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模式识别期末考试

2015模式识别期末考试


m
E{x}
0.5
0.5
符合 K-L 变换进行特征压缩的最佳条件。因
P(ω1)=P(ω2)=0.5,故
协方差矩阵 0.25 0 0
Cx
E{(x
m)(x
m)}
0
0.25
0
0 0 0.25
从题中可以看出,协方差矩阵 Cx 已经是个对角
阵,故 的本征值 Cx
1 2 3 0.25
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后 验 概 率 : P(ωi|x) = P(ωi) P(x1|ωi) P(x2|ωi)… P(xn|ωi) 类别清晰的直接分类算,如果是数据连续的, 假设属性服从正态分布,算出每个类的均值方 差,最后得到类条件概率分布。
均值: mean(x) 1 m xi m i1
方差: 1 m
var(x)
1 0 0
1
0
,2
1
,3
0
0
0
1
(1)、将其降到二维的情况:
选 λ1 和 λ2 对应的变换向量作为变换矩
阵,在这里我们取
1

2
,得到
1 0
。 0
1
0 0
由 y x 得变换后的二维模式特征为
: w1
0 1 1 1
{
0
,
0
,
0
, 1}
: w2
{
0 0
(xi x)^2
m 1 i1
二:解答
1.设有如下三类模式样本集 ω1,ω2 和 ω3,
其先验概率相等,求 Sw 和 Sb
ω1:{(1 0)T, (2 0) T, (1 1) T}
ω2:{(-1 0)T, (0 1) T, (-1 1) T}
ω3:{(-1 -1)T, (0 -1) T, (0 -2) T}
答:由于三类样本集的先验概率相等,则概率均
为 1/3。
多类情况的类内散度矩阵,可写成各类的类
内散布矩阵的先验概率的加权和,即:
c
c
Sw P(i )E{(x mi )( x mi )T | i} Ci
i 1
i 1
其中
Ci
是第
i
类的协方差矩阵。其中 m1
, 4
3 1
3
, - 2
m2


j 1
息。
2. 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信息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分类决
策,后处理。
3.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分类器设计过程?
答:根据训练数据求出先验概率
类条件概率分布
利用贝叶斯公式得到后验概率
如果输入待测样本 X,计算 X 的后验概率根 据后验概率大小进行分类决策分析。 4. 怎样利用朴素贝叶斯方法获得各个属性的类 条件概率分布? 答:假设各属性独立,P(x| ωi) =P(x1, x2, …, xn |ωi) = P(x1| ωi) P(x2|ωi)… P(xn|ωi)
2015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
一:问答
1. 什么是模式?
通过对具体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
时间和空间p分( x布| 的wP i )信,(iw 息i )1称,,i2为 1模,2式。模式所指的







而 是 P( wi
我们从事物中获得 | x)
P( x | wi )P(wi )
2
P(x | wj )P(wj )
, 10
,
0
1
,
11}
(2)、将其降到一维的情况:
选 λ1 对应的变换向量作为变换矩阵,由 y x
得变换后的一维模式特征为
: w1 {0,1,1,1} : w2 {0,0,0,1} 三:编程:
1. 已知样本集呈现正态分布,采用基于最小错
误率的贝叶斯决策方法,编程待定样本 x=(2,0)T
的类别,并画出分界线。
训练样本1
21
2
号k 3
3
特征 x1 1
1 -1
-1
2
-2
特征 x2 1
01
clear D1=[1,1,2;1,0,-1;]; D2=[-1,-1,-2;1,0,-1;]; u1=mean(D1,2); u2=mean(D2,2); c1=zeros(size(D1,1),size(D1,1)); for i=1:size(D1,2)
00..51493725
1 3
-00.6.6004499-
00..66004499
1 3
0.1975 0.5432
10..45943382
0.7654 0.1605
00..71665045
2. 设有如下两类样本集,其出现的概率相等: ω1:{(0 0 0)T, (1 0 0) T, (1 0 1) T , (1
其中,m0 为多类模式(如共有 c 类)分布的 总体均值向量,即:
c
m0 E{x} P(i )mi , i , i 1,2,, c i 1
1 1
m0
1
3
3
-
1 3
9
-
1 9

= c
Sb P(i )(mi m0 )(mi m0 )T
i 1
1 3
10..45943382
c1=c1+D1(:,i)*D1(:,i)'; end c1=c1/size(D1,2)-u1*u1'; c2=zeros(size(D2,1),size(D2,1)); for i=1:size(D2,2)
c2=c2+D2(:,i)*D2(:,i)'; end
c2=c2/size(D2,2)-u2*u2'; I=eye(size(c1,1),size(c1,1)); ic1=c1\I; ic2=c2\I; W1=-0.5*ic1; W2=-0.5*ic2; w1=ic1*u1; w2=ic2*u2; w10=-0.5*log(det(c1))-0.5*u1'*ic1*u1; w20=-0.5*log(det(c2))-0.5*u2'*ic2*u2; syms x1 x2; x=[x1;x2]; fprintf('决策界面方程为:') D=x'*(W1-W2)*x+(w1-w2)'*x+(w10-w20); pretty(D) fprintf('(2,0)代入决策面方程的值为:') value=subs(D,{x1,x2},[2 0]) figure ezplot(D) hold on plot(D1(1,:),D1(2,:),'bo') plot(D2(1,:),D2(2,:),'ks') plot(2,0,'rp') 决策界面方程为:
1 0) T} ω2:{(0 0 1)T, (0 1 0) T, (0 1 1) T , (1
1 1) T} 用 K-L 变换,分别把特征空间维数降到二维和
一维。
答:把 w1和 w2 两类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故
0 1 1 1 0 0 0 1
x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1
11
0.5
3 2
3
- 1
m3
-
3 4 3

Sw Sw1 Sw2 Sw3
1 3
2/3 -1/3
-21//33
1 3
12//33
21//33
1 3
2/3 -1/3
-
21//33
2/3 -1/9
- 12//93
类间散布矩阵常写成: c
Sb P(i )(mi m0 )(mi m0 )T i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