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当年动用储量(10 4 t)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中原油田开发历程图
时间
由于储量接替不足、储采严重失衡(储量替换率70%),注水单层突进, 含水 上升较快,综合含水从 55.8% 上升到 85.1% ,造成原油产量逐年下滑,从 1988 年最 高的722万吨降到1995年的410万吨,平均每年下降45万吨、降产幅度7.7%。
油藏工程、测井、试井多种成熟技术 → 相互验证,提高精度
理论模型,计算机软件 → 提高工作效率
(3)达到什么目的?
认识油藏渗流规律,预测油藏未来开发趋势 抓住影响规律的主要矛盾,制定有效的开发决策
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4)实现目的的途径
中原油田开发历程图
时间
采取了依靠科技进步、高速开发的方针。开展三年科技攻关会战,引进应用三维地震、盐膏层快速钻 井、适应高温高压的斯伦贝谢数控测井、大型压裂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三快一高”的目标:储量探明快, 阶段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1亿吨,占目前的74.5%;储量动用快,累计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16×108t, 占目前的61%;产量增长快,原油产量由1979年的22.4万吨快速增长到1988年的722万吨,平均年增长70多
评价、降低地质不确定性 动态监测 为技术管理提供指导原则 为生产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理论模型 经验公式 生产 动态 分析 计算各个阶段的单井产能 评价动态储量及储量动用 动态数据库 为生产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生产调控措施的效果
提 高 开 发 效 果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5)动态分析的阶段任务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主要方法
内容规范
信息管理模式
基于动态分析的开发调整策略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1)为什么要做动态分析? 油藏深埋地下,黑箱-灰箱问题,只能根据数据来间接把握,静 (地震、测井、取心)动态(测试、日报)结合来认识油藏
对油藏的认识不可能短时间完成,而且开发中各种矛盾(储量、
地层能量的利用状况 单井合理配产
流体性质变化分析
评价水体能量 评价措施效果
生产异常分析
开采的不均衡状况
中原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油田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
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1979---1988年)
产量递减阶段
(1989---1995年)
强化挖潜阶段
(1996—2003)
精细调整阶段
9
年产油(10 4 t)
中原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1979---1988年)
产量递减阶段
(1989---1995年)
强化挖潜阶段
(1996—2003)
精细调整阶段
(2003---目前)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当年动用储量(10 4 t)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万吨;采油速度高,连续11年大于2%,是全国采油速度较高的油田之一。
8
年产油(104t)
中原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1979---1988年)
产量递减阶段
(1989---1995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强化挖潜阶段
(1996—2003)
精细调整阶段
(2003---目前)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水驱砂岩油藏动态分析
主讲人:张俊峰
2011.07
1
题 纲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主要方法 内容规范 信息管理模式
基于动态分析的开发调整策略
二、动态分析的前沿新技术
前沿新理论 完善的模型 先进的工具 压力监测
三、动态分析的主要工作 储量分类与 计算方法 油藏驱动 能量分析 产量递减 分析方法 水驱特征 曲线分析
上产期
产能评价
稳产期
复核产能、储量
递减期
评价储量动用程度
递减规律分析 复核水体能量 计算经济极限产量 评价经济效益 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生产异常分析
评价岩心的五敏
计算井控储量 评价产量影响因素
评价地层连通性
分析地层流体分布 优化单井配产
分析合理生产压差
(2003---目前)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当年动用储量(104t)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中原油田开发历程图 为确保原油产量在400万吨以上,强化了老区挖潜,遏制了产量快速下滑的局面。加大了高效调整
时间
力度,调整井由1995年的85口增加到2003年的177口;更新、侧钻井由38口增加到119口。平均新井年产
油由25万吨上升到39万吨。加大了压裂、补孔等措施挖潜力度,措施强度由上阶段的62%提高到70%,平
均措施年增油量达到54万吨。阶段末暴露的主要矛盾:井况差、管外窜,层系井网遭严重破坏,高含水 期精细调整技术不配套,稳产基础薄弱,水驱动用程度低,自然递减大。 10
年产油(10 4 t)
中原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压力、流体分布、相态)继续变化 动态分析是一个面广点多的大型系统工程,包括:
油藏内部和与之相邻的水体
断层、隔层和夹层 储层、上覆岩层
油、气、水、岩石、颗粒
地质、钻完井、油藏、采油、地面、经济等多学科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2)怎么做动态分析? 储层地质研究成果 → 动态分析的基础 取心、流体分析 → 把握渗流特征 每口井都能反映局部地下信息 → 诊断动态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