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欣赏)音乐瞬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欣赏)音乐瞬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瞬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音乐,感受《幽默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

2 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留存对音乐主旋律的记忆,并能够自己进行哼唱。

3 用音画结合的形式呈现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以及对音乐的初步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具备用画面呈现音乐的基本能力。

同时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学毕业,大部分以及进入到青春期,情绪不太稳定,容易急躁,同时课业负担加重也会造成心理压力的增加,多聆听舒缓或者色彩鲜明的音乐利于学生心理的纾解和正面情绪的引导。

这首《幽默曲》是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

当时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

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

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

3重点难点
1 通过音乐游戏,隐形对比乐段之间的变化,帮助学生以最自然的方式理解三段曲式。

2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图案呈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音乐游戏(一)
1 师生问好。

(全体学生围城圆形做好,间隔距离不能太大。

)
2 拿出小球,请学生探索球的玩法。

(可以采取个人或分组探索,形式不限,自由结合。

)
3 老师用一个小球教大家进行传递游戏。

游戏有固定的节奏型为( 大大大——)
先进行一个球的传递,进而延伸到两个,然后更多。

在这个游戏中只有节奏。

2【讲授】聆听第一段
1 初听第一乐段音乐(静听)
2 随音乐进行刚才的传递游戏,要求:除音乐以外不发出任何声音,跟随音乐感觉传递,随音乐速度改变传递速度。

3 随音乐反复游戏,直到每一位同学进行到为止。

感受A段音乐的内在节奏,通过传球的游戏找到音乐的韵律感。

3【导入】音乐游戏(二)
1 将小球分发给部分同学,还是在刚才圆形坐的基础上,将双腿分开与旁边同学的脚紧贴,制造一个封闭的圆形。

2 请手持小球的同学进行滚动传递(必须贴地滚动,每一次进行一个8拍)
3 学生自由传递,内心感受传递的速度。

4【讲授】聆听第二乐段
1 初听第二段音乐,直接随乐句进行传递。

2 重复第二乐段音乐,进行传递游戏,引导学生感知较长乐句带来的舒展的情绪体验,并与第一乐段进行记忆对比。

5【活动】全曲欣赏
1 直接播放全曲音乐,请学生随音乐进行刚才的两个音乐游戏。

2 提问:乐曲分为几段。

3 如学生不能迅速分段,则再次聆听音乐,直到能够分段为止。

4 根据分段简单讲解复合三段体曲式结构。

6【测试】音画一体
每位学生分发一张图画纸,根据分段情况进行折叠(分为几段则折成几部分也可不折叠整张作画。

)聆听音乐的同时,将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形象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在纸上,并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7【作业】走近德沃夏克
1 师简介作者和本首作品: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是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

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

"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用2/4或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

但此曲似乎更类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
何"诙谐"的成分在内。

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

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

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2 作业:听一听德沃夏克的其他作品,结合他的经历,说一说你认为这个作曲家的性格如何?你认为他的作品什么时候听最好?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