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配乐播放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

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些是什么东西啊?(泥人)它们有什么特点?(栩栩如生)这些作品都出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现在,泥人张已经成为一种蜚声海内外的天津民间工艺品,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已经传承至第六代了。

老师想考考大家,泥人张的创始人叫什么名字啊?(张明山)——从何而知?——同学们很细心,老师要表扬你们,因为细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去认识这位清朝末年杰出的民间艺术家。

二、理情节,话奇事奇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概括故事情节仿传统章回小说给课文拟题。

师: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有趣的任务。

大家看过《三国演义》或《水浒传》么?——这两部书都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代表,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它们每一回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啊?(1)给出参照: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国演义》第一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第十六回)总结特点:字数、结构相同的两句,能概括故事核心情节。

(2)师:下面,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录音,同时,拿起笔来,边听边勾画圈点对于概括故事或表现人物有帮助的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然后给课文拟一个章回体题目。

生自由展示自己的题目,师点评:很好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章回体题目的特点了。

地点、人物、事件。

师:不瞒同学们说,老师自己也拟了一个。

但是在听了同学们的题目后,有点不敢拿出来了。

老师是这样拟的——贩盐商天庆馆羞辱泥人张奇艺人估衣街贱卖海张五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读了以后,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

生读。

师:这里老师为什么开头用的是“贩盐商”“奇艺人”呀?生:他们都是概括了人物的职业(身份)。

师:谁的地位更高。

生:贩盐商。

师:有着一手捏泥人绝活的泥人张,面对贩盐富商海张五的挑衅与羞辱,凭借自己的手艺,以公开贱卖对方泥像的方式一招制敌。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情节。

2.泥人张“奇”在何处?【原则:自主与合作结合,引导、提示与暗示并重。

】师:这篇课文的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小说,“俗世奇人”四个字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心目中泥人张的形象特点?师:老师想起了一句卖牛奶的广告: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老师觉得把它变化一下用在这里也很贴切。

老师说上一句,同学们看怎么接:不是所有人——都叫(俗世)奇人。

是啊,奇人必有奇异之处,那泥人张到底有何德何能堪称奇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体现他奇人特点的句段,并且要适当分析概括。

可以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想好以后就可以举手。

(1)解析:①师:嗯,有不少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

且慢,老师这里还有一关呢。

老师出一个抢答题,考察同学们对课文熟悉程度,看谁反应快。

请认真听题:文中有一段,作者通过旁观者的角度用了一个四字短语对泥人张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请找到它!生:艺高胆大。

②艺高如何体现?D8、D9: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单手盲捏。

隔了两丈远——距离远;核桃大小——体积小;形神兼备。

师:刚才我们一起品析了泥人张的手艺奇,泥人张还有哪些地方奇呢?第一种假设:顺势线性引导。

③胆大如何体现?a.文中提到海张五的身份背景是什么?(贩盐富商——有钱:在古代,食盐是政府垄断销售的特殊商品,只有少数有背景的商人才能获得贩卖的特权,由于垄断所以利润很高,故而古代富可敌国的人中,十有八九是盐商;将军义子——有势:盛京是清朝早期的首都,那里是满族人的根据地,即使清朝入关以后,这里也算作“陪都”,盛京将军地位很高,级别只比宰相低一点。

)b.有钱有势的海张五出现在天庆馆时,泥人张的表现如何?生(齐读):“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师:这说明泥人张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看待海张五的?生:平常心。

师:一个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才能做到这种对权贵的平常心呢?生:对金钱权势的淡泊,不迷信,不追逐。

师:这个世界,有许多人把金钱和权势当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

可以说,文中的海张五就是金钱和权势的象征,有许多人对他是趋之若鹜的。

但我们的泥人张却不然。

他的志趣是什么?生:捏泥人。

师:是的,我能捏好泥人,我把它当成兴趣,当成事业,当成生活,我感到很快乐和满足,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

不慕权贵,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这可以算是泥人张的一个“奇”之所在。

c.当泥人张受到海张五无故挑衅羞辱的时候又是怎样的表现?师: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奇妙,麻烦来了,躲都躲不掉,你不理他,他却非要惹你!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泥人张摊上事儿了。

师:通常情况下,一个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儿,多数人最有可能的选择会是怎样的?生:忍让。

师:是啊,惹不起,我——生:躲得起!师:泥人张有没有这样选择?生:没有。

师:他的选择是怎样的?生:毫不畏惧,坚决还击,捍卫尊严。

师:泥人张对权贵不迷信,也不追逐,但更了不起的是不畏惧、不妥协!泥人张的这种表现使老师想起了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一句名言(多媒体出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课文中谁有傲气?谁有傲骨?)泥人张虽然地位不高,但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④泥人张是怎样还击海张五的?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泥人张是怎样还击海张五的。

