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优质教案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优质教案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
表达》优质教案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优质教案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课题:3.1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课时:1课时(45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
一、课标分析
1、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2、课程标准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
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3、课程标准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各种日常文本信息(例如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文章等);而熟练使用文本加工软件加工这些信息,并以图文混排等方式表达意图,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每个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文本加工软件Word使用方面的概括与提高。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观摩和实践等活动,了解、总结和掌握日常文本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如何组织文本信息更好地表达意图的具体做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熟练使用文本加工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文本加工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能够对文字进行简单的编排,包括格式、字形、字号、字体、图文混排等。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学生日常较少接触电脑,对于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无法操作和巩固,所以仍需进一步学习熟练利用文本加工软件Word进行信息加工,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来呈现主题、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创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操作过程中了解常见文本信息的基本操作。

②熟悉文本加工软件Word加工文本信息的基本操作。

③熟练地使用文本加工软件Word对日常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和美化,能够根据
2、过程与方法:
①能采用适当表达效果呈现信息。

②能熟练运用文本信息加工技术,有计划的、合理的对文本信息加工。

③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文本加工作品的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解决其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
①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②认识到利用计算机对文本信息加工的价值。

③在应用和体验文本加工软件Word加工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对信息技术求知探索的强烈欲望。

④培养审美观和创造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使用文本加工软件Word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和美化。

教学难点:
1、学会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地表达主题内容。

2、培养审美观和创造力。

六、教学策略
1、问答法:老师通过一些启发性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讨论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

3、演示法:老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操作示范,使学生获取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4、比较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任务驱动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操作,同时增加了拓展任务,让每一小组完成一个作品的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精神;
1、自主学习:结合自己基础,利用Word学习资源自学;
2、协作法: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改进,培养合作精神。

3、小组内合作探究的练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本信息加工,同一组加工内容相同,通过讨论合作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自觉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七、教学过程
在PPT打开本节的“教学案例”(加工前与加工后的日常文体),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其排版形式及其表达效果,分析其加工形式
跟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本组讨论的结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出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要点(P42):
(1)设置版面规格
(2)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
(3)对需要强调的文本内容添加相应的显示效果
(4)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辅助图片、图案、背景等修饰,增加文本的表现力
(5)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
(6)输出文本
将本节的“教学案例”(加工前的日常文体和素材)发送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完成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必做题为题目1和题目2,可以同桌两人探讨尝试完成题目3和题目4,体验常见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作品,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对集中性的问题进行解决,并鼓励学生对展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设计一条电子班牌使用的带有班级风采的标语,或者是对自己班级做一个个性简介,并进行美化,发送至老师电子信箱(注明班级和小组名)。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整节课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布置的任务而进行的,因此,任务的设计要新颖有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具体可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作的
另外,任务要分层次,具有可选性,要兼顾程度好的学生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来共同完成任务。

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给学生提供大量素材,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环境。

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能取长补短,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不懂的地方,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不少学生反映,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常常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的设计,让自己的作品更有个性。

通过作品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学生通过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与该作品的作者进行讨论、交流彼此对构思、技术、技巧的看法,可以促进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实践证明,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的热情。

不足之处在于,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少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依赖性,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无法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其次,课堂纪律较难把握,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