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疑问解答Q: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病人”的吗?A: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精神正常,但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或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而不是“病态人群”。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

其中,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病态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Q:心理咨询的范围有哪些?A: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凡成长、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属于咨询工作范围。

如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方面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各种不可控制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诊断与治疗。

Q:心理咨询和朋友之间倾诉有什么区别?A:这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个普遍问题,朋友之间的倾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心理问题仍然会出现。

心理咨询专业性强,是以帮助病人重塑完善人格为目标的。

咨询也是是干涉性的谈话,并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家庭作业、特殊训练等等。

Q:为什么心理咨询最好面谈?A:咨询师必须通过来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诊断来访者真正的内心冲突,同时也需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化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另外很多心理治疗的过程都必须当面实施。

Q:为什么心理咨询不能在家进行?A:心理咨询非常讲究环境的设置。

比如室内的亮度、沙发的位置、装饰品的摆设等等都能对咨询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

另外病人在其所熟悉的环境里往往很难跳出其原有的心理状态,融入咨询师所设定的内容中。

Q:为什么不能给熟人做心理咨询?A:如同法官不能审理亲朋好友的案件一样,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性质要求摆脱自己预设的价值观,站在一个超脱而又中立的立场来倾听、共情,这就决定了心理咨询师不能为熟人、亲友做心理咨询。

做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如果你做个体咨询,下面的注意事项可能会有帮助哦:1、想好开头说什么。

事先想好“开场白”,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2、把咨询师看作朋友。

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共同愿望,且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保密。

因此,面对心理咨询师,可以尽可能的敞开心扉。

3、倾诉要有所节制。

人在激动时易失控,一肚子的烦恼和苦水恨不得全都倒出来,从时间上考虑,你的倾诉在10~30分钟即可。

4、“有问必答”比“拐弯抹角”更有利于沟通。

一些求助者存在种种顾虑,有的人说到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改变了主题,有些人因怕露丑、害羞等原因不肯说关键的问题,这都不利于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对心理咨询师的提问最好是有问必答,使心理咨询师的分析、判断更准确。

5、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

心理咨询不是求职或与上级领导谈话。

心理咨询并不太关心你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你的心理问题。

在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中,你要尽可能地放松一些,不要在说话中过多考虑方式方法和技巧。

有话直说,“开门见山”为最好。

6、防止就事论事地纠缠于细节。

有些人生怕心理咨询师不了解自己的经历与问题的发生、发展和现状,用大量时间去讲述一件事的细节,其实,心理咨询师更关注你的思想观念及对问题的认识,对于事情的叙述,先可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心理咨询师提问再说。

7、不要期望心理咨询师给你“决策”。

比如是否该交某个朋友、是否与恋爱对象继续保持关系等问题,不少咨询者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准则恰恰是避免这种不能完全负责的“硬性指导”。

他们只能给你讲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你的“症结”,最后的“大主意”还得由你自己拿。

8、心理问题不要等成了“心病”时才去求助。

现实中,心病不算病的观念还很有市场,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似乎还不愿与心理咨询师打交道。

其实预防心理疾病比心理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应该去找心理咨询师了。

心理咨询的内容及范围从心理咨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心理问题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具体地,可以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范围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人格问题人格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性格、能力,又包括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现实的态度和一个人的意志、情绪、理智等多方面的内容。

人格如果明显偏离正常,就成为人格障碍。

心理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从小到大,其心理发展要经历从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这种心理发展是顺序的、渐进的,前期的心理发展是后期心理发展的必要准备和条件。

一个人如果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任务,就会发生心理障碍,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心理发展的健康进行,会使人心情愉快、生活幸福,同时也标志着一个人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社会适应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能否适应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人适应社会如何,主要视其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情况而定。

社会行为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中,在公开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行为。

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常常是同一过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人在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障碍,势必影响他的发展和成长。

恋爱、婚姻恋爱、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

一个人的婚姻是否美满,不仅在于配偶的选择是否合适,而且还与他们能否妥善处理好家庭、工作等方面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在恋爱中会遇到诸如单相思、失恋、择偶标准、恋爱调适等问题。

在婚姻生活中,会遇到如何协调夫妻关系、长辈关系、子女关系以及性生活的和谐、子女的教育等问题。

如果依靠个人的力量不能妥善处理,完全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帮助。

职业选择心理咨询不只是用来解决心理难题的,实际上目前心理咨询的内容已经非常广泛丰富了。

它除了帮助人们了解心理障碍以外,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探求自己的心理能力,寻找适合自己心理特点、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职业。

还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利用心理潜能使自己的心理水平达到最高限度,实现心理创富的目的。

