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重烧伤的治疗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通过对92例特重烧伤的临床分析总结,认为休克期补液治疗要个体化、按需补充,积极、早期实施气管切开与胃管留置,尽早进行手术植皮,抗生素亦早用早停。
【关键词】烧伤休克治疗
1997年1月~2007年1月10年期间,我院共收治特重烧伤患者9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共92例,男性69例,女性23例;年龄18岁21例,18~55岁63例,55岁8例。
烧伤原因:火焰烧伤70例,热液烫伤22例。
烧伤面积:平均烧伤总面积72%,平均Ⅲ°烧伤面积30%,最大烧伤总面积95%,最大Ⅲ°烧伤面积49%。
合并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60例。
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术52例。
烧伤后至入院时间:8小时60例,8~16小时25例,16小时7例。
休克期成人平均每小时尿量:伤后第1个24小时平均95ml,伤后第2个24小时平均85ml。
手术82例,未手术10例。
首次手术时间:伤后2天
内手术3例,伤后3~7天内手术71例,伤后7天后手术8例。
首次切削痂面积:10%10例,10%~30%55例,30%16例。
其中1例首次切削痂总面积44%。
2 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深静脉输液通道。
早期、快速、足量补充液体。
密切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尿量,尽可能于入院后2小时内纠正休克状态,每小时尿量达到100ml左右。
对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尽可能早期行预防气管切开术。
早期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胃管营养。
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立即施行手术或争取在伤后2周内基本完成手术计划。
入院后立即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于伤后1~2周内停用抗生素,加强创面的处理。
3 结果治愈70例,死亡16例,自动出院6例,治愈率76%。
讨论
严重烧伤患者入院时多数已处于休克状态。
通过运用公式计算的补液总量往往不足,因此,补液治疗不应局限于公式化,而应个体化,尽可能在入院后2小时内纠正休克状态。
在密切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尿量及尿液颜色的情况下,争取休克期每小时尿量达到100ml左右,并且尿液颜色以黄、清亮为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复苏。
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的补液,有可能引起肺水肿、脑水肿,甚至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必要时可给予利尿剂、脱水剂和强心剂。
由于严重烧伤后多出现全身性水肿,特别是合并有吸入性损伤和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则更有可能由于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应早期积极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这样又可以增加早期手术的安全性。
由于严重烧伤后多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因此应早期给予留置胃管。
一是可以及时进行胃肠减压,二是尽早通过胃管营养,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防止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但进食量应从少量、清淡开始。
早期手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坏死组织,并减少创面渗液及烧伤毒素的吸收。
因此,只要病情稳定,就应尽早手术治疗。
烧伤后,由于皮肤屏障的破坏和消化道黏膜的损伤,伤后早期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因此早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但是在没有明显的全身性感染的情况下,则应大胆地尽早停用抗生素,以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