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运行管理程序编号:XGGLC-NH-Ⅱ-08版次/修订号: 1/0 主责部门:能源环保处、机动处、技术中心、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1目的为了对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活动进行管理,对能源消耗实施控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体系内所有单位及部门。
3术语和定义3.1 能源是指煤、电、焦炭、煤气(包括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丙烷、蒸汽、柴油、汽油、煤焦油、粗苯、氧气、氮气、氩气、压缩空气、水等一次、二次能源及耗能工质。
3.2 “四新”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4引用文件4.1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2 GB/T 29456-2012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4.3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4.4 GB/T 21368-200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5职责5.1 能源环保处负责制定公司能源综合指标、能源平衡表和能源中长期规划,组织公司能源方案的制定,推广节能技术,组织能耗分析及制定对策和必要时组织能源专题会议,协调节能工作,组织项目能源设计的技术论证。
5.2 规划发展处负责组织基建技改项目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编制(包括能源项目),负责技改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节能专篇。
5.3 采购分公司负责煤、焦炭的采购。
5.4 技术中心负责煤、焦炭等能源采购要求和入库验收标准的制订。
5.5 采购分公司、物流公司、炼铁厂、焦化厂负责煤、焦炭的接收、存储、加工转换、运输转储的管理。
5.6 在生产计划处(管控中心)统一指挥下由能源管控中心具体负责能源的动态平衡协调。
5.7 机动处负责外部能源的购入及对内部能源的产出、供应和能源的总体平衡进行专业管理与指导。
5.8 物资供应处负责柴油、汽油、切割气体的采购。
5.9 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负责能源的计量管理工作。
5.10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能源介质的产出、储存、流转、计量、消耗、统计、转换、余热余能回收及节能改造、节能“四新”应用方面的管理及转供能源测量设备的配备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
6管理内容及要求6.1 能源计划设计6.1.1 公司年度能源工作计划、中长期节能规划由能源环保处制定。
6.1.2 能源设计6.1.2.1基建技改项目设计文件中有“能源专篇”,委托有资质的节能评估机构进行专题评估,办理节能登记。
6.1.2.2 在“能源专篇”中,应考虑涉及的能源设计要求。
要求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等内容。
6.1.2.3 能源设计应考虑所采用能源种类的经济性、适用性、可获得性以及环境指标。
6.1.2.4 能源设计要合理匹配各系统的耗能设备和设施,采用节能型设备,其能效限定值要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实现节约用能和优化用能的目的。
6.1.2.5 能源设计要借鉴、采用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与经验。
6.1.2.6 能源设计要充分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6.1.2.7 能源设计要充分考虑能耗指标的先进性。
6.1.2.8 各单位在实施本部门节能改造,采用节能“四新”的过程中,要从企业能源整体平衡的角度出发,结合本部门的具体实际,搞好能源设计。
6.2 能源的采购6.2.1 采购能源产品及其相关物资时,采购合同中引用或规定的标准或规范,应按如下要求考虑能源供给、交付和能源使用相关要求:●应考虑能源可获得性及经济性等因素;●能源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或规范;●供、用能设备、产品的能效标准或规范,并规定如能效级别、能源利用效率等;●影响能源使用的原辅材料中与能源消耗有关的质量特性及验收标准或规范;●节能技术的能效指标;●外包过程与能源有关的评价准则。
6.2.2 对煤、焦炭等产品,由生产计划处根据公司年度生产计划和生产需求信息,制定能源采购计划,经审批后采购分公司组织采购。
6.2.3 柴油、汽油、气体由物资供应处根据生产计划组织采购。
6.2.4 外购电由机动处根据公司的年度生产计划,向供电部门申购。
6.2.5 在采购煤、焦炭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采购能源的质量要求,作为交货质量验收的依据。
6.2.6 能源采购计划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企业生产、库存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6.3 能源购入、产出检验、计量6.3.1煤、焦炭到厂后,按相关规定及职责的要求,由物流公司进行质量检验、储存,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化验。
检化验收具体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6.3.2能源购入、产出计量按《能源计量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6.4 能源的储存6.4.1 煤、焦炭、柴油、汽油等到厂后,物流公司负责根据物资种类、品位按相关规定进行保管、发放管理。
6.4.2煤焦油、粗苯等化产品由焦化厂负责保管,综合利用厂负责销售。
6.4.3煤、焦炭、柴油、汽油、煤焦油、粗苯等能源,由保管单位负责每月进行盘库。
6.5 能源的加工转换6.5.1煤的加工转换a) 焦化厂利用洗精煤生产焦炭采用先进的熄焦工艺;要确保焦炭质量满足高炉冶炼的需要;实施焦炉煤气全回收;焦炉煤气经过洗涤净化处理。
b) 用于高炉喷吹的原煤在制粉时,应注重磨煤系统的密封措施,减少煤粉损失。
6.5.2 动力厂及各单位在实施变配电时,应根据用电负荷合理匹配变压器容量。
6.5.3 利用煤气发电a) 动力厂加强发电设备管理,减少热停时间,确保发电满负荷。
