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SQR前言本标准参考QC/T29106标准,在满足奇瑞汽车的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的依据。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与上一版本的标准主要区别如下: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更改如下:增加(新的引用标准):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试用)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替换:将QC/T 417.1~QC/T417.5改为引用Q/SQR.04.935标准。
2.术语和定义的更改更改端子、护套的定义,删除插接件的定义。
新增插接器、插头、插座的定义。
3.要求中做的更改如下:在4.2.4中增加绝缘套管与孔中心的距离。
在4.2.5中对紧固件、主干、分支的公差进行分类规定。
在4.4.5、4.4.7、4.6.2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检测方法。
在4.12中对电线束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等级进行更改。
新增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要求。
新增4.2.7 线束双绞线要求。
新增4.3.9、4.3.10、4.3.11、4.3.12对电线束的附件材料要求。
4.试验方法中更改如下:在5.5中将测试速度由25mm/min~l00mm/min改为50±10mm/min。
在5.7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35标准的测试方法。
在5.16中更改为采用Q/SQR.04.923标准的测试方法。
5.检验规则中更改如下:在6.3中增加对4.2.6、4.2.7的检验。
6.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更改如下在7.12中a)产品名称要求为中英文,b)改为产品图号,增加f)项图纸版本号。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定华、赵松岭、徐海良、杨宁、陈明业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Q/SQR.04.030-2003、Q/SQR.04.030-2005、Q/SQR.04.030-20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SQR.04.029 汽车用电器盒标准Q/SQR.04.050 三元乙丙橡胶材料Q/SQR.04.228 汽车用熔断器Q/SQR.04.295 线束波纹管Q/SQR.04.421 电线束绝缘胶带标准Q/SQR.04.572 线束紧固件标准Q/SQR.04.923 轿车、轻型汽车温度场底盘测功机法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72551 道路车辆—低压电缆JASO D 608 汽车用耐热低压电缆JASO D 611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缆JIS C 3406 汽车用低压电缆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SQR.04.935中的定义。
3.1干线 main stem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份。
3.2支线 lateral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3.3分支点 embranchment point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
3.4接点 juncture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端子 terminal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6干区 desiccation bound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7湿区 damp bound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3.8刺破连接 SKT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3.9插接器 connector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3.10护套 housing接受端子形成电气连接的塑料件。
3.11插头 male插入插座形成电气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3.12插座 female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端子(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图14 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mm,并为10的倍数。
如:100mm、110mm、120mm等。
4.2.2 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5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2.4.1 绝缘套管长度不小于20mm。
4.2.4.2 电线导体不能露在如图2所示的a区内。
图24.2.4.3 绝缘套管长度在图2所示的a区长度中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1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4.2.4.4 其他对于其他类型端子(如蓄电池桩头类)的绝缘套管,则需满足4.2.4.1、4.2.4.2要求。
图例:A—表示同一主干上相邻紧固件之间的尺寸(包括橡胶件);B—表示插接器末端与相邻分支点、插接器末端与相邻紧固件之间的尺寸;C—表示分支点与分支点、分支点与紧固件之间的尺寸。
注:应优先保证“A”尺寸的符合性。
图3 尺寸测量图4.2.6 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尺寸护套末端与保护材料(波纹管、PVC管、胶带等)之间的长度应大于护套的宽度(除非图纸上有特殊规定),如图4所示:B应大于A。
图44.2.7 其他电线束中使用的双绞线,双绞线的绞距应控制在12mm~18mm,进行端子压接作业中,双绞线拆开的长度不能超出50mm。
如图5所示。
图54.3 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QC/T 414的规定。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4.3.3 插接器应符合Q/SQR.04.935的规定。
4.3.4 电线应分别符合DIN 72551、JASO D 608、JASO D 611、JIS C 3406、的规定。
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 6313.1、JB/T 6313.2、JB/T 6313.3的规定。
4.3.5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GB/T 13527.2的规定。
4.3.6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Q/SQR.04.050的规定。
4.3.7 电线束绝缘胶带应符合Q/SQR.04.421的规定。
4.3.8 电器盒应符合Q/SQR.04.029的规定。
4.3.9 电线束熔断器应符合Q/SQR.04.228的规定。
4.3.10 电线束紧固件应符合Q/SQR.04.572的规定。
4.3.11 电线束波纹管应符合Q/SQR.04.295的规定。
4.4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 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在图5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
4.4.2 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6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
4.4.3 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4.4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图64.4.5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抗拉要求应符合Q/SQR.04.935的5.3.5规定。
4.4.6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6.1 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线的轴线相垂直。
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
在连接处电线应不弯曲,并在图7所示a区内可见电线端部。
4.4.6.2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损伤和脱开。
图74.4.7 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应符合Q/SQR.04.935的5.2.3规定。
4.5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4.5.1 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5.2 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4.5.3 接点焊接应优先采用无焊料焊接,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如图8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图84.5.4 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根据接点的连接方式,应符合4.5.4.1或4.5.4.2的要求。
4.5.4.1 当采用打卡连接方法时,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
表3 拉力值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拉力1)N 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拉力1)N0.5 50 6.00~8.00 4500.75~0.85 80 10.00 5001.00~1.25 100 15.00~16.00 15001.50~2.00 150 20.00~25.00 19002.50~3.00 200 35.00 22004.00~5.00 270 ≥50.00~120.00 2700注:1需要同时测量接点上各电线拉力。
4.5.4.2 当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
表4 撕裂力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撕裂力,1)N0.3~0.5 150.75~0.85 231.00~1.25 351.50~2.00 452.50~3.00 704.00 1006.00 130注:1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
4.5.5 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应做绝缘和防氧化处理并保证绝缘良好,保证接点位于绝缘保护的中部,绝缘材料无位移、脱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