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瞬间》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音乐,感受《幽默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
2 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留存对音乐主旋律的记忆,并能够自己进行哼唱。
3 用音画结合的形式呈现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以及对音乐的初步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具备用画面呈现音乐的基本能力。
同时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大部分以及进入到青春期,情绪不太稳定,容易急躁,同时课业负担加重也会造成心理压力的增加,多聆听舒缓或者色彩鲜明的音乐利于学生心理的纾解和正面情绪的引导。
这首《幽默曲》是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
当时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
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
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
3重点难点
1 通过音乐游戏,隐形对比乐段之间的变化,帮助学生以最自然的方式理解三段曲式。
2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图案呈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音乐游戏(一)
1 师生问好。
(全体学生围城圆形做好,间隔距离不能太大。
)
2 拿出小球,请学生探索球的玩法。
(可以采取个人或分组探索,形式不限,自由结合。
)
3 老师用一个小球教大家进行传递游戏。
游戏有固定的节奏型为( 大大大——)
先进行一个球的传递,进而延伸到两个,然后更多。
在这个游戏中只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