薄层,即边界层,离开表面较远的区域,则可视为理想流体。

存在速度梯度的区域即为边界层·(2)普兰德边界层理论要点:1)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边界层;2)在边界层内,流体的流速很小,但速度梯度很大;3)在边界层内,粘性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它所起的作用与惯性力同等重要,在边界层内不能全部忽略粘性;4)在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可将粘性力全部忽略,近似看成是理想流体的流动。

5)流动分为两个区域:边界层、外部流动区。

10.实际流体的流动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5)(1)在固体壁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的相对速度为零,这一特征称为流动的无滑移(粘附)特征。

(2)当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流体之间存在剪切力(内摩擦力)11. ·比较层流边界层与静止流体中的热量传递异同。

(5)(1)相同点:流体层与层之间、静止流体中无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热量的传递通过导热进行——机理相同。

(2)不同点:流体的流动增大了壁面处(层流边界层)的温度梯度,使壁面处的热通量较静止时大,层流流动使传热增强——大小不同。

12.·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5)(1)物理意义:在一维稳态情况下,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2)适用条件:分子扩散过程只有在固体、静止流体或层流流动的流体中才会单独发生。

13. 简述对流传质的机理和传质阻力的分布。

(7)(1)层流边界层:在垂直于流动的方向上只存在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

扩散通量依据费克第一定律。

但其扩散通量明显大于静止时的传质。

这是因为流动加大了壁面处的浓度梯度,从而使壁面上的扩散通量增大。

(2)湍流边界层:除了分子扩散外,更重要的是涡流扩散。

a.层流底层:物质依靠分子扩散传递,浓度梯度较大,传质速率可用费克第一定律描述,其浓度分布曲线很陡,近似为直线;b.湍流核心区:有大量的旋涡存在,物质的传递主要依靠涡流扩散,由于强烈混合,浓度梯度几乎消失,组分在该区域内的浓度基本均匀,其分布曲线较为平坦,近似为一垂直直线c.过渡区: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同时存在14.·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5)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有重力、浮力、流体阻力。

颗粒在流体中开始沉淀瞬间,流体阻力为零,此时颗粒所受的向下净作用力最大,颗粒加速度最大;随着颗粒的沉降,颗粒与流体的相对速度加大,流体阻力也随着增大,颗粒受到的向下净作用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沉淀变为减速过程;经过很短时间后,颗粒受力达到平衡,开始恒速下沉。

15. 比较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5)•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

•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度也随粒径所处的位置而变。

•离心沉降速度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度。

16. 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

主要是拦截作用。

深层过滤过程•利用过滤介质间空隙进行过滤。

•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滤料的过滤操作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