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二)课后巩固练习1、熟记虚词“之”“以”的用法,并从已学文言文中各找一个例句。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分几次完成,合理规划时间。
)(一)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延.吾治() (2)一人信.焉() (3)乃索.板二片()2、翻译下列句子。
(1)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2)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二)朝三暮四宋有狙①公者,爱狙。
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③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④之曰:“与若芧⑤,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②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口粮。
③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④诳:音(kuáng)。
⑤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3)先诳.之曰(4)与若芧,朝四而.暮三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能解狙之.意 C.先诳之.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4、翻译句子(1)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斥逐.之(2)富人病且.死(3)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4)不复有故.态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可以.为师矣B. 以.实奇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4.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四)钱太守断鹅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有乡人持.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
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乡人不平,讼于官。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莫不讶之。
食顷,,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
”少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因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
”店主伏罪。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持:(2)索:(3)供状:(4)少顷:2、翻译下列句子(1)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
”(2)人莫不讶之。
(3)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栗,粪色黄。
(五)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诣:(2)姥初有愠.色愠: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一)1、(1)请,邀请;(2)相信;(3)取,拿来2、我干的(职业)就是治疗人的驼背,只负责把人的驼背治成直的,哪里还负责人的死活呢?3、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
(二)1、(1)损.(减少)(2)匮.(缺乏)(3)诳.(欺骗)(4)而.(连词,表并列)2、B D3、(1)他的,指狙公;(2)它们的,指猴子。
4、(1)(养猴人)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养猴人的心思。
(2)过了不久,粮食不够了,他将要限制猴子的粮食。
(3)(养猴人)害怕猴子们不顺从自己。
5、玩弄手段欺骗人;比喻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6、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本质。
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
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三)1.许昌士人张孝基,取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
取:同“娶”里:乡不肖:不成才斥:指责,斥责逐:赶且:将要,快要2.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
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付:交付,托付如礼:按照规定礼节、仪式恻然:同情的样子3.“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灌:灌溉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稍:渐渐地4.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怪:对…感到奇怪(以之为怪)出:超过望:希望,盼望况:何况甚:更,更加幸:幸运5.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使:让颇:很,十分驯谨:顺从而谨慎徐:慢慢地故态:旧的坏习惯故:旧的,原来的6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遂:于是,就以:把所:用来......的委:委托归:归还7.尽:全,都 8.使:让,令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②如礼:按规定礼节。
③就:得到。
④怪:感到惊奇⑤故:原来的参考译文: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但是不成器,便骂着把他赶走了。
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
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灌园。
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够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
”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
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四)1、做太守;拿着;要回;陈述(案情);过了一会儿。
2、(1)(乡下人)回来后要回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
”(2)人们全都感到惊讶。
(3)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清淡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
3、(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
4、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gēng)在临江当太守,有许多突出的政绩。
有个乡下人带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就去了别的地方,回来后索要他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
”乡下人到衙门里去告那个店主。
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给它们一张纸,笔和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
没有人不感到惊讶。
吃完饭,钱若赓派人问鹅有没有写供状。
差役回答说:“没有。
”不一会钱若赓出来,到堂下看过鹅后说:“鹅已经供状了。
”就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
”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清淡;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
店主认了罪。
(五)1.(1)曾经;到……去(2)生气、发怒(2分)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分)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
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卖六角扇。
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
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
”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