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的四种态度

人生的四种态度


压”。比如,有的单位觉得合作方提供的产 品不符合标准就对对方说:“你得给我改过 来,不改过来,我到法院告你们。”对方也 气不知打那处来,说道:“这是符合标准的, 改什么。你不要?没有人会再会给你做了。” 这种对话方式就是“家长对家长”的方式。
哈里斯Thomas
A. Harris,毕 业于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医学院,是一位 在海军中工作的精神科医生。 在他完成第一次海上任务—— 珍珠港之战后,他成为了海军 精神医学部主席。1956年, 他在萨克拉门多市开设私人门 诊,成立沟通分析研究院,并 成为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主席。 哈里斯博士师从沟通分析理论 的缔造者埃瑞克 伯恩博士, 并在他的理论观点之上写出了 《我好—你好》。
家长对儿童——我压,你屈从——我 行你不行
一方像“严父”,采用“严厉的家长行为”;
而另一方像“听话、守规矩的小孩”,采用 “顺从的儿童行为”。用“家长对儿童”的 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要用“我压,你 屈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有的领导 是这样对部下说的:“喂,小李,我明天要 开会,今天晚上我要坐夜班火车回去,你必 须在晚饭后给我买到回去的火车票。知道吗, 晚上的。”这种对待部下的行为就是“家长 对儿童”的方式。
2
、我不好——你也不好。这是严重精神紊 乱或厌世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孩子开始 走路时,以为“被人照看”的生活已告结束, 抚爱到此为止;或他想探究一切而不愿老实呆 着,可能滚下楼梯,受到惩罚,造成伤痛。 如果这种身处逆境的状态毫无缓减地继续下 去,孩子就会得出“我不好——你也不好” 的结论。持有这种态度,儿童的成人意识便 停止发育。一旦长大,持这种态度的人常会 放弃自我,陷入绝境。最终可能在一种极端 的退缩状态下了结此生。
抚爱给人以安心、欣慰、勇气和幸福。(打) 漠视:对他人或自己的存在、价值 能力表示 轻视和否定的言行和态度。漠视给人以不安、 忧郁 打击 痛苦。
时间构造分析
研究人们把时间都花在什么样的相互交流活
动上,以及从这些交流活动中获得的抚爱有 多少。
心理游戏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是有意识的,但不知
为什么却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发生在两人 或多人间的,事后令人不愉快的,令人后悔 的对话。
代用情感
当一个人本来拥有的感情遭到禁止或抑制是,
待用情感就会产生。 当你并非有意识的想感受,却感到过分的不 安,担心,忧虑,孤独。
人生态度定义
根据TA理论,人们会在儿童期的某个阶段做
出关于自己、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关键决定。 由此形成的关于自己及他人的观念将影响其 未来的决定和行为,这一观念被称为人生态 度。
3、我好——你不好。这是怀疑的和独断的态
度。长期被父母虐待、凌辱的孩子会转向这 种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反抗。他 拒绝认识自己的内心,无法客观地对待发生 的一切与自己的关系,却一口咬定总是“他 们的错”。他们确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 无可指责的,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持这种 态度的人极端的表现是伤害他人。也有一些 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因为孤傲、仇视等原因而 使自己极端孤立。
Segundo先生
沟通分析理论三种类型
1.互补沟通:沟通中,双方对彼此的期望都
给予了很好的回应。只要保持互补,对话就 可持续下去。(培训) 2.交叉沟通:反映是对次表现出的非预期反 映,可引发不正当的自我状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束对话。
(哪里)
3.隐形沟通:心里想的
抚爱和漠视
抚爱:表示承认对方或自己的言行和态度。
如果孩子遇到一位冷漠的母亲,随着婴儿期
的结束,爱抚也消失了,孩子处于被遗弃的 困境之中,就会形成“我不好,你也不好” 的人生态度。 如果成人之后仍然这样,就会: 既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 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别人 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无论别人是否真诚,他都一概拒绝对方关心和 帮助。总是在顺应的儿童自我和威严的家长 自我状态上徘徊。
人生相互作用分析就个人与他人的
关系创立四种生活态度:我不好— —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 —你不好;我好——你也好。
1、我不好——你好。这是抑郁者的态度。持
这种态度的人依赖他人的施惠,极需要抚爱 或承认。这种态度源于幼年时的认知。由于 小孩子身体弱小,不能自助,所以不可避免 地会觉得自己不如周围的人,产生自卑感。 如果这种态度没有随着成长而改变,固定下 来,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要么放弃自我,要 么顺从他人。这种态度一旦被认识清楚并得 到改变,就能在成人意识指导下建立一种新 的、自觉的生活。
* 产生原因:家长的长期虐待和羞辱所致。 * 家长残暴对待的孩子,会进行自我抚慰,会 告诫自己:等着瞧吧,我会“行”起来的; 你们想伤害我,但是办不到,你们 “不行”。 他们见多了凶狠和残暴,也就学会了凶狠和 残暴,有着强烈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 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不能客观 的看待别人,从不信任他人,总是认为一切 都是人家的错。常常用威严的家长自我对待 别人。

