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4.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1.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2.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4.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5.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
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
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六、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关节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3.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4.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4.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8.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六、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3.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八、细菌和真菌1.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3.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4.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5.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6.掌握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
8.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1.生物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3.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7.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3) 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8.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9.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1、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B.能够自我复制C.能控制性状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7.白化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h)小明的父母都表现正常,而小明是白化病人,则小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8.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A.人类的皮肤:黑、黄、白B.玉米粒的黄、白、红C.A、O、B血型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秆细、穗小9.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C.减小遗传病发生的概率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10、如图所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许多,请回答:(6分)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例3.把卵蛋白注射到兔子的血液中,一周后取兔血制成血清,如果在血清中加入蛋白,则产生沉淀。
卵蛋白相当于例4.“非典”流行期间,张某家定期大量用中草药进行预防,结果家庭成员相继出现了乏力、关节痛、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