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

整理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行程问题
1.简案
1课时
师引导学生对两道题目进行表述,根据表述内容列式计算,明确用除法计算的两种情况。

(播放动画,单击)探究一:平均分
(1)呈现问题,出示教科书第23页例3左图。

(播放动画,单击)
引导学生明确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画图并列式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方法。

教师巡视,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2)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画一画,摆一摆,分一分,列算式的方法得出结果。

教师在评价中予以肯定,重点讲解算式,配合学生的图予以理解。

请学生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算式15÷3=5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明确,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解决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的问题。

(播放动画,单击)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方法,师生共同得出可以用乘法帮助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探究二:按给定的每几个为一份分
教学方法同例3左图,引导学生明确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并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15÷5=3(个)。

师追问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
个问题实际是在解决什么。

分析得出这个问题就是在求15里面有
几个5,用除法计算。

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方法,师生共同得出可以用乘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播放动画,单击)
探究三:比较异同,体会内在联系
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题的异同,明确用除法计算的两种情况。

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问
题。

(播放动画,单击)
练习一: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第1题。

(单击)
练习二: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第3题。

(单击)
2.详案
课前预习:
1.回顾除法的基本含义,可以用除法解决的两种情况;
2.说一说10÷2=5,可以解决哪两个除法问题,预习教科书第23页。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的实际问题,理解算式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学会分析、表征数量关系,不断丰富具备除法结构的表象。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与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和表征数量关系,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图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

你能看这幅图说一道可以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播放动画,单击)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4份,每份有几个?算式:8÷4=2。

师:这幅图你们看的懂吗?
预设:8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算式:8÷2=4。

追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第一题是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

第二题是求8里有几个2。

揭题:你们真棒!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问题需要找到两条信息和一个问题。

通过这两道题,引导学生回顾哪些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为系统性学习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探究一:平均分
1.呈现问题,出示教科书第23页例3左图。

(播放动画,单击
15只蚕宝宝
?只?只?只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会发现数学信息是知道了有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要解决的问题是每个纸盒里放几只?
师:说的真棒!谁还能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呢?生:(略)。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先独立思考,画图并列式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巡视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内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2.反馈交流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画一画,摆一摆,分一分,列算式的方法得出结果。

教师在评价中予以肯定,重点讲解算式,配合学生的图予以理解。

师:同学们列的这个算式15÷3=5(只),你们都同意吗?(同意。


师:看来算式是正确的,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师: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因为求的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可以放几只的问题。


师: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解决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的问题。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的解答正确吗?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检验?(播放动画,
单击)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乘法来检验:每盒有5只,有3盒,5×3=15(只)。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把简图画在旁边。

师:真棒!看来我们不仅要会列算式,解答完成后还要注意反思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

探究二:按给定的每几个为一份分
出示主题图。

15只蚕宝宝
?个纸盒
师:同学们仔细看,这里的题目和刚才解决的非常像,现在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说一说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分别是什么?
1.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


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学生说的同时板书。

(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并列式计算。

学生动笔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反馈交流。

等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交流。

师:你们的算式是什么?
生: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个问题实际是在解决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师:说的真好,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师: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你们的计算正确吗?如何来验证呢?
预设:画一画图。

3个5是15。

师小结:看来验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乘法来进行。

(播放动画,单击
探究三:比较异同,体会内在联系
师:刚才大家解决了两个数学问题,请你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播放动画,单击)
师生小结:
1.不同点: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

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相同点:都用除法计算。

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验证都可以用乘法来进行。

师:为什么两个问题都能用除法解决?
师小结:看来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都是用除法解答。

除法运算都可以用乘法来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通过对比两题差异,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明确哪些题目可以使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播放动画,
对比一下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第3题。

(1)81个大门贴2个,一共可以贴几个大门?
(2)82个,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练习一与课本内容基本一样,用以巩固本节课所学。

练习二与之前所学习的减法运算有所联系,学生应当能够面对不同的题目有正确的思考,不至于为思维定势所困,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平均分来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1.作业
1.基础作业:教科书第24页第2,5题。

2.拓展作业:
(1)给下面的题目补上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①有24元钱,,买了几双袜子?
②每只小兔分到4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有13个“福”字,送给朋友5个后,剩下的在自家的每个门上贴2个,一共可以贴几个门?
文件编号:E0-13-F3-ED-B4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15只蚕宝宝15只蚕宝宝
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解决的问题: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
15÷3=5(只)15÷5=3(个)解答正确吗?5×3=15(只)5×3=15(只)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第11页共1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