4、我好——你也好。这是健康的态度,认可自己 也认可他人。这种态度是我们所期望的,与前三种 态度截然不同。前三种态度过多依赖于情感,常常 引发心理适应不良,第四种态度也会有情感表达, 但更多的依赖于思考、信仰以及转化、升华、利他 的行动保证。因为我们对“好”的理解并不仅仅局 限于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超越它们,将其抽 象化而达到为所有人服务的终极目标。如果一个人 一次又一次地被置于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人 的价值的环境中,就容易形成“我好——你也好” 的态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 有许多人没有形成一种健康的态度,但是一个依据 成人意识做出决定的人可以充满信心地说:我知道 它能奏效,但不可能期望立竿见影,这需要耐心和 信心。一旦接受了“我好——你也好”的新态度后, 马上就能产生好的情感,这种新方式总有一天会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收获、新的幸福。
人生的四种态度
艾瑞克· 伯恩 [Eric Berne 1910.05.10-1970.07.15], 美国心理学家,生于加拿大 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因心脏 病逝于加利福尼亚。 他的父亲是医生,母亲 是作家,他自幼就立志继承 父业。1935 年在麦吉尔大学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接著, 进入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精神 病学实习。实习结束后,应 聘于纽约芒特宰恩医院,成 为一名医生,期间曾接受过 纽约精神分析学院的培训。 之后供职于旧金山精神分析 学院。10 年后,与弗洛伊德 运动分道扬镳。

伯恩在心理学上的贡献
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 TA, 或称交流分析、沟通分析,相互作用分析), 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其目的旨 在从对当事人的自我心理状态分析了解后, 协助其认识现实,祛除幼稚冲动,学习成熟 适应,从而重建自我永续的健康人生。
结构分析理论
成人对成人——你讲理我也讲理—— 我行你也行
双方都是“名副其实的成人”,都采用“平
等待人、通情达理的成人行为”,通过沟通 和商讨来解决问题。只有用这种“成人对成 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才真的是“讲理” 的。
家长对家长——我压,我也压——你 行我更行
双方都想当对方的“家长”,“我压,我也
儿童对儿童——你闹我也闹——你不 行我更不行

“你闹我也闹”,而这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 两个游客同时看中了游船上一个座位,抢先一步的 游客把手提包放在座位上便出去照像去了,另一位 游客看他一走就把那位游客的手提包拎到茶几上, 自己坐在座位上。那位拍照回来的游客看到座位被 别人坐了去也不客气,边说“我的手提包就代表我, 这个座位是我的。”边用手推坐在那里的游客。坐 着的游客也不干,说:“我来的时候就是没有人坐 的,为什么你来了我就得让给你?”……这两位游 客的言行就是“儿童对儿童”的方式。
儿童对家长——我闹,你迁就——我 不行你行
一方像“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小孩”,采用
“反叛的儿童行为”;而另一方像“慈母”, 采用“宽容的家长行为”。用“儿童对家长” 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要用“我闹, 你迁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有的企 业单位要实施某一措施,有部门觉得方案不 合他们的意,就来强词夺理,甚至无理取闹, 而管理软弱的上级主管就收起方案,保持原 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