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与消费关系专项练习题

生产与消费关系专项练习题

生产与消费关系专项练习题1.据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主编周武介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步伐加快,太空旅游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7位富翁体验到遨游太空的非凡旅程。

这表明A.消费的方式决定于生产B.消费能够反作用于生产C.太空旅游属于最基本的消费需要D.旅游按消费对象划分属享受资料消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步伐加快,太空旅游业的时代已经到来”可以判断题目说明的是生产决定消费,因此A说法正确。

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知识。

2.20XX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900万辆, 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中国从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一夜之间变身为“汽车产销王国”。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业必将迎来更新换代的消费高峰。

这表明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C.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D.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汽车业的发展让中国由“自行车王国”转变为“汽车产销王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使汽车行业迎来更新换代的消费高峰,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B正确。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A错误,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C不符题意,不选;D错误,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XX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认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20XX年要把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这主要是因为A.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生产发展B.扩大消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C.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作用D.社会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消费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所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A正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B错误;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C错误;D强调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

考点:生产与消费4.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轿车的强烈需求。

这主要说明: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C. 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D.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

由于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人们对轿车的需求增加,A符合题意,应选,B、C、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

5.20XX年9月,天宫一号整装待发将与神八在太空“深情一吻”,专家称天宫一号和神八将引领太空经济,再次激活航天经济,太空蔬菜、太空内衣、天宫模型等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

这一消费热点对我国航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这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决定消费什么、消费多少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④消费决定着生产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 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两种行为的先后顺序,:“天宫一号和神八将引领太空经济,再次激活航天经济,太空蔬菜、太空内衣、天宫模型等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强调的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①与题无关,“这一消费热点对我国航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强调的是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都错误,排除①④,故选D。

考点:必修一《经济生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知识。

6.随着信息终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无线宽带网络的发展,云计算在中国市场得到推广,新的“云消费”模式逐步显现。

这说明A.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D.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中“随着信息终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无线宽带网络的发展,新的“云消费”模式逐步显现”,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由此可见,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B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7.近来,在家装市场中,“轻装修,重装饰”已经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

因为美居生活已经成为消费热点,人们的审美追求日益倾向个性化,家居饰品因此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

上述材料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美居生活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带动了家居饰品行业的出现和成长,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②③正确;①④强调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

该题选B。

考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8.20XX年12月,全国有6000多万件网购的快递包裹被送至各地,物流业80多万人为此忙碌着。

由此可见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消费引导产业成长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④消费创造就业机会A.①②B. ①③C.③④D. 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网购消费为人们的消费提供方便快捷,体现生产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而不是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故排除①。

网购消费的发展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故②入选。

根据设问,由此可见,题中强调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而没有强调生产为消费的拉动作用,故排除③。

网购消费的发展促使80万人得到就业,体现消费促进就业发展,故④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9.随着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采用网络聊天软件等新式通信方式替代传统的通信方式,传统电信业务显出颓势,20XX年一季度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了10.9%。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竞争促使企业缩小生产规模B.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调控D.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从材料“随着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采用网络聊天软件等新式通信方式替代传统的通信方式”,可以看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是由于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因此正确答案为D。

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知识点10.20XX年,某市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4786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14元,比上年增长11.6%,与此同时,该市农民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这主要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消费层次②收入是消费结构改善的前提和基础③生产是影响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④收入与消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收入增长引起生活消费支出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而影响收入的根本性因素在于经济的发展,所以①②入选。

本题没有直接涉及到分配问题,顾排除③,题干没有反映出消费对收入的影响,顾排除④。

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影响消费的因素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回答下面各题。

11.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各种移动新媒体的普及,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支付订单,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这表明①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重要作用③消费的方式、质量是由生产决定的④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为消费创造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网购由于省时省力又便宜,广为人们接受,但随乏而来的关于网购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这反映了A.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B.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答案】11.D12.C【解析】试题分析:11.根据材料可知,“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支付订单,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是由“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各种移动新媒体的普及”带来的,体现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的道理。

题肢③和题肢④是生产决定消费的体现。

答案选D。

12.网购既方便实惠,但又有风险,网购投诉不断,这说明网购是一分为二的。

因此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产和消费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一分为二、量变和质变、主次矛盾的相关知识。

1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时尚。

20XX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打响的“11·11”网购节刷新国内零售额记录,达191亿元。

这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③网购能拉动消费的增长④网购促进了生产的调整和升级A.①④B.②③C. 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时尚”可体现。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淘宝、天猫打响的‘11·11’网购节刷新国内零售额记录,达191亿元”可体现。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网购促进了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因此保留①③,选择C。

考点:生产决定消费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14.由于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各地普遍推广高产品种,对品质的要求不高,从而形成了“多的不好,好的不多”的种养结构。

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要求让“好的多起来,多的好起来”,因此,必须调整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B.收入水平是家庭消费的决定性因素C.生产发展水平是制约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D.消费水平是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符合题意,材料中“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要求让‘好的多起来,多的好起来’,因此,必须调整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可体现。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收入水平是家庭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生产发展水平是制约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消费水平是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

考点:消费的反作用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