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摘要】目的:研究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丙型肝炎的护理干预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派罗欣治疗丙型肝炎232例,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结果:治疗1年后,svr率达80.1%。

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情况为:发热、鼻塞(92.7%)、食欲不振(48.7%)、腹胀(28.0%)、睡眠差,体重下降(19.4%)、皮肤红肿(72%)、白细胞减少(90.9%)、血小板(53.0%)。

结论:派罗欣治疗丙肝过程配合系统护理,能有效提高svr率,并有效控制临床不良反应。

【关键词】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66-02
慢性丙型肝炎又称丙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非常难以治愈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和控制,非常容易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即派罗欣是当前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有研究表明,其临床治愈率高达70%~90%[1]。

笔者在此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收治的应用派罗欣治疗丙肝的临床案例232例,总结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派罗欣治疗丙型肝炎23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严格复合2005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丙肝的临床诊断标准[2]。

入院后经肝功能常规检查,患者肝功能均表现出轻度异常,alt:36~88 u/l,hcv-rnt及抗-hcv均呈阳性。

其中男126例,女106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0.2岁;病程1~31年,平均病程5.6年。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况,本组中所有患者应用药物派罗欣。

生产商: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bs20070020;产品规格:180 μg/(ml×支),每周经腹部皮下注射180 μg,1年为一疗程。

1.3 护理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护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1.3.1 心理疏导丙肝的病程一般较长,且治愈困难。

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容易产生烦躁、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治疗前要详细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治疗中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虽然比较明显但都是在患者耐受范围之内,告知患者治疗中成功进行第一针对顺利进行后续治疗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态乐观,以坚强的意志完成治疗。

1.3.2 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通
风、保暖,嘱咐患者多卧床休养,尽量减少或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由于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一定要嘱咐患者及其亲属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直接接触,减少感染几率。

要告诉患者家属这疾病主要传染方式和流行特征,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其感染风险。

1.3.3 紧密观察病况住院期间每日均要测量患者体温、呼吸和脉搏3次,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要每隔4 h测量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每隔3周进行一次血常规、肝功能及hcv-rna常规检查。

治疗期间注意多和患者交流,询问其病况变化并记录,以全面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70%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轻度红肿,用娥罗纳英h软膏外涂患处,2次/d,皮肤情况可恢复正常。

1.3.4 临床干预丙肝患者治疗早期多出现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治疗3 h左右出现发热、胃寒、乏力、食欲不振、鼻塞等症状,治疗5 d后会逐渐减轻。

第一次注射派罗欣后患者体温均升至39 ℃左右,此后随着治疗的增进体温逐渐降低,1周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38 ℃体温属于治疗初期的正常现象,不用进行特别干预,无需停药,嘱咐患者多注意休养、多饮水、摄取足够的热量[3]。

体温超过38 ℃时则需要进行药物干预,以有效降温。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治疗。

患者血小板或白细胞显著减少时要遵医嘱使用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的药物。

患者有出血症状时要及时治疗,争取保证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安全。

1.3.5 饮食护理饮食上要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饮食为主,如蛋类、肉类、鱼等,少食多餐。

患者家属和护士要密切、有效配合,争取通过科学食疗来减轻患者的病况。

1.3.6 出院宣教丙肝的治疗期较长,患者出院后在家期间仍要坚持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减轻、病况稳定时即可出院,此时要向患者讲解在家期间的治疗注意事项,嘱咐患者一旦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加重时立即来院治疗。

医院还为患者提供电话咨询和入户随访服务。

2 结果
治疗1年后,血清hcv-rna在治疗结束及随访期间pcr检查均阴性者共195例,svr率达80.1%。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经对症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

3 讨论
长期、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及其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对丙肝来说,在长期治疗中配合以系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丙肝的主要治疗药物干扰素的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更加需要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既是对“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践行,也是对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和辅助。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护理使得丙肝患者治疗1疗程后,svr率高达80.1%,与早期丙肝治疗中未进行系统护理时svr率72.6%相比显著提高,充分证明了系统护理使得丙肝临床控制效果更加显著,且治
疗中护士根据不同时期高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使得不良反应情况均得到有控制,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护理的重要性,应当在临床上加以重视和广泛推广,以切实保证广大丙肝患者的健康和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徐丽,杨秀云,刘积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不良反应[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3(9):123-124.
[2]周炳喜,唐芙爱,杨玉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6(9):89-91.
[3]沈毅.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观察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7,4(6):226-227.
(收稿日期:2012-09-17)(编辑:王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