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排组装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保证轨排组装施工工序、操作工艺规范统一,达到质量可靠稳定,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适用,并能满足有关规定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宣杭线Ⅴ标段K80+500~K109+500轨排组装作业。
二、职责:1、工程部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试验和指导工作。
2、物资部门负责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工作。
3、机械部门负责机具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和改造。
4、安质部门负责按《机械钉联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5、钉联队负责实施。
三、编制依据:1、根据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改建铁路宣杭线增建二线工程《修改施工图》。
2、根据《新建铁路宁启线南京至海安段施工图第四册站场》。
3、根据《宁启铁路铺架工程第二段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
4、根据我单位和现场实际情况。
四、施工说明:宁启线Ⅱ标段(DK201+271.64~DK101+100)东起海安站经姜堰站、泰州站、泰州西站、江都站,在扬州东站外DK101+100处与上海局接轨,铺轨方向与线路设计方向相反。
架梁71座计218孔,铺轨:正线98.924km,站线12.752km,铺道岔32组。
五、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Ⅰ级2、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复线条件)3、限制坡度:6‰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1200m,困难地段600m。
5、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化条件6、到发站有效长:850m,预留1050m。
六、轨道设计标准:1、正线:1.1钢轨:1.1.1均采用60kg/m-25m标准长度全长淬火新钢轨。
1.1.2曲线地段内股采用标准厂制缩短轨。
1.1.3需铺设护轮轨的地段,明桥面采用60Kg/m钢轨,其余地段采用50kg/m钢轨。
1.2轨枕:采用YⅡ-F型钢筋混凝土轨枕,桥枕采用ⅡZQ-C型混凝土枕,木枕采用Ⅰ类木枕,铺设标准均为1840根/km。
道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岔枕。
1.3扣件及接头配件:混凝土枕段采用弹条Ⅰ型扣件,木枕地段采用K型分开式扣件。
10.9级接头螺栓、10级螺母及高强度平垫圈。
1.4橡胶垫板:采用60-10-11橡胶垫板。
2、站线:2.1钢轨:到发线采用50kg/m-25m标准轨,牵出线、货物线采用43kg/m-25m标准轨。
不同类型钢轨之间采用12.5m异型钢轨连接。
2.2轨枕:到发线砼枕地段采用YⅡ-F型枕,铺设标准为1520根/km;木枕段采用Ⅰ类防腐木枕,铺设标准为1600根/km;牵出线、货物线混凝土枕段采用YⅡ-F型枕,木枕段采用Ⅱ类防腐木枕,铺设标准为1440根/km。
2.3扣件:到发线砼枕采用弹条Ⅰ型扣件,牵出线、货物线砼枕地段采用70型扣板式扣件,木枕地段采用5孔双肩铁垫板。
