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
4、成员促进性互动(落实“兵教兵、兵练 兵、兵强兵的”关键)
5、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表达。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 探索、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发言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 2、学会倾听。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 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其他成员认真倾 听的好习惯。 3、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他人的相同点、不 同点,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让 个人起立表达。) 4、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 修改完善 5、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心理 品质)。
小 组
合计 得分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名次
优秀小组 及姓名
1 2 3
第
组
4
评分方法及奖励办法:
掌握奖励评价的及时性原则,教师做到每节课有记录, 有评价;班主任做到每天有统计,有评价;年级做到每 周有汇总,有评价。 1、为了激励后进,奖励先进,小组的四名同学的表现 得分不同,四号划分的基础可以是四分,三号可以是三 分,依次类推。但打分可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来定。 (分值不可过大) 2、把个人得分计入小组得分,评价的是小组,以小组 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周末各班进行汇总, 评选出优秀小组,在班内表扬并上交年级,每周升旗仪 式上对上周优秀小组进行表彰。月末、期中、期末每组、 每班根据基础分和提高分,评出优秀小组、小组长和进 步生各3个,给予表彰。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做了 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以开发和利用课堂 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 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 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 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 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闻”,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 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 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 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 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 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 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教师)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赖特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 者梅瓦里克女士根据斯莱文的上述定义,揭 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 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生)
五、小组组建策略
(一)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即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是一个 小班级。成员通常是由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不 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 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一般为优1、中2、差1的比 例。 组间同质: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应具有同质性, 每个小组间分组标准一样,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 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3、安排学生座位
一般以前后位四人相邻的形式安排座位,班级剩余单排的学生 按就近原则编入前面相邻学习小组。 座位示意图:
3 4 4 3
2 1 1 2
2 1 1 2
3 4 4 3
六、小组合作的管理
1、制度建立:制定小组管理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淡 化个人,强调小组集体)
2、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2、课外实施评价内容
作业收缴 预习完成情况 单元测验 周清 背诵、默写等其他项目 (可以小组整体完成或得分情况赋予一定的 分数,检查和统计时,可让小组间交换检查 或统计)
3、成绩记录
(1)每节课填写《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计表》 :
任课教师依据标准给小组判出分数(分数不易 过大),并填写在黑板右侧表格内; 在每节课“课堂小结”中除对本节知识总结外, 还应对本节课中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课代表课下填写《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计分表》
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指学生之间有机会 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只有通过 彼此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所希望的合作效 果
3、 明确的个体责任
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 员都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而个体责任 是使所有组员通过合作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不明确。问题一提出,马上要求合作, 学生不明确合作的目标、步骤,无从下手,而且学生自 己事先没有认真思考,对小组内其他人观点不能提出自 己见解,也做不到吸收,这样 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 了疑难问题,还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重视组内合作,忽视组间交流。教师往往提出问题,组 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 小组合作就此完成。而组间交流与评价是学生知识能力 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培养学生有效倾听他 人意见、培养思辨能力至关重要。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指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 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 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认识是一种 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 或外部教学支配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儿 童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一再建构形成他的智力的基 本概念和思维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发展现状
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 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 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 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 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误区
合作学习仅是让学生们围坐在课桌旁,边做作业边 说话 合作学习是将一份作业单交给某一个小组,由一个 人承担全部作业,其他成员各行其是,最后大家都 签上名字上交了事。 教师对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选择不当。只要有问题, 不管大小、难易、合适与否都要求学生合作 合作学习时间不充分,难以展现学生思维,难以实 现通过“兵教兵、兵练兵”达到“兵强兵”的目的。
历史
地理
生物
合计 得分
名次
1
2
3
4
5
(3)每周统计
班长汇总得出各组每周得分 班主任周五最后一节班会课,依据《小组合作
量化周汇总表》评出本周的“最佳学习小组”,上 报级部,作为下周一国旗下讲话中“十佳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量化周汇总(每周,责任人—班主任、年级主任)
第 周 年级 班
填表人(班长) 时 间
《小 组 合 作 量 化 计 分 表》(每节,责任人—任课教师)
学科: 项 目 预习检查 (小组互查) 课代表: 课堂表现 (教师评判) 年级 班 第 其它 (组间检查) 周 合 计
限时作业 (组间互改)
组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6、小组氛围创设
(一)完美小组文化氛围的设计: 组名、组徽、组训、组歌、组旗、组口号、 组誓约、组目标 (每一项,先由各组自己合作设计,设计时 间要有长度,在设计中达到组员间思想、目 标的统一。然后班内组织评选。)
(二)有效评价氛围创设(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
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内涵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理解:
1.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策略。它通过小组的形 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际 互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 的有机组成成分; 2.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为了达到小组 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 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 的最佳途径; 3.合作学习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目标价值和实施 策略,己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组建小组
1、确定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建原则(性别、成绩、能力),对全班 学生进行分组。
从成绩方面可参考以下分组方法:
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语文 1 2 3 4 5 6
数学 6 1 2 3 4 5
英语 5 6 1 2 3 4
物理 4 5 6 1 2 3
化学 3 4 5 6 1 2
1、课堂实施中评价内容(教师)
(1)小组合作学习秩序(问题: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 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 或者干别的事 ) (2) 参与面(问题: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 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 (3)汇报水平(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 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应首 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 愿意来说一说”。学生在汇报时也要将“我认为”改为“我们小 组认为”。 ) (4)合作学习的效果(可结合组员课上得分,也可以限时作业成绩、 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来评定)
3、人类记忆金字塔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积极的相互依赖 积极的相互依赖指学生们不仅知道要为自己 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小组中其他同伴的学 习负责。为了使学生关心彼此的学习,他们 必须坚信他们之间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关系,他们是“荣辱与共”的。小组组员 都要认识到:“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 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反之亦然), 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 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
1 2
3
4
5
6
(2)每天汇总
学习委员负责每日统计 每天生活指导时间,班主任根据学习委员填写 的《合作小组量化日汇总表》,对当天小组合 作学习情况进行讲评,并评出当天“最佳学习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