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规范

第1章. 工程技术规范1.概述本工程的项目均须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部颁规程、安徽省与合肥市地方标准及有关行业性标准。

下述规范中如遇版本更新,以更新后之版本为准。

同一规范在新旧版本共同使用的过渡期内,以较新版本为准。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B《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J116-2001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E《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G《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H《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I《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03K404J《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K《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L《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M《采暖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2-82N《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2002O上述规范仅为列出的部分规范。

未被列入上述目录之规范亦应遵守。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工程应满足上述约定前提下,甲方还特别要求如下:A若图纸上或本合同条件之间的说明与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一致、有分歧、另有说明或要求,乙方须以较优或较严者为准,进行施工。

B乙方不得擅自使用未经甲方认可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物料于本工程。

2.系统设计要求2.1.一般规定2.1.1.本工程厨房与卫生间不供暖,其余区域采用干法地暖供暖。

2.1.2.要求整个房间提供一个温度控制装置,温控器安装在客厅。

2.1.3.制热功能:冬季通过地面敷设盘管制热满足室内采暖需求;2.1.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宜采用45-50℃,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2.1.5.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在客厅、卧室区域宜在24-26℃,最高不超过28℃。

2.1.6.全年热水功能: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2.2.地面构造2.2.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宜由基层(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热管)、伸缩缝、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应敷设在木地板下部、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这时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2.2.2.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20mm,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30mm;2.2.3.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2.2.4.当采用干铺法时,木龙骨中心距为303mm,则根据木龙骨宽度50mm,龙骨间绝热层应采用预制管槽EPS板,厚度同龙骨高度,宽度250mm。

2.3.分集水器、加热管系统2.3.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

2.3.2.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各环路加热管的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超过120m。

2.3.3.加热管的布置,应根据保证地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窗、外墙侧。

当采用干铺法时采用平行型布置,当采用湿铺法时选择采用回折型。

2.3.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平均水温及地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

2.3.5.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

2.3.6.地面固定设备及卫生洁具下无需布置加热管,其他根据设计要求布置。

2.3.7.每个分支环路的地板下埋设部分应由一根完整的管段铺设而成,地板以下部分不应有连接件。

2.3.8.不同标高的房间地面,不宜共用一个加热管环路。

不同房间和住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别设置分支环路。

2.3.9.分、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

每个分、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

2.3.10.系统室内温度控制采用电动式恒温控制阀,通过各房间内的温控器控制相应回路上的调节阀,控制室内温度保持恒定。

3.材料设备要求3.1.干式地暖产品要求3.1.1.地板区干式水地暖模块具备高抗压强度、可消除积热挥发措施的铝板型干式地暖模块,保障地板区地暖环保舒适。

干式模块厚度不低于3CM,其保温材料容重不低于35Kg/立方,模块弯头部分管槽必须预留6mm以上的膨胀空间,模块弯头部分应有消除地板响声的结构措施。

3.1.2.为了均匀地板导热,避免由于铝板导,传热层厚度不够引起的“温度线”故铝板厚度应在2.5MM以上或有其他可消除“温度线”产生的措施。

3.1.3.地板区干式水地暖系统的设计和管道铺设方式应满足水阻力平衡原则,确保各地暖区域表面和室内空间温度均衡。

3.1.4.为了满足维护结构的散热负荷,故地板区干式水地暖热负荷不低于125w/m2,地砖区水地暖热负荷不低于130w/m2 ;3.1.5.分户干式水地暖系统各地暖区温度可以方便调节,需配置壁挂炉温控器,达到房间温度反馈控制效果。

3.1.6.地暖盘管的选择应满足层高、节能、热负荷综合要求,采用消除漏水、渗水隐患的分水器连接方式。

3.1.7.根据各地暖面积区域设计壁挂炉混水降温装置,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和功能的产品,提高本项目地暖系统稳定性。

3.1.8.产品必须持有国家质检证明。

3.2.干式地暖系统设备要求3.2.1.干式地板采暖系统设备参数要求a)设备燃烧效率(烟道处)≥93%b)额定热效率30%输出,设备效率≥93%;c)氮氧化物等级:3级。