到发线钉四个道钉,钢轨外侧钉二个道钉,内侧正扣轨底和紧固垫板各钉一个;其他站线和次要站线钉三个道钉,紧扣轨底,钢轨外侧钉一个,内侧钉二个。
曲线半径为450m及以下铺设混凝土枕时,在钢轨外侧采用加宽铁座。
七、劳动力组织:八、作业程序工艺流程图。
九、作业细则1、吊散枕工段1.1技术要求:a.每钩只挂一垛,不宜超过龙门吊额定载荷的80%。
吊运到台车上摘钩,然后由散枕台车分层吊起,散布在台车上。
b.每节轨节使用的轨枕数量、类型应严格按轨节表执行。
c.发现有报废轨枕应及时吊换。
废枕应单另堆码,够一定数量时返送生产厂。
1.2安全事项:a.龙门吊起重司机及挂钩人员均应严格执行“龙门吊起重司机操作安全要求”,执行“十不吊”作业准则。
b.检查吊具,钢丝绳磨损不得违反起重设备标准。
吊枕钢丝绳直径不得小于15.5mm。
c.不准用龙门吊拖拉不对位的各种车辆,不准超载吊挂。
d.吊散油枕时,要注意油枕滑落。
轨端枕木要选用同类型较好的枕木,枕木大面、树心朝下。
2.2轨枕翻身工段2.2.1技术要求:a.使用人工铁叉翻枕,由人工逐根将铁叉插入锚栓孔内或砼枕中间,分两次翻转,底面朝上。
b.用小橇棍或便铲消除钉孔内壁浆块和泥土。
2.2.2安全事项:a.翻枕前脚要站牢,按次序逐根翻正。
任何情况下不准台车边走边作业。
b.用橇棍布枕、摆正轨枕应注意防止挤伤手指。
2.3硫磺锚固工段(详见《硫磺锚固作业指导书》:2.4轨枕翻正工段2.4.1技术要求:a.翻枕使用撬棍。
b.承轨槽面上、螺纹道钉四周的多余砂浆应予铲平,清扫干净。
c.使用绝缘防腐涂料,应力求均匀,涂抹后必须将承轨槽上粘附的杂物清除,使垫片下平整干净。
d.绝缘防腐涂料的配合比为:1:0.25:0.1=沥青:滑石粉:机油。
2.4.2安全事项:a.使用撬棍人工翻枕安全注意事项同轨枕翻身工段。
b.熔化绝缘防锈涂料,操作地点宜选在下风方向,操作人员应站在风头上方,配齐防护用品。
c.配制绝缘防腐涂料,温度不得超过100C0,以防起火燃烧。
2.5散扣件工段本线正线采用弹条Ⅰ型扣件1435mm标准轨距,60kg/m轨挡板座:内侧采用4#、外侧采用2#;轨距挡板:内侧采用6#、外侧采用10#。
2.5.1技术要求:a.散布的扣件应按轨节表规定的钢轨类型、轨距及使用的扣件类型有次序地进行散布。
b.扣件要按类型、号码分别堆码整齐,便于取用。
2.5.2安全事项:a.配件卸车时,高边车打开门要站在车门一侧,使用长把手锤打门。
卸车时车下禁止站人,并注意防止铁丝挂衣服。
车门掀起要用铁丝捆牢或车上挂钩挂牢,不准用石头塞门缝代替捆扎,卸完车后应及时清道。
b.人工粗方枕时,两端要同时用力,防止挤手。
2.6吊散轨工段2.6.1技术要求:a.当钢轨车对好位后,应先将第一层钢轨逐根进行检尺,核对误差。
然后按轨节表规定的钢轨使用长度,按3 mm为一级进行配对。
用龙门吊使用吊轨架,将钢轨吊散在轨枕承轨槽内。
b.钢轨吊点按钢轨架尺寸,预先画在钢轨上,吊起钢轨两端要用橇棍插入轨头螺栓孔内,护送钢轨吊运。
c.先吊上股钢轨,后吊下股钢轨。
钢轨接头方正在铺轨前进方向一端。
曲线方接头,其接头相错量以上股为准。
比上股长为“+”号,比上股短为“-”号。
d.曲线缩短轨的散布,应首先认准轨节表内注明的铺轨前进方向,然后定出左右向。
右向曲线以面向铺轨方向,左手侧为上股,右手侧为下股;左向曲线,右手侧为上股,左手侧为下股。
e.画轨枕间距印,要按轨节表规定的间距尺寸进行。
上下股均用方尺画出轨枕间距印,经细方枕后,再用油漆点在上股钢轨内侧轨腰上。
f.细方枕用小橇棍进行,轨枕间距不准有超过20mm偏差和歪斜。
g. 钉联中轨节必须编号,轨节编号写在铺轨前方第七根轨枕上股钢轨的轨腰上。
标识选用材料为毛笔和大红油漆。
2.6.2安全事项:a.吊点要集中,不准一端高、一端低的情况下吊运。
b.吊运钢轨走行时,除两端用橇棍护轨外,其它作业人员均应离开,站在工段两端的安全位置上,并不准穿越工作台。
c.不准坐在工作台和轨枕上休息。
d.钢轨车要随时调整偏重,并应经常检查吊轨架是否完好。
