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下的政府干预——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姓名桂茜
时间2010年4月19日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0801
学号2008040224
摘要:
现在金融危机演变的实体经济危机导致的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政府干预成为了争论的热点,“中国模式”的成功在社会上更加备受关注。
本文以新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对比自由经济数以理论,结合如今经济界热点,论述市场和政府的的关系。
我国一直是政府干预市场,举例我国经济发展路线中,市场失灵政府采取的作用的关键性,和政府失灵导致的市场损失的案例,来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关键词: 政府干预市场新凯恩斯主义失灵
一引言
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可以说,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发展了商品经济,从过去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简单的偶然的商品交换,发展到扩大的经常的物物交换。
随着社会形态变化和人类群体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换得到了高度发展,最终形成市场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形容市场自发调节的现象。
资源的稀缺性引发了人们对充分有效配置资源的思考,如果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那么就发生了所谓的市场失灵。
政府不可避免的与市场发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失灵是政府作出降低经济效率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界争论的话题。
自由经济学理论的坚持者认为市场应该是完全自由的,政府的存在只是为了维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保障产权,以亚当斯密为代表,无论是帕累托的无差异曲线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都认为市场机制是自愿最优配置的保障,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力量是无法自动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市场调节机制的失灵呼出政府干预市场是必要的。
本文剩余部分安排如下:二就目前国际上对市场和政府间关系的讨论,结合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描述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我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特征;四结语。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市场自由,市场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20世纪30年代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政策在经济大萧条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应运而生出的凯恩斯主义,提出政府干预经济才能消除失业和生产过剩。
实践中开始有所好转的经济状况证实了其可行性,凯恩斯理论一时间成为主流风靡于西方世界。
二战后,还形成了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综合,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并在随后二十余年里一直处于西方经济思想的正统地位。
但是20世界6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表现出的滞涨问题和资本积累的迟缓,新古典综合派“在综合时所忽视的东西”最终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没落。
从此,关于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两大思潮的争辩又趋白热化,两大思潮内部两大思潮内部涌现许多学派。
“然而,这些学派中没有一个能像新古典综合派一样,代表着一个经济学取得共识的时代”①新凯恩斯主义便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这一学派辩证地继承和发扬了凯恩斯主义,形成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有非瓦尔拉斯特征的经济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学派一起,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学派,分别数属于政府干预思潮和自由经济主义思潮。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因市场失灵产生经济泡沫导致经济衰退,刚执政的克林顿果断消减了财政赤字致使利率自动下降,经济开始恢复。
9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甚至超过了二战后经济繁荣时期的水平,从理论而言,可以归于克林顿经济学,而克林顿经济学正是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政府干预成功的前提是,政府作出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决策,否则会导致政府失灵。
比如,俄罗斯1992年实施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所倡导的“休克疗法”,当年市场零售价上涨30倍,通货膨胀2200%,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44%,这种激进改革的代价极为沉重,居民生活水平大致降低2/3,居民在财产方面被强制性地造成差别,两极分化的社会本质。
罗斯福新政作为政府干预最成功的例子,充分证明了政府与市场间必不可少的联系。
上世纪里根经济学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着重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政府应该尽量不过问经济政策,但是2008年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摆在面前时,再次让所有市场上的经济人无计可施。
布什08年3月针对美国金融危机发表演讲表现出对市场恢复正常的信息,预言说:“市场正处于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的自我配置。
”但之后。
他极力希望国会通过应对危机的政府救助方案时无可奈何地说“政府干预不仅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前
后的截然相反的言论,被评为美国2008年最糟糕的预言。
“他不是用右手打左耳光,就是用左手打右耳光。
”②
在如此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更受到世界的关注,称为“中国模式”被称为是“充满活力、自信的独裁体制③”。
有学者提出“修正市场主义”就是有政府干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应对现在全球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经济危机。
政府角色和市场角色都重要,现在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学者的共识。
在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西方国家的学界,政界等构想的“市场和政府平衡”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体系正在形成之中,这一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体系在不少方面已显现出与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政策存在许多重要区别。
②
二中国政府与市场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回顾我国开国初期30年间政府关于复苏经济的政策,5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改革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急于搞所有制过渡,58年庐山会议后出现左倾思想搞“大跃进”和60年代末国民经济大调整“洋跃进”,致使中国60年至62年的GDP出现负增长:-0.3%-27.5%-5.6%.
④1982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火速发展,随后政府制定有意识地降低经济发展指标,有意识放慢发展素的决策。
94年实行外汇体制改革等。
中国后三十年的经济年均增长率是9.79%,成为世界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国际收支月经济总量之比从1982年的18%增长到2007年的132%,外汇储备达15282亿美元。
“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两种制度的契合性正在加强,相互协调的能力正在增强。
”⑤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纳入经济增长决定框架并将其内生化,指出生产要素投入及配置,以及微观经济个体的生产交易均依赖于制度。
即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制度变革,同时制度随经济增长而不断完善。
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
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或计划市场经济。
三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⑦我国的制度变革坚持公有制为主的改革,即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根本,国有经济占GDP的底线是40%.以私有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相比的“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表现出最多的政府干预市场,公有制为核心。
这次应对危机所采取的种种重大措施,就展示了这种出手快,出拳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计划调控的能力,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羡慕称道。
另外,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比较谨慎,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的影响较少,处置也较好。
⑧外国学者有称中国模式是“中国专制资本主义模式”。
我们应用“中国模式”与别国对话,同事始终要把“中国模式”的阐释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⑨
四结语
中谷岩认为“市场和政府的个子功能如果平衡地发挥作用,社会就会健全发展(《环球时报》2010年1月30日)他解释说,对市场以来过渡,政府不能发挥作用就是新自由主义,相反,政府大包大揽,市场作用受限,效率就会恶化。
”②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各国都在积极实施经济政策救市,甚至连美国这个倡导自由经济的国度也在悄悄的扩大国有规模,比如救助通用公司的政策,美国政府拥股60%;有关美国多家银行实行国有化方面也争论不休。
相比下英国国有化就比较开明,相继把北石银行和英国第一大租赁买房抵押房贷银行布拉德福——宾利公司(简称B&B)收归国有。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会出清,具有刚性,价格具有粘性,所以单靠市场调节,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而市场中的个体相对于整个市场是独立的,市场也有区域性,分散性,所以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组织者和统治者进行市场干预是必要的,而且市场干预应讲究科学性和可实践性。
引文:
1(王健新凯恩斯主义[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11,8页)
2(吴易风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新动向[M],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三期)
3 我们会建立新资本主义模式来与中国抗衡
4 (中国60年统计资料记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72页)
5 中国经济转型成本的测量1978至2007 陈丹丹
6 制度内生、政府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分类检验王丽英刘后平经济学家2010年第一期
7 《中国模式》经济改革轮岗李炳炎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二期
8 刘国光中国模式让我们有望最先复苏红旗文稿2009年第十一期
9 李抒望《独树一帜的“中国模式”——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福州党校学报》2009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