3.2.2.干式地板采暖其他要求a)干式地板采暖锅炉必须是知名品牌制造生产的全新、全进口设备,出厂前在工厂进行全负荷的制热测试。

设备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

b)锅炉应具有自我诊断功能、供暖装置内置排气系统、具有防冻、防结垢和防抱死的保护图案。

c)设备需具有水温和水泵转速的自调节功能。

d)设备需要具有生活热水的速热功能。

e)设备需要具有室外温感的气候补偿功能。

f)设备需有原装原配的烟管等配件。

g)投标人必须提供品牌干式地板采暖锅炉正式印刷样本。

h)投标人必须提供设备制造商在中国代理投标授权委托书,并明确承担一切责任。

i)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锅炉的名称、品牌、配置、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及性能参数、数量、产品样本、单价、制造商全称及制造地点。

j)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投标设备详细的供货范围清单、主要部件、主要配套设备的名称、品牌、型号规格,及数量、单价、制造商全称及制造地点等。

k)我国实行生产许可证、准入证制度(原装进口)的产品,必须是获得我国权威部门批准认可的产品。

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l)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随设备提供的备品配件及专用工具的明细清单及单价。

m)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投标设备质保期以及质保期满后,备品配件、易损件的明细清单。

n)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锅炉运行时的最大噪音及检测标准。

o)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设备的系统总图、设备基础图、系统内配管图、与系统外连接的管口尺寸及方位图等。

p)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投标同类产品的业绩表。

q)中标人在设备到货前,向买方提供安装所需的机械、电器、仪表资料,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和保养修理所需的各种机械和电气资料。

r)中标人所提供的设备在交货时,应同时提供装箱清单、有关测试报告、产品合格证书,所提供的设备、部件或配套件,如为国外制造的,除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应提供原产地证书、报关资料及商检证明。

s)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需提供详细的售后服务内容、售后服务机构及人员、培训计划、售后服务承诺等。

3.2.3.每户生活热水要求a)投标人按照相关标准计算生活热水负荷及用量。

b)燃气炉必须满足最不利季节工况的采暖和热水要求。

3.2.4.设备品牌要求4.施工与安装要求4.1.工作界面4.1.1.燃气管道由燃气管道安装单位负责将燃气管接至壁挂炉;4.1.2.主进水管、生活用热水管及热水循环管(如有)采用PPR管,由精装修单位负责引至壁挂炉安装位,安装位处所有冷热水管、热水循环管(如有)及相应的阀门由采暖系统施工单位负责提供并安装至壁挂炉及储水罐(如有)。

4.1.3.壁挂炉及储水罐(如有)至集分水器、散热片间的所有水管路系统均由地暖单位负责施工。

4.1.4.地暖单位应提供温控系统布点图,由精装修单位负责温控系统的预埋管,穿线由地暖单位负责。

4.1.5.地暖单位应提供木龙骨布置图,由精装修单位进行木龙骨施工。

木龙骨布置图应包含横穿龙骨的采暖管点位及尺寸图。

4.1.6.过路管槽预留在找平层中木龙骨下,地暖单位应提供过路管槽定位及尺寸图,由精装修单位负责地坪找平时预留过路管槽。

4.2.施工准备4.2.1.组织施工交底,与精装修单位及地板施工单位明确工作界面划分,并提出配合事项。

4.2.2.根据进场计划排定材料设备采购计划。

4.2.3.做好相应的资质、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材料报验等工作准备。

4.3.配合精装修总包4.3.1.检查土建预留孔洞位置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4.3.2.配合完成预埋管、预留过路管槽。

4.3.3.配合精装修单位在龙骨上进行开槽。

4.4.地暖系统施工4.4.1.清理地面垃圾后方可进行保温板铺设。

4.4.2.保温板需拼好槽口,以便采暖管铺设,保温板不得高于木龙骨平面,但不宜低于木龙骨3mm。

4.4.3.对铝板槽口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后方可铺设采暖管,采暖管每个分支环路的地板下埋设部分应由一根完整的管路铺设而成,地板以下部分不应有接头。

施工完成后,发现加热管损坏,必须整个回路进行更换,如条件限制必须增设接头时,必须报批后方可实施,且最终在竣工图中标明归档。

4.4.4.从集分水器接出的过路管应有保温措施,不得直接铺设在地坪上。

4.4.5.连接集分水器的采暖管露出地面部分必须采用保温措施,保温采用不低于7mm厚的橡塑保温材料。

4.4.6.集、分水器宜在铺设加热管前安装。

4.4.7.中间验收程序包括木龙骨开槽、铺设保温板及铝板、铺设管路,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4.4.8.按照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系统进行冲洗及试压,先进行0.6Mpa的试压,至少保持1小时,再维持0.4MPa的压力进行系统调试。

4.4.9.试压应在地板安装前及安装完毕后分别进行两次,应以每组分、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

4.5.调试与验收4.5.1.初次供暖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10℃左右,且不应高于32℃。

在这个水温下,应连续运行48h;以后每隔24h水温升高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

在此温度下应对每组分、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节,直至运行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