b) 动力厂采用发电新技术,降低发电能耗。
c) 动力厂应努力减少自耗电量,增加对外供电量。
6.5.4 水净化处理a) 动力厂及各生产单位应做好工业污水的回收利用,减少直排水。
b) 动力厂应做好工业水的梯级利用工作。
6.6 能源的输送与分配6.6.1 原煤、洗精煤、焦炭的输送与分配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6.6.2 电力的输送与分配按《供用电管理办法》执行。
6.6.3煤气、蒸汽、氧气、氮气、氩气、压缩空气输送与分配按《气体能源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6.6.4工业水、生活水的输送与平衡a) 工业水、生活水的输送与平衡按《给排水管理办法》执行。
b) 各单位负责做好供水管道的防腐和维护监测,防止水管损坏漏水。
6.6.5 各种气体管道必须标识,不得混淆。
由各责任单位负责。
6.6.6 各供气单位应加强气体管道的防腐和维护、保养,防止泄漏。
6.7 能源的使用6.7.1 原煤、洗精煤、焦炭的使用a) 原煤、洗精煤、焦炭的使用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b) 洗精煤在使用过程中要合理配煤,降低吨焦耗煤量。
c) 炼铁厂烧结采用厚料层烧结等节能技术,降低焦煤粉消耗。
d) 原煤在使用过程中,高炉采用提高风温、富氧喷煤,无烟煤、烟煤混合喷吹,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达到清洁生产。
6.7.2 电的使用a) 电的使用按《供用电管理办法》执行。
b) 机动处应做好转供电的管理工作,各单位做好实施。
c) 变电站和用电单位应根据用电情况及时投运电容补偿装置,确保用电功率因素≥0.9。
d) 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线变损达到供电标准要求。
e) 每年由机动处根据效能检测结果组织对公司变压器、水泵、风机、电动机等能效等级和能效限定值进行辨识,对能效等级和能效限定值低于国家标准的应考虑更换淘汰。
f)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用电管理,严禁无人灯、长明灯、电机的空载运行,照明灯应落实专人负责关闭。
6.7.3 柴油、汽油的使用各单位汽车用汽油、柴油要核定用量,计划领用,防止移作他用。
6.7.4 水的使用a) 水的使用按《给排水管理办法》执行。
各个生产部门要按工艺要求及实际需要调节用水量,做到节约用水。
b) 各单位要搞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 各单位要加强食堂、浴室、厕所等生活设施的用水管理,杜绝生活水的浪费现象。
6.7.5 煤气的使用a) 煤气的使用按《气体能源管理办法》执行。
相关单位做好煤气的优化利用。
b) 提高煤气利用率,减少煤气放散。
c) 使用煤气的单位应采用各种节能技术,降低单位煤气消耗量。
d) 使用煤气的单位应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使用煤气岗位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6.7.6蒸汽、氧气、氮气、氩气和压缩空气的使用蒸汽、氧气、氮气、氩气的使用,按《气体能源管理办法》执行。
6.8 能源统计6.8.1 以《统计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做好能源统计。
6.8.2 能源统计的范围a) 各类能源的收、付、存统计;b) 各类能源的消耗量、相应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耗能量、单位产品综合耗能量;c) 各种余热余能的产生(回收)量、利用率;d) 能源亏损量等等。
6.8.3 能耗报表的统计、报送a) 根据企业需要和上级节能主管部门的要求,统计各种各类能耗月报,建立能耗台帐。
b)“能源平衡表”每月统计一次。
c) 能耗报表及台帐数据一致。
d) 上报各类能耗报表须经主管领导审核确认。
6.8.4 能耗分析与节能总结a) 能源环保处应做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分析,能耗分析包括企业各部门能源消耗情况、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能源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能源计划及节能措施等。
b) 各单位每月对本单位能源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报能源环保处、机动处。
能源环保处、机动处每年对公司节能情况进行总结。
6.9 余热余能回收6.9.1余热余能要通过工艺过程余热、余能、余压的高效回收和高效转化、充分利用,做到能源的回收、转换单元与用能单元的耦合、匹配;搞好能源平衡和余热余能调度过程的管理,使余热余能回收实现就近储存、就近输送、就近利用的“三就近”原则。
6.9.2 充分挖掘余热余能余压资源。
6.10节能技术应用与管理6.10.1 能源环保处应根据国家节能技术政策和企业具体情况以及国内科技动态,制定公司节能改造中长期规划和节能改造年度计划,并推进实施。
6.10.2各二级单位要根据公司节能改造计划并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实施节能技改项目,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6.10.3节能技改项目的选择,要求投资省,节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投资回收周期短,容易维护保养,满足环保要求。
6.10.4节能技术改造应提前选定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提前做好准备,结合系统大修来完成,保证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同步进行。
6.10.5做好能耗设备的更新换代,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机电产品和低效率的能耗设备,各使用部门必须有步骤地更新改造。
6.11能源调度能源调度在生产计划处(管控中心)统一指挥下由能源管控中心按调度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7支持性文件7.1 机动处《供用电管理办法》7.2 机动处《气体能源管理办法》7.3 机动处《给排水管理办法》7.4 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办公及照明用电管理制度》8记录8.1 能源平衡表XGGLJL-NH-089流程见附件110附则10.1 本文件自下达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