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安全知识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危害 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 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 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 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 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 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 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保护易感人群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合理 安排运动量。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学习、工作、生 活场所的卫生,不堆放垃圾;饭前便后及外出 归来一定要认真洗手;打喷嚏、咳嗽、清洁鼻 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随地乱扔; 勤晒衣服、被褥,勤洗、勤换;不随地吐痰; 个人卫生用品勿混用。 3、接种疫苗。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自救
催吐 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 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 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 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 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自救 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超过 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服用泻药, 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 保留食物样本 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 行检测。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 呕吐物和排泄物。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预防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 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 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 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 动物疫病的特征
1、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 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 物体内
继续传播
形成新的传染
群体 感染 发病
•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①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以及适宜的侵入部位 ②易感动物
③外界环境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 动物疫情的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2、拟定和执行定期接种和补种计划,降低动物 的易感性。 3、定期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4、加强动物检疫,防止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
5、根据当地动物疫情分布,有计划地进行消灭 和控制。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 1、看护好小儿,防止误食毒物和药物。 2、青少年可发生自伤性服毒,重视青 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 3、加强宣传,普及植物、药物等相关 防毒知识。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化学物品中毒的自救
1、吸入中毒者应尽快脱离现场,向上风向转移。 2、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脱去污染衣物,用流 动水冲洗,头面部污染时,注意眼部的冲洗。 3、口服中毒者,催吐。
培训内容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 预防与自救 艾滋病的预防
远离毒品危害
青春期卫生安全常识 日常饮食卫生安全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 动物疫情的概念 指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情况,包括家 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 物。动物疫情涉及动物的饲养、屠宰、 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青春期卫生安全常识 日常饮食卫生安全
远离毒品危害
• 什么是毒品? 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 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 精神药品。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不明原因的发热 2.呼吸系统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真菌感染) 3.消化系统感染(如隐孢子球虫病) 4.皮肤、粘膜表现感染(主要是真菌、巨细胞) 5.肿瘤(如卡波西肉瘤等) 6.神经系统病变 7.消耗性病变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交传播 血液传播 共用针具的传播 母婴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 传染病的特点
1、由活的病源微生物引起。 2、有传染性,可以传播。 3、其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4、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 5、有传染源、传播途径、疫源地等流行特点, 受社会和自然因素影响。 6、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 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 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 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家庭经济状况就 会很快恶化。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 成年人,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 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 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 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 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 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毒物的吸收途径: 1、呼吸道 2、皮肤 3、胃肠道 4、其他途径:如毒物不慎入眼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化学物品中毒的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灼伤、发绀、黄疸 2、眼:瞳孔散大、瞳孔缩小、视神经炎 3、神经系统:昏迷、谵妄、肌纤维颤动、惊 厥、瘫痪、精神失常 4、呼吸系统:呼吸气味异常、呼吸加快、呼 吸减慢 5、循环系统: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休克 6、泌尿系统:急性肾衰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主要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毒素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体征: 发热,休克,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脱 水,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 食物中毒征。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预防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 毒的食物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 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 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 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 要分开存放。
艾滋病的预防
• 重要概念:
窗口期: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12周 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因为从感染 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 HIV抗体,故称之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 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 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预防
• 重要概念
潜伏期:人体感染HIV后需经过0.5~20年, 平均7~1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 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HIV感染 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 中含有HIV,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 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 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 病。
艾滋病的预防
• 我国现状 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死亡6.8万余 例。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 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区累计 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77.1%。我国艾 滋病患者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其中男男同性 恋人群是易感人群,得病率高,大学生人群 也在逐渐增多。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4、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合 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 5、衣、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 减衣服;合理安排饮食,不宜太过辛辣,也不 宜太过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 烟、不饮酒、多饮水,摄入足量的维生素; 注意饮食卫生。 6、切莫讳疾忌医。及早就医,及时采取隔离 措施。
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王海燕
培训内容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 预防与自救 艾滋病的预防
远离毒品危害
青春期卫生安全常识 日常饮食卫生安全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 传染病的概念 是由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 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 一类疾病。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 动物疫情的预防与应对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的 预防与自救 艾滋病的预防
远离毒品危害
青春期卫生安全常识 日常饮食卫生安全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自救
• 食物中毒的定义: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 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 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不具有传染性, 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 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由细 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食用有毒动 植物、一些化学物质也可引起中毒。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 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 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 刀等个人用品。
艾滋病的预防
•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5、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6、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 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7、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 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预防
• 哪些途径不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 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胃肠道? 接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