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基础概念图片分析大纲及用光附件

摄影基础概念图片分析大纲及用光附件

摄影考前辅导大纲-------授课:王鹏1摄影基础理论2摄影图片分析重点:理解并分析景深光比影调色调光源构图景别焦距的定义并运用到文章中难点:景深的理解光的运用综合利用上述概念分析摄影作品讲课方式:根据图片分析理解概念注:图片分析应该从主观可客观两方面分析1.摄影概念:摄影英文“ Photography ”源于希腊语photo(光线)和graphic(绘画、绘图),摄影就是“以光线绘图”。

据新版《辞海》解释,“摄影,是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影像,通称照相。

”数码摄影是通过数字感光元件的感光原理,用照相机记录影像的过程。

2.摄影的特性:摄影的记录性摄影的表现性摄影的瞬间性3.摄影的分类: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人像摄影人体摄影商业摄影时装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艺术摄影观念摄影4.相机的类型:1、按取景系统分:有旁轴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机背式取景照相机等。

2、按胶片的尺寸分:可分为135照相机、120照相机、大画幅相机等。

3、其他照相机:一次成像照相机、针孔照相机、水下照相机、全景照相机等。

5.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其主要作用是成像机身:将以上各机构可靠、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并防止胶片露光。

光圈:位于镜头内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大小快门:调节曝光时间的长短与光圈配合控制胶片上的曝光量取景器:显示取景范围确定构图的装置6.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7.光圈光圈能限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开大或缩小决定镜头进光量的多少,在光线不同的条件下拍摄可以选择大、小光圈以保证合适的影像曝光,也可以获得不同效果的影像及高调与低调影调8.快门另一个控制光通量的装置。

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通过快门开启闭合时间的长短来控制曝光的多少。

开启时间长,则曝光多。

9.景深光圈.`焦距.物距决定景深的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景深大前景中景后景相对都清晰;景深小前景实,后景虚幻,或中景实,前景和后景虚。

小景深是以焦点为中心清晰,四周虚幻。

10.曝光调节好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按下快门钮,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胶片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

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

11.光比高反差光比大,低反差光比小12.光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就是光。

摄影一词(Photography)源于希腊文的“光线”和“描写”,“Photography”一词中“Photo”译意是“光”,“Graphy”译意是“画法”,因此这个词本意就是“用光线描画”。

因为光线——平凡可以不平凡因为光线——美的可以更美因为光线——人物的心灵更透明因为光线——对形体的刻画更细致因为光线——可以改变对物体的视觉习惯13.光线在造型中的主要作用勾勒被摄体的形体,把它的体积、轮廓、大小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表现被摄物体的纵深感,描绘出被摄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深度和周围的环境气氛。

表现被摄体的质感,把质地、结构、纹理及其他性质再现出来。

表现被摄体的层次,形态变化明暗关系凸显出来,层次更为丰富。

增加艺术感染力,通过光影效果的处理,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利用光线塑造艺术形象,画面上艺术效果应具有:形体感——光线勾勒出物体的体积、轮廓、形态以及该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

纵深感——光线描绘出物体的空间位置,深度和环境气氛。

质地感——光线描述了物体的表面结构、纹理、质地。

层次感——物体的形态层次更为丰富,明暗配置、影调对比、黑白灰的交替变化,使画面的层次更为丰富。

艺术感——光线对画面的总体设计加上构图的整体布局,强化了光线造型重要因素。

14.摄影光源摄影光源一般包括三种:自然光源,人工光源,混合光源。

15.光的基本特性光线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特性光的强度指光的相对强弱。

法宁格认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趣。

照明强度的明暗差别,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中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光线的强弱随光源本身的强弱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光的质量指光的软、硬的性质。

直射光:(硬光)受光面光照强,光比大,阴影重,反差强烈,立体感强,特征鲜明。

散射光:(软光)无鲜明投影,反差小,立体感不明显,影调柔和,宜拍人物,(女)不宜拍建筑风光,因不利于表现纵深感和立体感。

反射光:(软光)由不发光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用于补光照明,用来缩小画面光比,减少反差。

光的颜色即指光源色温。

光的颜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从而又引起人们许多感情上的联想。

红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热血、红花、朝霞等,从而感到一种热烈、活跃的情趣;蓝色又使人联想到海水、炎夏的树荫和冰雪的阴影而产生凉爽和寒冷感,又使人感到宁静、安详或凄凉。

光源不同色彩不同,光源穿过不同物体色彩不同,自然光与灯光色彩不同,阳光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16.光源方向根据相机,被摄体,和光源所处方位三者关系确定光源方向;即从相机的方位来看明确的光线落在被摄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

