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7·北京西城一模·2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2.(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12)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

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14)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5.(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

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

材料表明()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 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7.(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8.(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1)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

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9.(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9月质量监测·10)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

”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0.(2014·广东珠海二模·16)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二、材料阅读11.(2016·重庆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

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

”唐先生将这一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名之日‘历史三峡’”。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历史三峡观”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对“历史三峡观”予以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走上顶峰,故A项错误;“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赞叹唐朝的大一统局面,与科举制无关,故B项错误;彼特拉克被称作“人文主义之父”,而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指的是1517年马丁·路德的《关于赎罪券的功效》,故C项错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名句,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民主政治的建立需要妥协的政治智慧,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体现国王与议会的妥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联邦政府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妥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通过《双十协定》达成关于和平建国的一些决议,但对关键问题如中共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人民军队的合法问题没有达成一致,说明国共双方并没有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因而不能体现妥协的政治智慧,故C 项错误,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三次民主革命高潮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正确;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革命对象分别是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前两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三次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革命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第三次的革命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前两次革命的结果都是失败,第三次革命的结果是成功,前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接民主革命思想,第三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名称出现于1927年秋收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出现于1928年以后,抗日战争期间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称为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称为解放军,按时间排序应为②①③④,选择D项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直至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始终采取的是扶植与支持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美国舆论对中共的态度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可知,这一时期国共全面内战还尚未正式爆发,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可知,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针对面对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的态势,解放军实施了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与材料“……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不符,故A 项错误;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在1949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美国对华政策,不是蒋介石的政策,故C项错误;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与材料“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相符,故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共谈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蒋介石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这句话可知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国民党的武装力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国民政府的合法性,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时,南京国民政府还没有成立,故A项错误;从专政对象看,有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不能反映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可以判断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后,三大改造后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消失,故D 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与材料“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的信息不吻合,故A项错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的信息不吻合,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同时也结束了第三次国内战争,故C项正确;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与“西方灾难”、“共产主义胜利”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11.【答案】评分说明: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观点,如“历史三峡观”有其合理之处、“历史三峡观”不合理等,并加以论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