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方法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授写作知识、指导写作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师理念的创新
在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和行动都很重要。
善于思索和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教师的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只有敢于破旧立新的语文教师,才能取得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成功。
要破旧立新,作文教师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1.要有敬业精神。
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不遗余力地进行作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
即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具有勤奋进取、敢于创新的勇气。
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能够创造性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3.要树立创新形象。
在具体的创新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处理信息来源要能够灵活机智,求异求变,不要设置太多的框架和模式,能够突破形形色色的思维定势,树立语文教师的创新形象,创造性的信息获取、加工与输出的能力,以此影响和激励学生。
4.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作文的创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追求,即使暂时并不成功,也要及时关注并始终寄予厚望,要善于组织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和喜欢学生的求异创新,善于优化课内、课外作文教学环节。
二、学生个性心理的创新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允许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作文创新教学环境,包括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文化氛围,良好的个体心理和生理状况等。
1.创新动机。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在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起学生创新的动机。
教师可以从社会创新成功的现象、学生作文成功的范例等入手,培养和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动机。
2.创新兴趣。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
导和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并且保证这种兴趣的稳定性、效能性和发展性。
这样,学生才可能在作文中乐于创新,追求创新,不懈创新。
3.创新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
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
因此,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就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各方面先养成学生一种创新的习惯,即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思维或行为。
如果学生没有这种良好的创新习惯,在写作中一提笔就可能落入俗套,作文就写不出新意来。
当然,这种创新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学训练和培养形成的结果。
4.创新思维。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像力等这方面的思维力尤为重要。
因为作文的思想也好,思路也好,思绪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学生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觉审察,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培养联想力。
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像力丰富了,作文创新的环境也就开阔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创新作文来。
三、教学环境的创新
作文创新教学,不是单凭教师个人力量而闭门造车的事,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创设一个创新教学的大氛围,而这个大氛围也即创新教学环境,又应该是宽松和谐的,自由活泼的,民主平等的。
1.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注重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和体制,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特别是对教学的管理、对教师的评价,都要有一种提倡创新的教育观念和评估体制。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抛弃后顾之忧,进一步地解放思想,潜心于创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2.构建创新环境。
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不能过多地强调物质条件,教师和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在作文创新教学实践和探索之前,教师要加强创新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使学生明确作文创新的意义,从而产生作文创新的欲望和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到创新教学中去,为培养作文创新能力创造一个重要的条件。
同时师生之间要有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越强烈,作文创新教学的人文环境就越充足,越宽松。
3.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目前,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教学手段已日益更新,特别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介入,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已经给创新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给作文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可以说,适当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对进行作文创新教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