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数
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的根本特点是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的量的侧面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并指导人们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思想库的作用;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
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我校数学学科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是湖南省重
点学科。

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十五”
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是1981年湖南省首批硕士
学位授予点之一,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数学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历层次高、势力
强劲、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
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
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
练应用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
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
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本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
年。

培养要求:
(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
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
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
导师。

(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3)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
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研究生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总
学分全脱产研究生不超过17学分(不包括培养环节的学分)。

博士生
课程学习应在资格考试前完成。

(5)导师应全面关心和培养博士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
高博士生的综合素质。

博士生参加学习、考试(或考查)合格后方能
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经导师同意后,博士生可跨专业选修1-2门课程,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入学的博士生,须加修硕士主干课程,不计
学分。

修满学分,才能开始撰写论文。

3 学分
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总学分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学分2学分;专业学位课学分5学分;培养环
节学分7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还必须补修数
学学科硕士生4学分。

4 形势与政策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为2学年,考核合格计2学分,才准予答辩。

5 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的组织单位是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单位或学科,或外
单位。

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听取20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介绍,每学年
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
性学术会议,并宣读自己的论文;在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作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参加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
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本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审核,
并记载成绩。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说明
六、临床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本学科研究生应从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中任选一门作为必修环节。

研究生须完成学校安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任务。

博士生参加社会实践
的学时为50学时学时。

博士生实践教学工作可以根据情况讲授课程部分内容、协助指导
硕士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半个月以上)等。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或社会实践应在第2学年第1学期结束(或其
它时间点)前完成。

七、学年总结与筛选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博士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
课程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
核结果作为调整博士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级的依据。

每学期对博士生进行筛选,达到退学规定的博士生要根据博士研
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学籍处理。

研究生中期筛选是对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基
本结束后,进入学位论文之初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与评定。

本学科研
究生在第3学期11月下旬进行中期筛选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
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综合能力、身心状况四部分。

考核结果设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考核结果为优秀、合
格的的研究生,可按培养计划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继续攻读学位。


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研究生,三个月内进行一次补考核。

补考核通过者,继续攻读相应学位;补考核仍不合格者,按中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
有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考核结果将作为研究生评优、评奖(硕士研
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中期筛选考核表”将存入研
究生业务档案。

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
课程学习达到要求后,博士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取
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可开卷)、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包括下述内容:(1)
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方面;(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
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4)对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
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按一级学科统一组织,成立较稳定的考试小组。

可安排在第二学期(直博生第四学期)末或第三学期(直博生第
五学期)初,应提前两个月通知博士生。

第二次资格考试仍未通过的
博士生应予退学。

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期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


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分别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
在三分之一以上。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学科前沿,在理论或技术上能做
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

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
过者,应在1年内补作。

博士生选题报告应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
公开举行,可结合学术报告会进行。

完成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末或第
四学期初。

博士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
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十、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
每年的10月中旬,对所有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进
展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由学院布置,分科研所或系组成检查小组对
博士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
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切实解决博士生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综合能力较差、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的博
士生提出警告,或按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SCI、EI检索源期刊
和数学及相关一级学会主办的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并被SCI、EI检索1篇, 且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以上
发表的论文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
为第一作者、博士生本人为第二作者。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确认以在期刊(不包括增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允许有1篇论文以录用通知书为准(但必须正式发表以后方能取得学位)。

十二、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

自2013年起,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所有申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需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和论文格式要求撰写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并经导师审查同意后,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提出预答辩申请, 预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方可送审。

学位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或应用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专门工作的能力。

十三、主要参加专家
陈海波、戴斌祥、甘四清、郭铁信、韩旭里、焦勇、李俊平、刘伟俊、刘再明、唐先华、万中、向淑晃、袁修贵、郑洲顺。

(姓名按拼音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