从横向方位来看,光源方向包含有:正面光(顺光);45度侧光(前侧光);90度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

从纵向方位来看,光源方向包含有:顶光(前后);底光(前后)。

17.影调高调、中间调、低调高调指照片上白色和浅灰色占绝对优势,即由大量白色和浅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

低调指照片上黑色和黑灰色占绝对优势,即由大量黑色和黑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

中间调照片是介于高调与低调之间,不存在黑色或白色占绝对优势的照片。

18.色调冷调暖调19.摄影构图1、简化2、黄金分割法和三分法3、对称和均衡4、对比(形状的对比大小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远近的对比方向的对比质感的对比思想内容的对比)构图线条(对角线.、曲线(S型、Z型)、引导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交叉线、X型、十字型)20.拍摄位置与距离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到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在电影(电视)摄影和图片摄影中通常用专用术语“景别”来表示。

(远全中近特)远景是在较远的距离拍摄广阔的空间范围。

远景画面包括的空间大、景物层次多,以表现自然景色或群众场面为主,多用于描绘某种特定气氛和交代环境概貌特征。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的全貌,如人的全身,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包括主席台、会标和群众等的会场。

中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一般在距离被摄体较近位置表现主体的主要部分,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

在人物场面中,通常以表现人物膝盖或腰部以上的相貌。

近景用以表现物体,只能表现被摄体最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强调出物体的质感特点及结构特点;表现人,通常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肖像。

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只能摄取被摄体的某些局部和细节,或以整个画面去表现某种小的物件,这类效果照片称为特写。

21.拍摄方向水平围绕一个被摄对象,有很多的拍摄方向可供选择,但一般可分为五个基本方向。

(正面斜侧面正侧面后侧面背面)22.每天结束运用所学知识点,写200字以上摄影图片分析23.分析每课时交的200字以上摄影图片分析24.根据概念综合分析10-30张图片(轮流分析没人至少分析一张)25.答疑作业:给出一张照片,根据摄影基础知识写一篇1000字以上文章要求:综合运用上述学到的知识点分析附:用光资料何谓摄影光线处理:摄影光线处理,就是摄影者根据作品主题思想(或内容)的要求,运用光线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达到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务和表现戏剧气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务。

了解光线处理,从用光的角度分析照片,使文章更加深入。

引言光线的作用毋庸质疑,没有光就不可能有摄影。

然而,即如果缺在摄影创作中作用的了解,也不能有“好的”摄影。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1、照明作用,即照明被摄体;2、造型作用,即表现被摄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立体质感彩影调表现以及外部轮廓。

3、表意作用,即光线是摄影主体的用以要方式之一。

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是从光线的角度理解何谓“好的”摄影作品的一种途径,具体的说,“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能让人“看清楚”拍摄的是什么,还应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还应让人通过画面了解、体味摄影主体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好的”摄影作品不仅在画面上吸引人,更应该在思想、情感上打动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光线的塑造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节认识光线一、光的基本概念:1、光是什么光是一种辐射线,确切地说,是能够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780nm之间。

2、光传播的特点光在传播中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的性质不同,会对光产生反射、透射、折射及吸收等现象,这些现象对摄影的光线造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色温的概念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即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表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的光谱成分。

二、光线的特性1、光的强度:包括光源强度和被摄体的反射程度。

自然光的强度由季节、气候、时刻及周围环境所决定,而不同的反光率则决定被摄体的反射光强度。

2、光的性质:光线的性质是由光源的面积决定的,面积不同,有直射光和散射光之分直射光(俗称硬光)是指由点光源发出的强烈光线,方向性明确,其造型特点是: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这构成了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直射光照明的被摄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有较大的亮度间距,即较大反差,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造型效果,这种效果使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

但如果亮度间距过大,将使被摄体的亮部或暗部细节受损散射光(俗称软光)是指由面光源发出的具有漫反射性质的柔和光线。

方向性不明确。

其造型特点与直射光相反。

由于散射光照明缺乏明暗反差,影调平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表现也较弱,要对其表现,需靠其自身的色彩和影调对比来完成。

3、光的颜色: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白光与有色光;物体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

4、光的方向:以照相机的光轴方向为基准,可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有:顺光、前侧光、正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种;垂直方向有:平射光、斜射光、顶光和脚光种;在实际拍摄时,水平和垂直方向光线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

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相机光轴方向相一致的光线为顺光。

顺光照明的造型效果:现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及空间深度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