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包服务中心E座幕墙工程技术标

外包服务中心E座幕墙工程技术标

目录第一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31.1施工现场各分部分项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1.1.1现场施工准备计划 (3)1.1.2施工测量方案 (7)1.1.3脚手架搭设方案 (14)1.1.4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方案 (19)1.1.5铝板幕墙施工技术方案 (26)1.1.6石材幕墙施工 (33)1.1.7钢结构玻璃雨篷施工技术方案 (37)1.1.8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38)第二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592.1工程计划总工期 (60)2.2幕墙工程进度计划表 (60)2.3施工计划控制目标的确定 (60)2.4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62)第三章机械设备、现场临时用水用电等投入计划703.1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70)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临时用水用电计划 (72)3.3劳动力投入计划 (78)3.4材料投入计划 (80)第四章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894.1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的配备 (89)4.2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的配备表 (94)第五章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质量保证体系措施和具体保证措施955.1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95)5.2材料的质量保证措施 (99)5.3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99)5.4质量检测方法 (103)5.5成品保护措施 (105)5.6抢工期特殊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措施 (106)5.7确保优质工程措施 (107)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096.1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109)6.2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16)第七章应急预案1237.1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123)7.2、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125)7.3高处作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25)7.4、工伤事故应急预案 (129)第一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开发区创业外包服务中心E座幕墙工程幕墙种类较多,技术含量较高,因此也带来一定的施工难度。

按照幕墙类型分类,可以分为:石材幕墙、玻璃幕墙、铝板幕墙、钢结构雨篷等。

以下将按照幕墙施工顺序对以上大面积的主要幕墙系统(石材幕墙、玻璃幕墙、铝板幕墙、钢结构雨篷等)进行施工方案编制。

充分发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针对本工程幕墙种类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安排公司最优秀的项目经理负责,同时配备公司最优秀的设计技术人员,全力确保本工程的设计工作圆满完成。

1.1 现场施工准备计划1. 施工技术准备计划A.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和学习图纸,了解设计上要求施工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B. 进行图纸自审、会审等工作,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记录。

C. 施工前,根据图纸要求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和安全施工交底工作。

D. 组织各专业施工组共同学习图纸,商定施工中各专业工种的配合。

E. 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正式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方案交底。

F. 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为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机具配置计划和材料进场计划的编制、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依据。

G. 根据提供的红线桩、水准点测设符合本工程的现场测量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各控制点均作加固处理,必要时设防保护,以防破坏,利用控制网控制和校正建筑物的轴线、标高等,确保工程质量。

H. 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安排好实验工作。

2. 施工材料准备计划A. 根据施工图纸,为施工中所需的各种物资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价格、品种及运输路线等进行详细调查。

由于施工交通道路和运输条件均受城市交通的影响,为了减少交通阻塞,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对材料的运输路线进行测设,研究多种运输方案。

B.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进度表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作为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

C. 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和进场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D. 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做好构配件的加工、翻样工作,并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堆放和保管工作。

3. 施工现场准备计划A. 掌握施工阶段的气象资料,以便综合组织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出雨天、冬季寒冷天气、大风天气的施工措施。

B. 根据甲方提供地下原有管道及障碍物等资料,了解施工现场地下管道、障碍物情况。

C. 确定施工围,做好围档,拆除地下、地面障碍物,落实地下管线改移、悬吊和保护措施,修建临时设施,平整场地。

D. 在施工前,对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水源、电源等的供应情况作详细调查,包括给水的水源、水量、压力、接管地点、供电能力、线路距离、负荷、停电情况等。

E. 架设动力和照明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运输线路。

F. 接通水、电源,现场水电工根据方案要求与安全操作规程敷设临时地下给水管和电线(杆),将水、电送至各个用水用电的地点,并做好现场排水工作。

G. 做好场区的临时排水及场地、道路硬化。

H. 按施工方案和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搭设工地办公用房、会议室、值班室及安排好其他临时生产和生活设施等。

I. 清除地面上的障碍物,平整建筑物围以外的施工用地,以便建筑材料的堆放。

J. 布置好各材料堆场的位置,并根据材料、构配件的需用量计划组织其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中规定的地点堆放整齐,并做好材料的登记、编号、标识和保护工作。

K. 在车道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和三级过滤池,污水经沉砂井后流入市政下水道。

4. 施工队伍准备计划A. 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并从单位机关挑选一些具有丰富建筑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本工程的技术顾问、安全顾问和质量顾问,同时对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