学习调整心理咨询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学习调整、祛除学习障碍。

这里所说的学习是指人们对知识的学习。

其中包括(1)学习时的感知和理解等;(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而这四个方面的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

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障碍,都会造成学习困难。

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一)咨询室对来访者的信息包括来访者到咨询室寻求帮助的事实严格保密。

来访者的书面资料(如咨询室的各种表格),由专人存放于保险柜进行保存,有关来访者上机测试的结果也由专人设置密码进行保存,除咨询室相关咨询员外,他人一概不能接触这些材料。

(二)如咨询需要对来访者和咨询员的面谈进行录音,则需事先告知来访者此举的意图并征得来访者的同意才能进行录音。

且录音带应定期销毁,并让来访者知道。

录音带由咨询室统一保存。

除来访者的咨询员及督导外,他人一律不得接触录音带。

但要进行案例讨论时,如事先征得来访者同意可在讨论会上播放。

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咨询室不对来访者录音。

(三)在科研、教学中如果涉及来访者的信息,必须进行加工改编,隐去来访者的真实身份才可利用,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向外界提供有关信息,有责任对来访者的姓名予以保密,并确定讯息内容不对来访者造成侵害和伤害;如需要运用真实的实情,则需征得来访者同意才可以运用。

心理医生的温暖比专业更重要(武志红)选择心理医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对方的职称和荣誉。

无论对方有多少荣誉和头衔,只要这个心理医生让你感觉不舒服,就选择另一个心理医生。

这是选择心理医生最重要的原则。

——题记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非常重要。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一个职业定义是:来访者出钱,购买心理医生的职业劳动。

听上去,这是一个有点冰冷的定义。

不过,这个定义表明,心理医生与来访者都有付出和索取,这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来访者不必把心理医生放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认为心理医生是牺牲者。

同时,心理医生也不必太以“助人者”自居,他应知道自己并非仅仅是在付出,自己对来访者也有索取的一面。

但是,心理医生对来访者的索取,必须仅限于这个职业定义,即来访者按照咨询协议,每小时付给心理医生一定的费用。

假若心理医生对来访者的索取超出了这个范围,那么,这个心理医生就有违反职业道德的可能。

最近,通过一些读者,和一些心理咨询师朋友,不断了解到广州心理咨询界的一些怪现象。

这些怪现象要么反映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匮乏,要么反映了心理咨询师违反了职业道德。

这两者都是很糟糕的事情,因为它们会对来访者造成新的创伤。

来访者来到心理医生这里,本来是想寻求心理救助的,但没想到受到了不合格的心理医生有意无意的伤害。

这些伤害中,最常见的心理医生缺乏职业态度,不尊重来访者,甚至肆意侮辱来访者。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心理医生严重违反职业道德。

“没有平等,这世界哪有平等”一个读者给我写信说:“请问,心理咨询是这样的吗?”在来信中,她详细讲了她去市××医院心理咨询部的一次咨询经历:咨询开始了20分钟,医生的手机响了3次,我按捺不住地说:“医生,怎么你不把手机关掉呢,这样很影响咨询效果的。

”医生反驳说:“哎,我手机不能关的,24小时都不能关,院长找不到人会骂死人的。

不过你的建议很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于是,咨询继续进行。

差不多够钟时,他对我说:“你要放开点,做女人不付出能得到什么?你现在要走出去,吃药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一听就反驳说:“我不想吃药,我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吧?”他继续游说我说:“譬如去珠海,你可以走路去也可以坐车去,走路也能抵达,但坐车更快,吃药就是最快最安全的方法。

”我听了很反感,于是冲口而出:“你怎么像个药物推销员。

”他辩解说:“我是医生,当然要提供最好的方法给你,你知道能改善情绪的药物有哪些吗?”我有一些医学背景,于是回答说:“肾上腺素、多巴胺,诸如此类吧。

这些人体自身都会产生,你吃药反而会扰乱了内分泌系统。

”他一听,马上重新看了看我,接着说:“很好,还懂得多巴胺,那你懂得AAA吗,BBB呢……”他连续说了七八个我没听过的药名,我觉得他是用专业知识震慑我,于是回答道:“我的医学知识有限,这些我不懂。

”他又说:“你知道开发AAA用了二十亿吗?人家为什么要拿那么多钱去开发一种药……”我感觉,他是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我身上,这激起了我的反抗情绪:“医生,你还是说一下慢一点的方法,我不想坐车,我想自己走出去。

”他不肯罢休,继续说:“有个病人不吃药,八年都走不出去,这八年间,他撞过车、离过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