e.龙门吊起重司机及挂钩操作人员,要执行“龙门吊起重司机操作安全要求”的有关条款。
2.7上扣件工段:2.7.1技术要求:a.调整大胶垫位置,按规定号码放好配件、弹条、拧好螺母。
b.使用橇棍配合,将配件落槽,并安放标准。
c.钢轨接头处的砼枕配件使用人工加力杆上紧。
2.7.2安全事项:站在轨枕上用小橇棍拨入扣件时,脚要站牢。
上扣件人员要两边分开,使用橇棍要注意防止碰撞邻近作业人员。
2.8紧固工段:2.8.1技术要求a.扣件应密贴,无歪斜,轨距应在+6mm,-2 mm规定之内。
b.应经常调整电动扳手力矩,使其扭力达标。
扣板式扣件应以100-120N·m力矩;弹条式扣件应使弹条中部前端的下颚与轨距挡板接触或以80-120 N·m作为控制力矩;在等于或小于650m半径地段,弹条式扣件应再拧紧1/4圈,力矩不小于120 N·m。
要求扣件力矩达上限。
c.由于振动当轨枕偏移超过规定20mm时,应及时停止进行调整。
d.使用木枕时,则先用弓背道尺固定轨距,然后先打入上股全部道钉,再打入下股全部道钉。
木枕长度超过2.5m 应锯齐。
2.8.2安全事项:a.经常清理拼装台周围杂物、废料,以防滑到。
b.紧固中,工作人员应站稳,逐根紧固。
紧固完毕,应及时将电动扳手搬至安全固定位置。
c.电动扳手应用专用电缆,电缆应专人把持或挂在安全位置。
应保证一机一闸,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有良好的接地接零保护。
2.9检查工段:2.9.1技术要求a.用道尺检查轨距,检修不合格轨距和道钉,检查轨头方正、轨枕和配件的规格、数量、组装是否合格,调整全部不合格的歪斜胶垫等,并检查扭力是否全部达标。
b.用扳手拧入不合格的螺帽,更换失效砼枕和劈裂木枕。
c.轨头涂油,拼装鱼尾板。
靠近轨腰一侧要涂上防护油,然后将四条戴上垫圈螺帽的螺栓平放在鱼尾板槽内,再加上一块鱼尾板,组装成一付,两端各穿一条螺栓拧紧螺帽,堆码在散鱼尾板轨节一端的工作台一侧的地面上。
轨排装车时,将拼装好的两付鱼尾板放置在每一轨排前端(铺轨前进方向)的第3、4根轨枕上。
d.轨排未经检验或待检,以无标记为标识;已经检验但尚未确定,以“△”为标识;检验合格,用阿拉伯数字标志轨节起止编号为标识;经检验判定不合格,以“×”为标识。
2.9.2安全事项:a.打浮钉时,以防道锤滑伤人。
b.锯超长木枕时,锯片有歪斜现象不准使用。
c.经常检查吊鱼尾板的吊架吊具。
2.10成品装车工段:2.10.技术要求:a.轨节挂钩用两台龙门吊,吊点距离为13.8m-14m,不准偏挂。
b.按轨节表规定的层数装车,要求上下摆正,轨端对齐,没有歪斜现象。
2.10.2安全注意事项:a.挂钩及龙门吊起重司机严格按“龙门吊起重怀机操作安全要求”及“垛码及倒装轨节安全注意事项”操作。
b.挂钩人员不准站在轨节上随轨节前进,轨节下不准穿越。
吊点不对中,产生偏斜不平时,不准起吊。
c.轨节有歪斜和上下不齐现象者,禁止捆扎和调车对位。
2.11垛码及倒装轨节安全注意事项:用龙门吊垛码及倒装轨节除应执行“龙门吊起重司机操作安全要求”外,还要求注意以下事项。
a.垛码和倒装轨排的挂钩人员,必须穿防滑鞋、戴安全帽,应从轨排端部上下,要注意安全,扒稳踩牢。
b.倒装轨排人员要依据轨节表,依次装车,并编好轨节号。
垛码吊装轨排时,两台龙门架要统一指挥,统一起吊、走行、横移、下落的鸣铃及信号,进行同步作业,同起、同落、同行、同移,步调要一致。
c.挂好钩后,指挥龙门架轻吊即停,待吊钩稍受力确认挂钩无误,挂钩人员下了轨排站到安全位置后,指挥人员方可指挥起吊或动车。
d.龙门吊吊装垛码轨排时,指挥人员应站在两端明显位置指挥。
待轨排按规定吊装垛码摞齐落实后,方可上轨排摘钩,确认摘钩无误后,再下轨排。
e.轨排垛码或装车时,上下左右、前后均要垛正。
尤其是装车时,纵向轨头要尽量对齐,误差不大于50mm,便于前方倒装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