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机制的日趋完善,人才、资源、资金、市场等等,企业间的一切竞争,最终决定命运的核心因素就是管理水平的竞争。
为了打造强势发展企业,公司近年来着力在提升“精细化”管理的实效性上聚劲用力。
作为二级单位,要打破制约瓶颈,实现管理水准和实效的不断攀升,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转变观念、创新思维、精准工作”三篇文章。
第一,转变观念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认知的集合体,是支配外在行为表现的内在动因。
抓管理首先靠的就是与之相对应的观念,观念不到位,管理就不会达到对应效果,顶多算是“有形无实”。
因此,抓精细化管理转变观念是第一位的。
首先,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要到位。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领导干部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转变传统思维管理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作为二级单位领导,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进程中,担当者策划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
作为策划者,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支撑,勇于科学创新方能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作为实践者,要改变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必须完善制度,强化“制度”管理,以制度约束提升执行力,保证管理措施的落实和实施效果。
所以,推进精细化管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的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最终走向。
其次,全员观念的转变必须要与现阶段的管理相适应。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自愿参与其中,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成效。
怎样让每一位员工都自觉自愿参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潜力,成为整体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要用精细的理念来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
强行的制度约束是必要的,但一味的制度约束不可能是长效的。
员工从事具体岗位工作,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总认为企业竞争是领导的事情,是专业人士的事情,殊不知,竞争力源于整体,任何一个人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影响全局。
因此,必须要引导员工不断转变观念,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旧观念和任何形式的“差不多”、“还凑合”等工作心态与作风,把精细化管理的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要求引入到日常实际工作中去,引导全员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整体素质,筑牢精细化管理群众基础。
第二,创新思维是精细化管理推进的持续动力。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粗及细、由细至精的循序过程,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
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
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否定自我,提升自我,取得进步。
观念转变只能应对当前,创新思维才能把握未来。
公司提出了打造强势发展企业的目标规划,各二级单位也都针对各自实际提出了愿景发展规划,令人憧憬、振奋和向往。
但要实现这一美好规划和愿景,需要我们更加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决不能满足现状和已取得的成绩,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我们的管理工作,看我们过去的工作还存有那些缺点与不足,管理的每一过程细节是否真正达到了去粗求细、更细更精,是否达到了绩效最大化、效果长远化。
要充分认识创新思维与推进企业高效发展的辩证关系。
清醒保持管理高效、永立不败之地,必须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不断创新思维。
转变观念只是“跟”,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才是“超”。
要围绕循序提升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改革不适宜、不先进的管理机制,用好、用足、用优经济杠杆指挥棒,强化创新思维意识教育,引导、激发全员的观念创新意识、工作争创意识,形成内部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打造出领先时代、富有创新激情的团队,才能真正把握住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为不断推进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第三,精准工作是追究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效的本质要求。
大事需要从点滴做起,难事都通过精准去破解。
企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一项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获得成功需要一步步进行,而进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任何一项工序的不精准,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因此,企业管理必须注重细节,坚持精准工作,工作精益求精。
这就要求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岗位、担任何种具体工作,一定要注重抓好细节和每一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诚然人人都希望做大事,但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由此,我们应该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精准地做我们的各项工作。
我们要反对心浮气躁、不切实际,提倡从小事做起,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
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得以成长,企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强势发展目标和经济殷实、人人富足的愿景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党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