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诚信征信征文

大学生诚信征信征文

三杯吐然五岳轻
——对大学生与征信有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不断前进发展,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要越加急迫,为了让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国家制定了大学扩招的政策。

然而,在为国家建设储备人才,在实现了众位莘莘学子大学梦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关于学费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要一个家庭每年拿出和人均GDP 差不多的学费,对很多家庭式比较艰难的。

面对这一问题,国家也适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和征信制度。

一、大学生与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
1999年6月,我国制定的关于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的颁布标志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始系统化。

我国的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由公费变自费,而且收费逐步提高。

高等教育全面收费政策以及大学生扩展政策的实施,导致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形成。

为了解决家境贫困的学生因无法或很难支付学费而被剥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样的问题,1999年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出台。

从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文件到2009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实施,该政策在十年中不断被修正,且其政策所带来的成果愈加突显。

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在2009年初说,从1999年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累计有436.1万名大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累计贷款金额达337.1亿元。

大学生助贷政策,不仅帮助国家缓解了财政危机,而且给贫困学生缓解了上学困难的矛盾,更能够激励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

然而,在大学生毕业还贷款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多不好的现象。

“北京工商银行从1999年9月开始向各高校发放贫困生助学贷款.目前工行已经按合同向全市发放了1.8亿元,从去年12月20日开始,有1250名毕业的学生进入还款期,但迄今仍有119人未还钱,占了近10%,第一季欠款金额共计10.3万元。

第二个还款季度开始,如果这119人仍然不还钱,10.3万元就要翻番。

现在还贷的大多是旧生贷款,真正还款期的最高峰还没有来。

从总体统计来看,学生贷款不还的比例约为10%,要远远高于一般居民的千分之一。

就工行而言,广州地区到期不还的比例是38%,而全国各地中最高可达80%。

一些学生毕业就走人了,连还款账号一起销掉,由于助学贷款完全是凭信用,所以学生毕业后不还钱,
银行也无可奈何。

”这是来至2004年的资料,资料中现象可谓是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长远发展的硬伤,长此以往,有多少银行会再愿意贷款,有多少能上大学的大学生会面临无法支付学费的尴尬。

而我们都知道2004年,加入世贸不久,与国际接轨不久,很多社会制度、人民意识都还不完善,导致了我国社会信用不健全。

而这,又对一些贫困大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其实是制度,有什么样的制度,会形成什么样的公民意识!金融制度有缺陷, 凭信用道德来弥补,是不可靠的。

道德是主动的,靠自觉。

但如果人们没有这种自觉怎么办,显然,需要制度来规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征信制度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

二、我国征信制度的现状
征信一词,我国自古便有。

征信一词来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现实制度的压力下,我国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征信制度,其体系是:由人民银行总行牵头,组建关于征信制度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并开发相应软件,向各个商业银行提供接口,让其与自己信贷系统连接,并定期接收全国联网的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资料,以此,逐步建立各人征信体系。

而目前,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全部联网。

他们一边提供各人信用的基础数据,同时也调取使用网络信用库中的数据。

信用库中数据是各个商业银行共享的,央行只负责收集整理记录数据.并不对数据本身进行任何额外加工和评价,这就做到数据的原始化。

让各个商业银行更公正的评价各人征信。

然而,做为一个事关国家、各人发展的制度,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保障是不行的。

我国征信法律制度建设已有时日,但距离建立统一的征信法律体系仍任重道远。

现有的征信规定多为规章、地方法规,呈部门、地区分割之势,与市场经济对统一市场的内在要求相悖,加之现有的规定本身也不乏需要完善之处,所以,在着眼尽快制定统一的征信法律或行政法规长期目标下,此次《征信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对推动整个中国的信用进步,乃至中国经济长远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尚不成熟的中国征信行业而言,加快立法进程,加强对征信业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征信业和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9年10月12日,在此大背景下,已经酝酿了7年的《征信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终于揭开面纱。

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对于个人信用污点记录的保留时长进行明确,即信用不良记录5年之后将不再公布,犯罪记录公开的时效则为7年。

虽然征信制度在不断完善,征信制度法规在不断建立,然而,不可预计的各种人为因素也会大大有碍与贷款制度的完善。

所以,我认为,贷款制度的完善,除了制度的完善,还应该是人们思想道德的完善。

而这方面,做为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树立诚信意识。

三、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因果
战国思想家墨翟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论语中也有“言忠信,行笃敬”的警句,而现代发达国家也流传着“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这样的话,可见,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古至今、从
西方到东方都占据着十分重要或是起着决定一个人人品的作用。

所以,这一点,对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有句话说的好,“先成人,后成才”。

相对一个道德不达标的高级知识分子,我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普通工人更能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

然而,在思想道德方面,一定要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建立起道德体系标准,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我们需要认识到,诚信在以后的人生中是必不可少而又重要非凡的。

我们要知道,征信体系中的信用记录是我们以后的第二身份证!
首先,关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情,离不开信用报告,例如买房、买车、找工作,办信用卡、租房、买保险,“我能看您的信用报告吗?”往往是您提出要求后,银行、雇主、房东和保险公司向您必问的问题之一。

其次,信用记录的好坏决定我们是否能办成我们想办的事,以及花多大的成本办成我们想办的事。

比如以后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面对的银行房贷,个人信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诚信问题上,除了客观的思想道德教育,个人的自觉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做为祖国的接班人,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做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希望,本身应该是光明且兴兴向荣的。

然而,正如“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大学生的人生记录若是加上“失信”二字,不仅辜负了国家的培育,也辜负了父老的期望,自己的憧憬。

所谓“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所以,做为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做一个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谦谦君子。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