B.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并做好劳动力进场的准备工作。

C.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组织安排好具体人员,确定具体的进场时间,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D. 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技术法规、遵守地方、街道的治安法规。

E. 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给予全面考虑,且认真落实。

5. 作业条件准备计划A. 向各施工班组进行计划交底和技术交底,下达工程施工任务单,使各施工班组明确有关任务、质量、安全、进度等要求。

B. 做好工作面的准备工作,检查道路、水平运输是否畅通,操作场所是否清理干净等。

C. 清查材料、构件的质量、规格、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并将其运至施工指定的地点。

D. 落实施工场外的运输道路。

E. 编制施工计划,安排好施工程序,协调好各工序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

6. 施工设备准备计划A.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的落实,确保按期进场。

B. 根据施工机具的需用量计划,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组织施工机具设备进场,机械设备进场后,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布置,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试运转等工作。

C. 施工机具就位安装后,应对其进行试运转,并且经过单位有关部门的验收,方可进行使用。

D. 施工机械应做好维护保养,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维修,确保施工机械安全正常运行。

E. 鉴于本工程规模特点,为便于指挥施工,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备现场对讲机,保证现场管理层与施工人员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

1.2 施工测量方案1. 准备工作:A. 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资料B. 清理出总承包方原弹各种基线C. 请总包方提供原弹各种基线D. 总承包提供控制线图E. 初拟弹线方案F. 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有年检合格证G. 掌握质量标准、熟练使用仪器2. 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A. 由设计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交底B. 施工过程中安全交底C. 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3. 测量、放样施工的容:A. 放、外控制线B. 基线、轴线复核C. 结构预埋件的检查D. 垂直钢线的布置E. 弹分割线4. 质量标准:A.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B. 《城市测量规》C. 《工程测量规》5. 施工测量的依据:A. 幕墙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B. 工程建筑图、结构图C. 总承包单位提供的控点布置图6. 资料汇总:A. 测量仪器年检合格证B. 专检记录C. 自检记录D. 埋件偏位记录E. 结构检查记录F. 基线复核记录G. 技术交底记录7. 弹线放样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A. 根据结构图及建筑图所示情况,结构造型,我们设立2个小组进行测量放样。

其中一组人负责轴线、基线的复合以及外控制线的布置、弹线的弹设;各楼层1米水平标高的布设,布设钢丝线。

另一组人负责立柱、横梁的定位。

每组人在分工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确保整体工程的放线。

B. 每组3人,两组共6人,由现场技术主管领导。

C. 若遇到具体问题及时商量反馈,人员相互之间进行调整,确保放线施工质量。

8. 测量仪器的配置:A. 全站仪B. 激光经纬仪C. 铅垂仪D. 自动安平水准仪E. 50米、30、150米钢卷尺F. 5米钢卷尺9. 测量放样施工:A. 基准点、线的确认建筑幕墙测量放样,依据总承包单位提供的控布置图、已弹的控制线,检查轴线控制线、起始标高以及底层的基准点,是否清晰或损坏,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幕墙设计图、建筑结构图进行认可,经检查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轴线、控制线记录表,请监理及总承包单位有关负责人给予认可。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各基准点为基础,建立平面控制网,测量各基准点的距离与角度是否与基准点一致,如不一致,重复测量,并与主体结构测量师商量,直至点位在误差围,坐标差Δx、Δy≤2mm,角度差Δα≤40″,并以此点位建立平面控制网。

以基准点建立了闭合平面控制网,以此平面控制网为基准,依据设计图纸标定与基准点的位置关系以幕墙的位置关系,测放幕墙的控制线,并在线上标明至幕墙的距离。

幕墙控制线也必须是闭合导线,以便确定,测量精度,只有在不能通视的位置才能使用支导线测量,测量点必须妥善保护,除把线放到地面上外,还要把线引至梁的外表面,以免地面处理后无法恢复(如图所示)。

C. 标准层的设立建筑的测量工作重点是轴线竖向传递。

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偏差,保证各楼层的几何尺寸,满足放样要求。

依据首层总承包单位设置的原基准点,我们拟定从首层、顶层为标准控制层,依据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底层基准控制点作为一级控制点,通过一级基准控制点,采用铅垂仪,以±0.8mm的精度传递基准点,为提高传递精度,拟从底层通过光孔直接传递至顶层作出该几层的中心控制点,在底层、顶层任意一点架设全站仪进行控制基准线的连线检查工作,首先用全站仪检查投测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是否与底层控制点一致,若超过允许误差,应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