文中泥人张总共还击了几次?生:两次。

师:哪一次对于打击海张五的嚣张气焰更为关键?生:第二次。

师:同学们应该都很容易看出,第二次是针对海张五的一句话进行的反击。

哪一句话?生(齐读):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此处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时其人的情感,可找一名学生(若无人主动则全班推举一人)单个读,读出其气急败坏。

】师:你说贱卖都没人要,那我就贱卖一次,看看到底有没有人要!这叫以其人之言,还治其人之身。

——最后谁成了最大的买主?生:海张五。

师:那泥人张是怎么做到让海张五非买不可的呢?他又不是神仙,怎么能保证抛出去的饵,人家一定来吃。

(提示:估衣街是旧时天津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商铺林立,人流如织。

)生:闹市出售,吸引群众。

师: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比真刀真枪对人的伤害更大。

那就是——生:流言。

师:对,泥人张就是巧妙地让海张五陷于人民群众舆论的汪洋大海中。

而且,人家贱卖,他还不是贱买的,文中怎么说的?生:花了大价钱。

师:怎样做到让海张五必须花大价钱才能解决问题呢?生:泥人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的。

师:不买不行,钱给少了还不行。

海张五不仅自食其言,而且还成了遗臭百年的笑话,他败得很彻底。

泥人张的还击手段高不高明啊?生:高明。

师:反击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勇气,更要什么?生:智慧。

师:其实,关于这一点,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他的《留侯论》当中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苏轼论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cù,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留侯论》师:泥人张处事沉稳内敛,勇气和智慧并存。

这也算是他身上的另一奇特之处。

(2)总结巩固,学生做笔记。

师:经过同学们深入细致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泥人张的几个奇处。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

(1)手艺奇就地取材单手盲捏形神兼备(2)行事奇沉稳内敛智勇双全巧妙还击(3)人品奇不慕权贵不畏权贵人格独立师:如果说手艺的精湛可以通过十年磨一剑的反复练习达到,那么泥人张这种不畏权贵的独立人格,这种沉稳内敛的行事风格,则非得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对心性的磨练不可,这正是泥人张大智慧的体现。

泥人张不愧为一个俗世中的——奇人。

三、鉴手法,赏冯氏奇文。

师:古人说,凡有奇人奇事,必有奇文方可流传久远。

这篇《泥人张》仅1004字,却能把一百多年前的故事写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想啊,冯骥才先生在创作手法上一定有某些过人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

多媒体展示:有人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点:①对比突出人物形象;②描写语言简洁传神;③情节跌宕悬念不断;④正面侧面描写结合;⑤叙事留白引人想象。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在小组内部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就以其中前3个为例,来对课文手法进行分析。

【4分钟时间学生充分活动】解析:(1)对比手法:①海张五与泥人张海张五是个怎样的人?狂傲,目中无人,仗势欺人,没修养。

泥人张:沉稳内敛,对权贵不慕不惧,人格独立。

②众人与泥人张对比;众人对权贵的趋附:D4一听这喊话……张五爷。

众人在面对挑衅羞辱时的反应:一个泥团砍过去?③海张五前后对比;海张五先前的狂傲,目中无人,和故事最后的收敛,可以看出他的色厉内荏。

④泥人张和刘秃子对比。

总结:这篇文章中其他的人物都是为了突出泥人张而存在。

(2)描写简洁传神:D3海张五出场,寥寥数语,通过外貌、动作和神态特点,一个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形象跃然纸上!D6 语言描写,如闻其声,仗势欺人,积习难改。

没修养的暴发户。

D9对泥人张作品的描写。

(3)悬念设置:D1 D7 D11(4)侧面描写:文中写众人的各种表现基本都是属于侧面描写,主要作用是烘托海张五或泥人张。

(5)叙事留白师:以上,我们一起鉴赏了课文中的对比、细节描写、悬念设置等手法,这些手法对于同学们平时写作文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作者正是将这些写作技巧纯熟地运用在课文中,用极其俭省的文字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这真是一篇奇文!【预案:如果课文讲授到这里时间到了,那么以如下方式结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有手艺、有内涵的俗世奇人,也品读了有手法、有技巧的冯氏奇文。

在冯骥才笔下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全本的《俗世奇人》继续去领略天津这座古城的民风民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一下创作这篇奇文的作者啊?四、品津味,察津门民风。

多媒体展示冯氏介绍: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画家。

他对传统文化有很强的保护意识,而天津有着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成功地挖掘出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被称为“津味”小说的代表人物。

师: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津味”,我国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流派,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这一有趣的文学现象。

关于津味,先请同学们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出示助学资料2则:地方方言俚语别具风格,不仅腔调独特,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此地人民独有的智慧。

——冯骥才《发扬津味小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

——冯骥才《俗世奇人·序》师:这两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谈津味小说的特点的?生:材料一谈语言运用中所体现的方言特色,材料二谈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民风民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